【美股盤勢】全球貿易戰持續推進,美股再度創高!(2025.07.24)

大盤解析

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23日亞洲時段宣布,已與日本達成初步貿易協議。在日本承諾將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並開放汽車與農產品市場的條件下,美方將對日方徵收15%汽車關稅。消息激勵市場情緒,美股期貨亞洲盤上揚,開盤亦跳空上漲。
盤中受投資人觀望特斯拉(TSLA)與 Alphabet(GOOGL)財報影響,以及歐盟警告若無協議將對美國商品祭出報復性關稅,使股市一度回落。但據外交官透露,美歐正加速談判,聚焦汽車與鋼鋁等品項,關稅有望落在15%。隨著協議希望升溫,VIX恐慌指數大跌近7%,風險偏好回溫,美股盤中穩步走高,標普500再創新高,除費半外其餘指數全數收紅。
類股方面,醫療保健在個股財報表現優異的帶動下,漲幅居冠;貿易協議預期促進製造與運輸業景氣,UPS(UPS)、FedEx(FDX)等運輸股全面走高,重機與卡車製造商如Caterpillar(CAT)、Deere(DE)亦同步受惠。國防類股如 RTX(RTX)、通用動力(GD)、GE Aerospace(GE)、Palantir(PLTR)在 Northrop Grumman (NOC) 強勁財報帶動下,皆獲資金青睞。在風險偏好回升背景下,公用事業與必需消費等防禦型板塊相對疲弱。
盤後時段 Alphabet 公布 25Q2 財報優於預期,盤後上漲 1.74%,並將 2025 全年資本支出自 750 億美元上修至 850 億美元(較 2024 年 525 億美元年增 62%),引發資金重回AI概念股。盤後輝達(NVDA)、超微(AMD)、博通(AVGO)與台積電(TSM)同步上揚。反觀特斯拉因財報不及預期,盤後下跌 4.4%。

 

財報速覽

Alphabet大幅上調資本支出至850億美元,加速雲端與AI基礎建設布局

Alphabet (GOOGL) 公布2025年資本支出預估將大幅上調至850億美元,主因是雲端服務需求激增及AI基礎建設擴張。儘管市場對此開支上升感到意外,但第二季財報全面優於預期,包括營收與每股盈餘均高於市場估值。雲端業務成為主要成長動力,年增率高達32%,並獲得OpenAI納入供應商行列。執行長Pichai強調,AI需求將驅動基礎建設持續擴張,公司2026年資本支出還將進一步增加。

  • 雲端業務強勁增長
    Google Cloud第二季營收達136.2億美元,年增32%,遠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31.1億美元;客戶數較前一季成長28%,並新增OpenAI為雲端客戶,成為突破性合作。

  • 資本支出上調至歷史新高
    Alphabet將2025年資本支出預估從原本的750億美元上調至850億美元,遠高於市場先前預期的588.4億美元,主要用於擴充伺服器與資料中心基礎建設,以滿足AI與雲端需求。

  • 廣告與搜尋業務穩健成長
    第二季搜尋營收達541.9億美元,廣告總營收為713.4億美元,年增10.4%,顯示核心業務在生成式AI競爭中仍具韌性;YouTube廣告營收也達98億美元,高於預期。

  • AI布局與人才招募擴張
    Google Gemini應用已達4.5億月活用戶,AI搜尋產品AI Overviews月活更超過20億人;公司亦以24億美元收購AI新創Windsurf並整合其技術與人才。

  • 營運成本與法律支出增加
    第二季營運費用年增20%至261億美元,主因包含14億美元的和解支出(與德州資料隱私案相關);此成本增加將對短期利潤構成壓力。

 

特斯拉營收連兩季下滑,Musk警告未來數季或將艱困,押注自駕與機器人帶動反彈

特斯拉 (TSLA) 第二季營收年減12%至225億美元,連續兩季下滑並低於市場預期。受美國取消聯邦稅收抵免、新關稅及交車數下滑等不利因素影響,獲利與淨利均衰退。執行長Elon Musk警告,在自駕技術與機器人相關服務帶來實質營收前,公司可能面臨數季「艱困時期」。市場對特斯拉依賴未成熟技術來支撐長期成長抱持高度關注。

  • 營收與獲利不如預期
    第二季營收為225億美元,低於預期的227.4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為0.40美元,低於預期的0.43美元;汽車營收年減16%,至167億美元,車用碳權收入年減近51%,跌至4.39億美元。

  • 銷售下滑與政治風險夾擊
    全球交車量年減14%至38.4萬輛;美國將於9月結束每輛7,500美元的EV稅收抵免,加上與川普政府密切關聯與極右言論,引發歐洲與美國市場反感,抑制銷量與品牌形象。

  • 自駕與Robotaxi為長期核心戰略
    Musk稱自駕軟體、Robotaxi與Optimus人形機器人將是特斯拉未來關鍵收入來源,預期2025年下半年開始貢獻財務。公司已在德州奧斯汀展開Robotaxi小規模測試,但仍落後Alphabet旗下的Waymo。

  • 平價車型量產延後
    特斯拉表示已於6月底開始生產平價車型初始版本,量產將延至2025年下半年,進度落後原預期。此車預計為Model Y簡化版本,但未公布定價或產量細節。

  • 超級充電業務與資產增長
    超級充電業務毛利年增17%,充電站總數達7,377座,年增18%;數位資產價值上升至12.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翻倍。此為非核心但成長中的利潤來源。

 

ServiceNow第二季財報超預期,AI需求推升全年營收展望上調

ServiceNow (NOW) 公布亮眼第二季財報,營收與獲利雙雙優於預期,並上調2024年全年訂閱收入展望,激勵股價盤後大漲7%。受惠於企業導入生成式AI重構流程,該公司訂閱營收達311億美元,年增23%,凸顯其企業雲端解決方案在AI浪潮中的關鍵地位。儘管美國政府預算變動帶來潛在不確定性,公司仍維持樂觀態度,持續拓展公部門與大型企業客戶。

  • 財報大幅優於預期
    第二季營收達32.2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31.2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為4.09美元,遠超過預期的3.57美元;淨利年增47%至3.85億美元。

  • 訂閱收入成長動能強勁
    訂閱營收為31.1億美元,高於預期的30.3億美元;全年訂閱收入展望上調至1,277.5億至1,279.5億美元區間,反映企業加速導入AI解決方案。

  • AI驅動企業流程重構
    執行長Bill McDermott表示,生成式AI正驅動「每個產業的每一項業務流程」重構,成為公司主要成長來源,帶動客戶升級ServiceNow平台的意願。

  • 公部門業務面臨挑戰
    公司指出,美國聯邦政府預算調整恐對第三季產生2個百分點的季節性影響,雖然聯邦業務不如去年穩定,但財務長表示目前已納入展望中。

  • 合約與續約指標持續成長
    當前剩餘履約義務(cRPO)年增近25%至109.2億美元,顯示客戶黏著度與續約能見度提升,下一季訂閱收入預估也超市場預期。

 

IBM第二季營收與獲利雙雙超預期,但軟體業務略遜,股價盤後下挫

IBM (IBM) 公布第二季財報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營收年增近8%、每股盈餘達2.80美元,但軟體收入略低於預估,加上企業支出轉向硬體及專案簽約遞延,導致市場反應保守,股價盤後一度下跌6%。儘管面臨地緣政治與美國政府支出不確定性,IBM維持全年至少5%的營收成長目標與135億美元自由現金流展望,並積極推動AI與併購成長策略。

  • 營收與獲利超預期
    第二季營收為169.8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165.9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2.80美元,同樣高於預期的2.64美元;淨利達21.9億美元,年增近20%。

  • 軟體收入略低於預期
    軟體營收為73.9億美元,略低於市場預期的74.3億美元,主要因部分客戶支出優先轉向硬體;不過混合雲收入(含Red Hat)成長16%,AI業務累計合約金額已達75億美元。

  • 基礎設施與諮詢表現強勁
    基礎設施業務收入年增14%至41.4億美元,顯著高於預期;諮詢業務年增近3%至53.1億美元,同樣優於市場估算,顯示大型企業仍在進行IT升級與數位轉型。

  • 地緣政治與政府預算影響短期動能
    執行長指出,部分客戶因地緣風險放緩決策,美國聯邦支出上半年也略顯保守,但公司預期不會對全年造成長期阻力。

  • 併購與AI為未來成長雙引擎
    IBM公布併購AI與數據顧問公司Hakkoda,並推出新一代z17主機;管理層表示,併購環境逐漸回歸理性,有助推進戰略整合,加速AI佈局與業務擴張。

 

焦點新聞

總經

美歐擬達成貿易協議以避免30%關稅,美方或設15%基準稅率並針對特定產業豁免

美國與歐盟正接近達成一項貿易協議,可能設置15%的基準關稅並針對航空、農業與醫藥等產業給予豁免,以避免美方自8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實施高達30%的懲罰性關稅。此協議框架將類似美日最新達成的貿易安排。雖然協議尚未定案,但歐盟成員國已準備就930億歐元反制性關稅進行表決,展現強硬立場。此協商可能成為川普總統任內另一項重大貿易突破。

  • 協議草案內容曝光
    據歐洲外交官透露,美歐貿易協議可能設15%基準關稅,低於川普原提議的30%;特定產業如飛機、木材、農產品與部分藥品有望獲得關稅豁免,但50%鋼鐵關稅仍維持不變。

  • 歐盟預備反制措施
    若協議未能如期達成,歐盟成員國預計對美國商品加徵930億歐元關稅,並擴大使用「反脅迫工具」;多數成員國支持採取行動防止經濟損失。

  • 美日協議成為參考模型
    美國日前與日本達成協議,包含日本投資與貸款總值5.5億美元,承諾購買100架波音飛機與增加美農產品採購,汽車關稅由27.5%降至15%,引發歐洲尋求類似待遇。

  • 美國汽車業反彈聲浪
    美國車廠對美日協議不滿,認為對日本低美國含量車徵稅較低,不利北美高美國含量車型,損害本土汽車產業與勞工利益。

  • 投資市場反應兩極
    亞洲與歐洲股市因貿易樂觀情緒上揚,但美股受企業財報疲弱與政策混亂影響漲幅有限;企業普遍反映關稅與供應鏈混亂正壓抑利潤與信心。

 

個股

SK海力士受惠AI熱潮創歷史新高,HBM記憶體主導地位推升營收與獲利

韓國SK海力士 (SK Hynix) 第二季受惠高頻寬記憶體(HBM)需求強勁,營收與營業利益雙創歷史新高。營收年增35%、營益年增近69%,顯示其AI伺服器用DRAM產品強勢成長,並穩居全球HBM領導地位。公司預期全年HBM銷售將倍增,並擴大2025年資本支出,以支援2026年成長需求,進一步鞏固其在AI記憶體市場的主導地位。

  • 營收與獲利創新高
    第二季營收達22.23兆韓元(約161.7億美元),高於預期的20.56兆韓元;營業利益為9.21兆韓元,同樣優於市場預期;季增24%,反映需求與價格持續走強。

  • HBM貢獻營收主力
    高頻寬記憶體(HBM)為AI晶片關鍵組件,第二季占公司營收比重達77%;SK海力士為輝達 (NVDA) 等AI巨頭主要供應商,預期2025年HBM銷售將較去年翻倍。

  • 積極擴大資本支出
    公司宣布將於2025年擴大資本支出,為2026年HBM需求做準備,顯示其長期擴產計畫與技術升級決心。

  • 穩居全球記憶體龍頭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資料,SK海力士於第一季已超越三星電子成為全球DRAM龍頭,第二季與三星在DRAM與NAND總營收並駕齊驅。

  • 短期內領先地位難以撼動
    雖三星與美光 (MU) 加速追趕HBM領域,但分析師普遍認為SK海力士在技術與市占上具先發優勢,預期其領先地位將延續至2026年。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川普的全球關稅戰有所進展,加上AI前景亮眼,整體樂觀情緒持續帶動美股走揚。從AI衍生出的電力能源族群近期表現強勁,在時代紅利下展現可觀的上漲動能,其中電力公司 GE Vernova(GEV)受惠於上半年強勁的電力需求,且公司上調全年業績展望,暴漲近 15%,也帶動核能族群連袂攻高,包括 OKLO(OKLO)上漲逾9%,Nano Nuclear Energy(NNE)、NuScale Power(SMR)也有近8%漲幅,預期後續將持續因AI電力大量需求而受惠。
整體而言,美股評價偏高是投資人須留意的一大警訊,已經持股者在多頭趨勢強勁之時應順應趨勢,而尚未進場者,在佈局時應著重具有長期明確前景的產業及公司,並注意股票位階、評價與追高風險。另外,投資人應關注今日美國 7 月標普全球製造業及服務業 PMI 指數、週五美國 6 月耐久財訂單月增率。
儘管短線上不確定性仍強,但當前美國大而美法案與去監管政策,以及企業強勁的現金流與AI技術革新,可望鞏固美股長期的投資價值,修正愈多即提供中長期更大的報酬潛力。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