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財報速覽
關稅衝擊拖累通用汽車財報,但燃油車銷售撐住獲利表現
通用汽車 (GM) 公布第二季財報,雖受特朗普政府汽車關稅衝擊達11億美元,但在皮卡與SUV銷售強勁帶動下,仍優於市場預期。公司維持全年獲利指引不變,並持續透過調整產線與成本控管來減輕關稅影響。不過,股價因市場對未上修財測失望而下跌8%。隨電動車補助即將取消,GM將重新調整轉型節奏,短期內更側重燃油車產品。
關稅影響加劇
GM第二季因特朗普對進口車及零組件的關稅,遭受11億美元損失,全年關稅衝擊估計為40億至50億美元,公司預計可緩解其中約30%的成本。財報表現優於預期
儘管營收年減1.8%至471.2億美元,經調整每股盈餘為2.53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2.44美元。調整後息稅前盈餘(EBIT)為30.4億美元,年減31.6%。燃油車成獲利支柱
美國市場銷售成長7%,大型皮卡與SUV定價能力強勁,是主要獲利來源。GM第二季共售出97.4萬輛汽車,其中電動車銷量為4.63萬輛,成為美國第二大電動車製造商。EV成長放緩與補助終止
聯邦稅收補助將於9月30日取消,預期將導致電動車銷量短期衝高後下滑。GM強調電動車仍為長期重點,但會依市場需求調整腳步。投資美國產線以轉移進口依賴
GM宣布投資40億美元在密西根、堪薩斯與田納西三廠,將部分在墨西哥生產的車款遷回美國生產,降低對外依賴以應對關稅壓力。
德儀財測不如預期,貿易關稅與需求疲弱導致股價大跌
德州儀器 (TXN) 公布第二季財報後,因第三季財測遜於市場預期,加上關稅與供應鏈不確定性干擾需求,導致股價在盤後重挫11.4%。雖然第二季營收略高於預期,但汽車與工業應用需求疲弱、晶圓產能利用率低迷,對獲利與毛利構成壓力。儘管德儀正大舉投資美國產能擴張,短期內仍難擺脫地緣政治與產業調整帶來的挑戰。
財測遜於市場預期
德儀預估第三季每股盈餘為1.36至1.60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中位數1.49美元;預期營收區間為44.5億至48億美元,也略低於市場預期的45.9億美元。第二季營收略優預期
第二季營收為44.5億美元,雖年減但略高於市場預估,顯示部分客戶可能提前下單以因應未來關稅風險。汽車與工業需求疲弱
汽車市場復甦力度不足,工業客戶亦出現訂單正常化現象。管理層坦言,需求走勢部分與關稅環境相關,訂單行為出現異常波動。毛利壓力與產能利用率低
德儀預期第三季工廠負載率與第二季持平,導致固定成本分攤效果有限。公司預估第三季毛利率將呈現持平,難以支撐獲利成長。投資擴產與美國政策影響
德儀計劃投入逾600億美元擴建美國晶圓廠,聚焦300毫米製程技術。但新稅改法案影響尚未納入本次財測,未來仍可能進一步影響財務表現。
可口可樂第二季獲利優於預期,歐洲需求抵銷全球銷量下滑壓力
可口可樂 (KO) 公布第二季財報,營收與獲利雙雙優於華爾街預期,主要受惠於歐洲、中東與非洲市場的需求成長,抵銷美洲與亞太地區的銷售疲弱。不過,全球銷量仍年減1%,顯示經濟與消費信心疲弱仍為挑戰。公司全年展望略微收窄,並持續聚焦價格策略與產品創新因應需求變化。
財報表現超出預期
調整後每股盈餘為0.87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0.83美元;調整後營收為126.2億美元,也優於預期的125.4億美元。淨利達38.1億美元,年增58%。全球銷量萎縮
整體銷量年減1%,其中北美與拉丁美洲各減1%與2%,亞太地區減少3%。僅歐洲、中東與非洲市場成長3%,成為主要支撐來源。飲品類別需求分化
氣泡飲品銷量下滑1%,果汁、乳製品與植物基飲品減少4%;運動飲料下滑,但咖啡銷售成長使整體「水與其他飲品」類別維持持平。社交媒體風波短期影響銷售
針對拉美市場的移民傳言雖被公司否認,但影響一度造成西語裔消費者購買意願下降,直至6月底才逐漸恢復。產品創新與未來展望
公司將於秋季在美國推出以甘蔗糖製成的新可樂口味,並重申2025年有機營收將成長5%至6%,全年EPS成長預估收斂至3%。
焦點新聞
總經
美中貿易談判將延長期限,美國同步推進多國雙邊關稅協議
美國與中國將於下週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新一輪貿易會談,預期將延長原訂8月12日到期的90天關稅暫停期。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強調美中貿易關係已進入「良好階段」,並透露會中將涵蓋製造過剩、能源進口及市場準入等深層結構議題。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亦公布與菲律賓、日本與印尼的最新貿易協議,持續以關稅談判重塑全球貿易秩序。
美中會談將延長關稅暫停期
美中雙方原於5月達成90天暫停高關稅的臨時協議,避免145%與125%的報復性關稅全面恢復。新一輪會談將討論延長此期限,並聚焦中國產能過剩、稀土出口管制與俄伊石油貿易等議題。美對菲律賓達成19%關稅協議
川普宣布與菲律賓達成協議,將美方對菲輸美商品課徵19%關稅,但菲方不對美國商品徵稅。雙方亦強調深化軍事合作。菲律賓官方尚未正式確認協議內容。美日貿易協議強調投資與市場開放
川普表示美日已敲定協議,對日本進口商品課徵15%關稅,並取得美方對汽車、稻米與農產品等更大市場准入。同時,日本承諾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惟未明確降低對日車輛25%關稅。美印尼達成互惠貿易協議框架
美印尼貿易協議將美方關稅定為19%,較原先32%大幅下降。印尼將取消對美商品的大部分關稅與非關稅障礙,並預計購買價值逾180億美元的美國飛機與能源產品。美方透過「關稅信函」施壓多國
川普7月陸續寄發「關稅通知信」給數十個貿易夥伴,威脅自8月起調升關稅至20%以上,以逼迫對方讓步。財長貝森特強調,這些信函有助美方施壓談判,加速達成更有利協議。
產業
美國對歐洲汽車關稅衝擊擴大,Stellantis、Volvo與Renault利潤大幅下滑
美國總統川普自4月起對歐洲進口汽車與零組件加徵25%關稅,鋼鋁關稅更高達50%,導致歐洲車廠成本飆升。Stellantis、Volvo與Renault等歐洲汽車巨頭最新財報顯示,貿易政策正加劇供應鏈壓力與市場不確定性,進而侵蝕營運獲利。若8月起關稅提高至30%,衝擊恐將加劇。
Stellantis預估損失達15億歐元
Stellantis上半年關稅支出約3億歐元,全年損失預估將達10億至15億歐元(約新台幣350億至525億)。該集團上半年預估淨虧損23億歐元,凸顯美國市場依賴程度之高。Volvo利潤腰斬
Volvo第二季營業利潤年減逾60%,從80億瑞典克朗降至29億(約3.02億美元),主因為美國關稅成本與北美出貨減緩。公司已宣布將其熱銷車款XC60轉移至美國南卡州生產,以避開關稅。Renault仍受歐洲市場壓力
儘管不直接進軍美國市場,Renault仍受歐洲需求疲弱與中國車廠競爭擠壓,導致下修2025年財測並更換臨時執行長。近期車款更新雖推升銷量,但無法完全抵銷產業壓力。關稅升級風險未解
川普威脅8月起將歐洲汽車關稅由25%提高至30%,歐盟尚未宣布反制措施。貿易政策變數將持續牽動歐洲車廠佈局與全球供應鏈調整。產能轉移與地緣調整加速
面對高關稅,歐洲車廠加快布局美國本地生產與供應鏈再設計,Volvo為典型案例。更多企業將考慮美國設廠與策略投資,以降低對跨境貿易的依賴。
強勢類股

放大鏡觀點
【美股焦點】特斯拉25Q2財報前瞻,成長動能放緩,估值全靠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