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參議院驚險通過,《大而美法案》步入最後關鍵階段
經過漫長的修正與協商,美國總統川普主導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OBBB)修訂版終於在 2025 年 7 月 1 日於參議院以 51 比 50 的極限票數驚險過關,由副總統范斯( J.D. Vance) 投下關鍵的一票完成表決。這項包裹式法案涵蓋了川普政府的整體內政主張,包括能源補貼削減、電動車政策急轉、社會福利(Medicaid、SNAP)縮減、以及大規模支出與減稅結構。
雖然法案在參議院過關,但其內容與眾議院原版本存有差異,後者如今面臨是否接受參議院版本的高度政治壓力。此法案能否趕在川普期望的「7 月 4 日美國國慶」前順利送抵白宮簽署,將成為共和黨執政力的指標,但更為關鍵的是,其對產業結構、資本市場與全球科技佈局的潛在衝擊,已經引發企業與投資人廣泛關注。
法案內容大轉向,川普政策明確撤回拜登時代綠能路線
《大而美法案》的能源政策主軸,與拜登時期推動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可謂背道而馳。參議院版本中,對風電與太陽能的投資與生產稅收抵免(Investment Tax Credit, ITC;Production Tax Credit, PTC)將於未來數年內逐步取消,並於 2027 年底後對使用中國製元件的綠能項目課徵懲罰性稅負。
此外,針對綠能發電項目的電網連結費用與設備稅負也將調漲,根據美國潔淨能源協會(ACP)預估,此舉將使家庭與企業電價上漲 8% 至 10%,部分州甚至高達 20%。這將對資料中心與 AI 產業構成成本壓力,尤其是位於中西部如愛荷華與內布拉斯加州等 AI 算力基地,原本享有的低廉綠電優勢將快速消失。
相對地,川普政府則將政策焦點轉向傳統能源與新型核能,包括核融合與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明確宣示「風電與太陽能不應再獲得聯邦補貼」。這項立場引發綠能與科技業的強烈反彈,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更公開批評:「這是在慷慨施捨過時的產業,卻扼殺未來的產業。」
眾議院僅存在 3 票關鍵差距,保守派要求重新修正參院版本
目前眾議院共和黨僅握有極為薄弱的多數,若想使法案成功過關,在不獲得任何民主黨支持下,最多僅能流失 3 張黨內選票。然而,數位保守派議員(如德州眾議員 Chip Roy )明確表示無法接受修訂版本,特別是其中對赤字的潛在衝擊與政治施壓策略。他批評以7 月 4日作為「政治人質」逼迫眾議院快速表決是「典型的華盛頓操作」。
非黨派機構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算,《大而美法案》未來十年將新增至少 3 兆美元聯邦赤字,並可能對社福支出產生「永久性萎縮」。這讓部分中間派共和黨議員陷入兩難,一方面面臨黨派與川普的壓力,另一方面又擔憂選民對未來聯邦赤字與生活成本上升的反彈。
修訂版與原版間的主要差異在於電動車補貼終止時點(參院主張提前於 9 月底終止、眾院主張延至 2025 年底)、綠能補貼取消時間表、以及Medicaid 削減幅度。因此,法案即便已在參議院通過,仍需交回眾院重新表決才可送交總統簽署。然而,若眾議院未通過,法案將進入協商會議,屆時勢必會延後通過時程,亦可能迫使白宮接受「版本折衷方案」。
AI、電動車與綠能恐面臨壓力測試,後者反映稅負暫解短線強彈
隨著參議院版本曝光,市場已出現初步反應。綠能類股如 First Solar(FSLR)、Enphase Energy(ENPH)、SolarEdge(SEDG)近期股價明顯承壓,反映投資人對補貼取消與成本上升的預期。而大型科技股如 Alphabet(GOOGL)、Amazon(AMZN)、Meta(META) 等倚賴資料中心的雲端業者,中長期也可能面臨電力成本攀升的風險。
不過在 7 月 1 日參議院最終通過的法案中,先前提議針對風電與太陽能項目中使用「受限國家進口組件」徵收新消費稅的條款已被刪除,該條款原先可能對相關設備造成高達 70 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因此遭到移除為綠能市場帶來短線的喘息空間。太陽能安裝商 Sunrun(RUN)當日大漲逾 10%,Array Technologies(ARRY)也收漲 12.5%。然而,這並不代表整體風險已消除,因為補貼取消、電力成本上升與稅負結構變動等核心政策仍在法案中保留,對美國綠能產業的中長期投資環境將構成實質挑戰。
另一方面,法案中另一項變動則顯得更為保留。原版曾納入一項為期十年、擬禁止各州針對 AI 展開監管的規定,該提案由德州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提出,並獲得 OpenAI、Anduril 及創投機構 a16z 等科技領袖支持,理由是統一法規有助企業降低合規成本與避免創新受阻。然而,該條款最終以 99 比 1 的壓倒性票數遭到刪除,意味著 AI 企業仍需面對快速增長且規範差異極大的州級監管壓力,將進一步推高企業的法遵負擔與維護成本,增加了未來營運的不確定性與潛在合規風險。此消息也導致了多數科技類股如 Nvidia(NVDA)、AMD(AMD)與 Broadcom(AVGO)等股價於公告當日出現較明顯的回調。
同樣值得留意的是,修訂版中已確認將提前終止 7,500 美元電動車稅收抵免,相關個股如 Tesla(TSLA)、Rivian(RIVN)與 Lucid(LCID)股價於法案通過當日持續承壓。此外,美國本土與海外車廠原本針對 IRA 補貼所規劃的產能擴建,也可能因政策方向轉變而重新評估資本支出步調。
法案走向左右市場定價,投資人需審慎因應政策轉向風險
《大而美法案》雖已在參議院驚險過關,但眾議院的最後表決仍是牽動市場的變數核心。就內容來看,此法案不僅大幅調整拜登時期對綠能與電動車的政策支持力度,亦在 AI 監管、社福削減與赤字擴張等層面帶來深遠影響。短線上,部分股價雖因條款刪改出現技術性反彈,但中長期結構性挑戰仍未解除。若法案最終於國會全數通過,預期將啟動美國能源、科技等產業的明確轉向,投資人應審慎檢視並看清長期的結構轉折,才能抓住這場政策變革下的真正投資機會。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製造業與就業市場傳遞混合訊號,聯準會維持觀望態度
【美股焦點】Joby Aviation搶先啟動空中計程車商轉,股價飆漲近12%!
【美股焦點】慧與雙利多股價飊!收購過關+國防訂單助攻漲11%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