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人事變動看端倪,Uber 與 Waabi 結盟邁向更深整合
Uber(UBER)業務除了眾所周知的載客(Mobility)與外送(Delivery)外,其實還包含與承運商合作的貨運(Freight)。昨日(8 月 12 日),Uber Freight 執行長榮恩(Lior Ron)轉任自駕卡車新創 Waabi 的營運長,表面上看似是高階主管的異動,實則是 Uber 繼 7 月宣布自組 Robotaxi 車隊後(可參考【美股焦點】Uber重返自駕戰場,Lucid單日飆漲近四成!),將自駕版圖再擴展至物流的策略延伸。此次調動後,榮恩並不會完全離開 Uber,而是會保留 Uber Freight 主席職務,釋出了雙方將進一步整合的訊號。
值得注意的是,榮恩與 Waabi 創辦人烏塔松(Raquel Urtasun)早年曾在 Uber 自駕部門共事,雙方對自駕卡車的技術發展節奏與市場進程有著高度共識。此外,Waabi 早在榮恩加入前就已是 Uber Freight 的合作夥伴,雙方在過去幾年已完成多項自駕卡車的系統測試與平台整合,並預計將於今年底落地德州。此次榮恩的轉任,可望持續把技術整合的關係推進至商業落地的層級,將使 Uber 正式跨入自駕卡車領域,建立更廣闊的業務版圖。
技術為勝負關鍵,Waabi 是商轉路線的最佳搭檔
Uber 之所以選擇 Waabi 作為自駕卡車的合作對象,在於它採取了一條與業界截然不同的策略。在自駕技術的新創市場中,「快」與「省」往往無法並存。多數公司選擇投入龐大資源進行實地路測,期望藉由海量資料進行模型訓練,卻都面臨發展前期現金流壓力過高的風險。過去幾年,包括 TuSimple、Embark、Ike 等自駕卡車新創相繼關閉,而即便是具備資金與技術的 Waymo,也在 2023 年主動喊停自駕卡車計畫,轉而將資源集中在 Robotaxi,顯示即使是產業領先者,也會因成本效益的權衡而選擇收斂戰線。
Waabi 能在自駕卡車領域中突圍,是因為它直接將模擬環境作為訓練主體,而不是如其他對手般僅用於測試與輔助。Waabi 開發的模擬系統(Waabi World)是一個封閉但極擬真的 AI 訓練場,讓模型能無風險地反覆經歷各種情境,並即時轉化為訓練素材。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訓練方式之所以特別有效,也與卡車常處的高速公路場景特性有關。雖然自駕系統仍需應對突發事故與邊際風險,但整體而言變因較少、具高度可預測性,能讓訓練團隊在模擬環境完成大部分訓練,並讓 Waabi 在不到四年就完成其他對手至少六年才能達到的成果,大幅拉近商轉時程。總體而言,Waabi 採用的策略讓模擬訓練更有效率,並同時避免了高昂成本帶來的現金流壓力,讓其成為 Uber 在自駕卡車領域中最理想的合作夥伴。
從平台到車隊運營,Uber 不只擴張版圖也拚轉虧為盈
Uber Freight 長期以來扮演著撮合平台的角色,主要協助貨主與承運商完成派單、排程與路線規劃等服務。然而,平台模式只能解決資訊與匹配問題,卻無法控制實際的運輸能力。因此,當承運端面臨人力短缺或成本上升等狀況時,Uber Freight 本身也會受到連帶影響,因而無法在營運上取得顯著效益。這樣的制約也導致貨運雖能為 Uber 帶來部分穩定營收(約占 10% 總營收),但至今仍處於小幅虧損狀態。
不過,這種結構將有望產生實質改變。透過與 Waabi 進行整合,Uber Freight 將不再只是撮合平台,而是能逐步掌握自有運能的物流供應者。而 Waabi 預計採用的「直達倉庫」模式,更能讓自駕卡車直接駛入既有倉儲據點,大幅降低導入初期的建置與協調成本。此外,觀察近幾季財報,Uber Freight 雖仍虧損,但 EBITDA 虧損幅度已從 24Q4 的 -1.7% 收斂至 25Q2 的 -0.5%。因此,若自駕技術導入成功,將可能加速 Uber Freight 在未來實現盈虧平衡,並成為 Uber 整體 EBITDA 的新動能。
這不只是投資,更是 Uber 開啟下輪成長的鑰匙
從技術選擇到平台整合,Uber 展現了其跨足自駕卡車領域的全新策略。這不僅將補足 Uber 在運能掌控上的長期缺口,也有望為其現有結構注入新的想像空間。根據多家機構預估,自駕卡車市場至 2032 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落在 12 至 17% 區間,顯示該領域具有明確投入價值。更重要的是,這場合作不只是單向的技術導入,而是重塑平台價值的關鍵布局,將有望進一步強化市場對 Uber 成長潛力的信心。
綜合來看,這樣的發展模式對資本市場而言具備高度吸引力。Uber 無需大幅擴張資本支出或承擔折舊,就能透過合作模式強化競爭門檻與附加價值。最重要的是, 儘管貨運目前僅佔 Uber 總營收約一成,但由於市場成長性強且具高槓桿潛力,一旦自駕卡車帶動 Uber Freight 轉虧為盈,不僅將改寫該業務的成長曲線,也有望使 Uber 在未來具備更穩健的三軸成長動能,逐步成為涵蓋平台、運能與技術整合的交通網路中樞。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