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2025 第二季的 13F 申報顯示,持倉市值升至 248 億美元,較第一季的 216 億美元成長約 15%。持股檔數則由 664 檔 減少至 585 檔,前十大持股的比重提升至 36.1%。在具體操作上,橋水新建倉 85 檔、增持 206 檔、減持 287 檔,並清倉 164 檔。截至第二季末,橋水前五大持股依序為 SPDR 標普 500 ETF(SPY)、iShares 標普 500 ETF(IVV)、輝達(NVDA)、iShares MSCI 新興市場 ETF(IEMG)、以及股歌母公司 Alphabet(GOOGL),合計約佔投資組合 25.04%。這意味著橋水雖然降低了部分大盤基金的部位,但仍保有投資市場指數作為持股核心,同時透過加倉輝達與股歌強化在 AI 趨勢上的長線布局。

新增安謀、直覺、EQT,卡位 AI 與能源產業週期成長
安謀(ARM)— 以 CPU 架構授權卡位 AI 邊緣與伺服器
橋水第二季新建倉安謀,持股約 47.4 萬股、佔投組 0.31%。安謀採取輕資產授權模式,不直接製造晶片,而是向半導體公司收取架構授權費,客戶遍及蘋果(AAPL)、高通(QCOM)、輝達(NVDA)等。隨著 AI 運算往邊緣端與伺服器擴散,安謀的低功耗優勢受到更多關注。橋水此時進場,反映對其長期在 AI 生態滲透的看好。
直覺軟體(INTU)— 雲端財稅軟體龍頭,AI 驅動財務自動化
直覺軟體公司是報稅軟體 TurboTax 及會計軟體 QuickBooks 的母公司,穩定的訂閱制收入讓它在景氣波動中仍具防禦性。第二季橋水新建倉 直覺,持股約 5.9 萬股、佔投組 0.19%。在 AI 浪潮下,直覺已將生成式 AI 導入報稅流程與財務建模,提升中小企業與個人用戶的黏著度,成為橋水布局企業數位化的重要一環。
EQT 能源(EQT)— 美國最大天然氣供應商,受惠能源需求與現金流改善
EQT 是美國產量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業務涵蓋頁岩氣開採與管線輸送,成本結構相對低。第二季橋水新建倉 EQT,持股約 78.7 萬股、佔投組 0.19%。隨著能源價格回穩、液態天然氣出口需求增加,EQT 的現金流顯著改善。
大幅增持輝達、微軟、股歌等AI巨頭,加碼Uber、嬌生等防禦配置
輝達(NVDA)— AI 算力核心供應商,長期紅利確立
輝達已從顯卡公司轉型為 AI 算力基礎設施龍頭,資料中心 GPU(H100/B100)與 CUDA 軟體平台已成為雲端與企業 AI 建設的必備。橋水第二季將持倉大幅增加 154%,至投組 4.61%,市值約 11.4 億美元。
微軟(MSFT)— Azure 與生成式 AI 帶動雲端成長
微軟的業務涵蓋作業系統、雲端服務與 AI 平台,尤其 Azure 已是全球第二大雲端供應商。橋水第二季將微軟持倉增加 112%,至投組 3.44%,市值約 8.53 億美元。隨著與 OpenAI 的深度合作,微軟成為生成式 AI 的重要推手,也因此被橋水視為 AI 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股歌(GOOGL)— 廣告與雲端雙引擎,AI 技術滲透快速
股歌以 Google 搜尋與 YouTube 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同時 Google Cloud 在 AI 應用的推廣上進展迅速。橋水第二季將持倉提高 84%,至投組 3.98%,市值約 9.87 億美元。這顯示橋水看好股歌在廣告業務穩健的基礎上,透過雲端與 AI 技術實現新一波成長。
Uber(UBER)— 平台現金流轉佳,AI 應用提升效率
Uber 已從單一載客服務擴展到外送、貨運,成為多元的本地服務平台。2025 年以來,Uber 現金流顯著改善並宣布大型回購計畫,展現資本紀律。橋水第二季將其持倉增加逾 5 倍,至投組 1.41%,市值約 3.48 億美元。AI 技術在路線規劃、調度與風險管理上的應用,讓 Uber 被橋水視為受惠 AI 效率化的應用層標的。
嬌生(JNJ)— 醫療龍頭,投組防禦緩衝
嬌生是全球最大醫療保健公司之一,業務涵蓋藥品、醫療器材與消費保健品。橋水第二季將持倉大幅增加 668%,至投組 1.41%,市值約 3.49 億美元。嬌生擁有穩定的現金流與高股息特性,成為橋水在大幅增加成長股曝險同時,平衡投組波動的防禦選擇。
減持大盤指數ETF與蘋果、超微等科技股權重
蘋果(AAPL)— 減碼消費電子龍頭,AI 商業化步伐偏慢
蘋果的硬體與服務生態穩定,但在 AI 商業化的進展落後於雲端與平台巨頭。橋水第二季將持倉減少 62%,至投組 0.30%,市值約 7,300 萬美元。
超微(AMD)— 波動較高的 GPU 廠,持倉相對降溫
超微是輝達(NVDA)的主要競爭對手,在伺服器與 AI 晶片領域快速追趕。橋水第二季將超微減持 18.9%,至投組 1.00%,市值約 2.49 億美元。橋水雖仍保留部位,但相對加大輝達的比重,顯示在競爭格局下偏好集中火力於龍頭。
亞馬遜(AMZN)— 雲端競爭壓力下的微調
亞馬遜擁有全球最大電商平台與 AWS 雲端服務,但近年雲端成長受到微軟(MSFT)與股歌(GOOGL)挑戰。橋水第二季小幅減持 6%,至投組 2.25%,市值約 5.58 億美元。這是針對相對估值與配置的微調,並非看空長期基本面。
SPDR S&P 500 ETF(SPY)— 減碼大盤指數基金,釋出銀彈轉向 AI
SPY 追蹤標普 500 指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橋水第二季將 SPY 持倉減少 21.9%,但其仍為投組第一大持股,佔比 6.51%,市值約 16.1 億美元。
iShares MSCI 新興市場 ETF(IEMG)— 降低新興市場曝險以控管風險
IEMG 是追蹤新興市場的 ETF,橋水第二季減持 9.4%,至投組 4.16%,市值約 10.3 億美元。
清倉阿里巴巴與中概股,全面撤離中國曝險
阿里巴巴(BABA)— 監管與地緣風險加劇,全面撤出
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大電商與雲端服務公司,但近年因監管與內需放緩,股價承壓。橋水第二季完全清倉阿里巴巴,約 570 萬股、6.4 億美元持倉歸零。
橋水第二季同時出清其他中概股,包括拼多多、百度、京東與攜程,累計規模約 15 億美元。橋水第二季徹底退出個別中國企業,降低政策與地緣的不確定性。
橋水大幅增持輝達,看好 AI 算力基礎設施的長期成長
輝達(NVDA)是全球 GPU 與高速運算的領導者,業務涵蓋繪圖晶片、資料中心 AI 晶片,以及高效能運算(HPC)平台。近年來,隨著生成式 AI 與大型語言模型的需求爆發,輝達 的 H100、B100 晶片成為全球雲端巨頭爭相採購的核心設備,同時搭配 InfiniBand 網路與 CUDA 軟體生態,形成難以取代的護城河。這讓輝達從單純的顯卡公司轉型為 AI 基礎設施的關鍵供應商。
橋水在第二季將輝達的持倉比例提升至 4.61%,相較第一季增加約 154%,市值達 11.4 億美元,是組合中的重要核心之一。這項動作顯示橋水對 AI 資本支出循環的長期性高度看好,並且透過加碼算力龍頭,來分享企業與雲端廠商大舉投資 AI 的紅利。
建安謀新倉,看好 AI 時代 CPU 架構的滲透率提升
安謀(ARM)是一家英國半導體設計公司,主要業務是提供 CPU 架構與指令集的授權,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物聯網裝置、車用晶片,甚至正逐步進入伺服器與雲端領域。安謀不直接生產晶片,而是透過授權模式向全球晶片公司收取專利與授權費,因此屬於輕資產但高毛利率的商業模式。隨著 AI 算力需求向邊緣與行動端擴散,安謀架構的低功耗優勢越來越受到重視。
橋水基金在第二季新建倉安謀,持股市值約 7,660 萬美元,佔整體投組約 0.31%。這項布局補足了橋水在 AI 供應鏈上的缺口,除了原本的輝達(算力)與微軟、股歌(雲端平台),再加上安謀代表的 CPU 架構授權層,形成更完整的生態鏈投資。對橋水來說,安謀的商業模式不僅能受惠於 AI 硬體需求,還能分散單一晶片製造商的風險。
橋水大幅減持蘋果,資金轉向 AI 平台與基礎設施
蘋果(AAPL)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之一,核心業務涵蓋 iPhone、iPad、Mac 等硬體產品,以及 App Store、Apple Music、iCloud 等服務業務。蘋果的優勢在於封閉且完整的軟硬體結合生態,能透過龐大的裝置安裝基數帶來持續的現金流。然而,與其他科技巨頭相比,蘋果在 AI 應用上的商業化速度相對較慢,市場更多期待其後續在裝置端 AI 的突破。
橋水在第二季將蘋果的持倉比例從 0.79% 下調至 0.30%,減持幅度高達 62%,市值降至 7,300 萬美元。這代表橋水更傾向將資金配置在 AI 基礎設施與平台,而非消費電子巨頭。此舉顯示在產業投資順序上,橋水優先押注確定性更高的 AI 供應鏈,而非等待蘋果後續的產品更新與生態圈策略。
清倉阿里巴巴等中概股以降低美中政策風險
阿里巴巴(BABA)是中國最大的電商與雲端服務公司,擁有淘寶、天貓、阿里雲等核心業務,並延伸至物流、支付、數位媒體等領域。阿里長期被視為中國版的亞馬遜+ AWS 綜合體,但近年受制於中國監管政策收緊、內需消費疲弱,以及海外投資人信心不足,估值承壓明顯。
橋水基金在第二季完全清倉阿里巴巴,賣出約 570 萬股,市值約 6.42 億美元,同時也全面撤出拼多多(PDD)、百度(BIDU)、京東(JD)與攜程(TCOM)等在美上市中概股,累計規模約 15 億美元。這顯示橋水對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持審慎態度,選擇將資金轉向美股的 AI 主線與高可預期現金流標的。對投資人而言,這反映了大型機構在當前環境下,願意承受機會成本換取政策風險的降低。
橋水聚焦 AI 長線,降低大盤指數曝險並強化防禦配置
第二季橋水明顯將資金從單純追蹤市場平均報酬的大盤指數型基金,如 SPY 和 IEMG,轉向市場最熱門的 AI 科技巨頭公司,包括輝達(NVDA)、微軟(MSFT)、股歌(GOOGL)等 AI 科技巨頭公司。同時全面撤出阿里巴巴(BABA)等過去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歐看好的中概股,避免受到政策與地緣風險的干擾,並在醫療類股如嬌生(JNJ)加重持股比重,作為股市波動時的防守性標的。
這種兩端兼顧的資產配置策略,一方面押注 AI 技術與雲端應用的長期成長潛力,另一方面則用醫療和擁有穩定高品質現金流公司來降低投資組合的起伏。對一般投資人而言,橋水的操作傳達出一個訊號,未來 AI 相關企業仍可望是長期趨勢下的贏家,但在股價上漲後,保持防禦資產的配置也能讓整體投資組合更穩健,避免因市場短期修正而受到過大衝擊。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波克夏第二季13F報告出爐!為何減持蘋果、大單敲進聯合健康?
【美股焦點】方舟13F最新報告,女版巴菲特大力押寶加密貨幣概念股?!
【美股焦點】川普15%抽成與中國審查夾擊,輝達與超微誰更能突圍?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