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微軟 (MSFT) 及 Meta (META) 週三盤後公布財報,雙雙表現亮眼,並提供樂觀指引,資本支出持續成長,股價分別上漲 7.6%、4.2%,同時驅動 AI 基礎設施、雲端運算等相關個股如台積電 (TSM)、Arista (ANET)、博通 (AVGO)、甲骨文 (ORCL) 等公司走揚,帶動美股開高。
經濟數據方面,美國 4 月 ISM 製造業 PMI 指數雖從 49.0 下降至 48.7,但高於市場預期的 47.9,其中訂單指數由 45.2 上升至 47.2,高於市場預期的 45.0,就業指數由 44.7 上升至 46.5,高於市場預期的 44.0,且價格指數漲幅低於預期,緩解投資人對關稅衝擊經濟的擔憂。
另外,媒體指出美國一職透過各種管道與中國接觸,市場預期關稅談判將有進展,繼續推升美股走揚,但在連續反彈八天且除道瓊外收復 4/2 對等關稅造成的失土後,漲幅收斂,終場主要指數全面收漲。
類股方面,除了 Meta 與微軟財報利多外,美國正考慮放寬輝達 (NVDA) 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銷售限制,帶動資訊科技及通訊服務類股大漲;非必需消費類股也因關稅戰擔憂減輕而相對強勢;醫療保健類股表現最為弱勢,主因受禮來 (LLY) 下調財測、CVS (CVS) )計畫將減肥藥 Zapbound 從其首選藥物名單移除,加重製藥廠的壓力。
財報速覽
蘋果應對川普關稅壓力,調整供應鏈布局並提高成本預期
儘管川普政府的不確定性加劇,蘋果 (AAPL) 在最新財報說明會上透露,已透過優化供應鏈與提前庫存策略來緩解關稅衝擊。執行長庫克指出,第二季受到的關稅影響有限,但預期截至6月的本季將面臨約9億美元的額外成本。雖然這一預期低於分析師預期,但未來是否進一步加徵關稅仍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是針對印度與越南產品的潛在徵稅,使蘋果擴展海外生產基地的策略面臨挑戰。
重點摘要
- 本季關稅成本上升但低於預期
蘋果預估截至6月的季度關稅成本為9億美元,低於市場原先的悲觀預期,但也顯示潛在風險尚未完全消除。 - 越南與印度成為關鍵供應國
大多數銷往美國的iPhone將來自印度,iPad、Mac、Apple Watch 與 AirPods 則主要由越南供應,以分散中國風險與145%高額關稅。 - 未來關稅走向仍不明朗
川普政府已暫停對印度與越南的關稅90天,若7月重啟,蘋果「中國以外生產」的避險策略可能失效。 - 庫存與供應鏈優化應對短期衝擊
庫克讚揚營運團隊預先建立庫存、調整採購計畫,有效減緩當前的關稅壓力。 - 投資人對展望不確定性感到不安
儘管財報優於預期,但蘋果未對Service部門提供明確指引,且對未來關稅發展語焉不詳,導致盤後股價下跌逾4%。
亞馬遜面對關稅與需求不確定性,強調多元供應與價格競爭力
亞馬遜 (AMZN) 第一季財報表現優於預期,但受川普政府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對第二季營運預測偏保守。執行長Andy Jassy重申,儘管高達70%商品來自中國且面臨145%高額關稅風險,但亞馬遜藉由全球多元供應商與價格策略,有望在動盪中擴大市占。雲端業務AWS雖收入連三季低於預期,但利潤與投資成長仍強勁,反映亞馬遜聚焦AI與基礎建設的長期布局正逐步發酵。
重點摘要
- 關稅衝擊擴大預測區間
亞馬遜預估第二季營業利益為130億至175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主要因川普新關稅導致零售成本上升與需求不確定。 - 全球供應商多元化分散衝擊
面對中國製產品關稅高漲,Jassy強調亞馬遜擁有來自多國賣家的彈性供應鏈,部分賣家選擇自行吸收成本不漲價。 - AWS成長放緩但利潤創高
雲端服務AWS收入年增17%,低於預期,但營業利益達115.5億美元,營業利潤率達39.5%,為十年來最高。 - AI與基礎建設投資加速
資本支出年增74%至243億美元,用於AI晶片與資料中心擴張。Jassy指出AWS AI年營收已達數十億美元規模。 - 廣告業務成亮點
線上廣告收入年增19%至139.2億美元,表現優於預期,儘管貿易緊張或影響亞洲出口商的廣告支出,但目前尚未顯著衝擊。
Airbnb預測成長放緩,美國需求疲軟與經濟不確定性成主因
Airbnb (ABNB) 第一季營收與市場預期持平,達22.7億美元,年增6%,但獲利年減逾四成,並對第二季提出略低於預期的營收指引,導致股價盤後下跌逾5%。公司表示,美國市場表現相對疲弱,主因經濟不確定性升高,而來自加拿大的旅遊需求也呈現放緩趨勢。儘管如此,拉丁美洲成為Airbnb成長最快的地區,公司預告將在本月推出超越住宿的新平台更新。
重點摘要
- 營收與獲利符合預期但年減明顯
Airbnb第一季每股盈餘24美分、營收22.7億美元,皆符合市場預期,但淨利僅1.54億美元,年減41.6%。 - 第二季營收展望略低市場預估
公司預期第二季營收介於29.9億至30.5億美元之間,低於市場預期的30.4億美元,反映需求動能轉弱。 - 美國市場需求走軟
Airbnb指出,美國旅客主要以國內旅遊為主,來自加拿大赴美旅遊人數亦呈下滑,與總體經濟不確定性有關。 - 拉丁美洲成為關鍵成長區
拉美地區因復活節需求強勁,帶動整體夜數與體驗預訂年增11%,其中加拿大赴墨西哥旅遊增長達27%。 - 平台即將迎來新功能更新
Airbnb將在本月推出新功能,強調超越住宿的體驗服務,並持續優化房源品質,過去一年已移除45萬筆不合格房源。
麥當勞美國同店銷售創疫情以來最大跌幅,低收入客群消費壓力浮現
麥當勞 (MCD) 第一季財報呈現營收不如預期、獲利略優於預估的「喜憂參半」局面,其中美國同店銷售年減3.6%,創下自2020年疫情封鎖以來最大跌幅。公司指出,低收入與中產階級顧客的快速餐飲消費明顯放緩,加上壞天氣影響來客數,使美國業績承壓。麥當勞正試圖透過回歸價值餐與新產品吸引顧客,初步顯示策略已有回溫跡象。
重點摘要
- 美國同店銷售重挫3.6%
為疫情以來最大降幅,遠高於市場預估的1.7%跌幅,主因為天氣不佳與中低收入消費群體壓力上升。 - 國際市場亦受衝擊
包括澳洲與法國在內的國際自營市場同店銷售下滑1%,低於分析師預期;中國、日本和巴西等開發中市場則逆勢成長3.5%。 - 消費者信心普遍疲弱
執行長指出,中產階級客群消費下滑幅度已接近低收入族群,反映經濟壓力已擴散至更廣泛層級。 - 價值餐與新產品策略初見成效
McCrispy新雞柳商品與與《Minecraft》的聯名餐反應熱烈,有助刺激來客數,公司也將延續5美元餐點優惠至2025年。 - 全年展望維持,持續擴張
麥當勞維持全年展望,計劃全年開設2,200家新門市,資本支出介於30億至32億美元,盼藉由展店帶動2%以上系統銷售成長。
通用汽車下修2025財測,川普汽車關稅衝擊達50億美元
通用汽車 (GM) 受美國新一輪汽車關稅影響,下修2025年財務預測,預計關稅將帶來約40億至50億美元衝擊。儘管第一季財報優於預期,公司仍調降全年調整後稅前盈餘與自由現金流預估。執行長Mary Barra表示,通用正加速強化本地供應鏈,以減緩關稅衝擊,並持續投入電動車與美國生產布局。雖面臨挑戰,GM強調其核心業務依然穩健成長。
重點摘要
- 2025財測全面下修
調整後稅前盈餘預期由原先的137億至157億美元降至100億至125億美元,淨利預期下修逾20%,自由現金流也減少約30%。 - 關稅衝擊高達50億美元
新預測未納入GM自行減緩成本的行動,單關稅帶來的潛在財務影響達40億至50億美元。 - 供應鏈重組強化美國生產
自2019年起,GM已將美國本地零件採購比例提高27%,Barra強調未來將持續提升在地供應比重與資本再投資。 - 車輛召回帶來短期成本壓力
第二季將支出5億美元解決約60萬輛SUV與卡車的引擎問題,對短期現金流構成壓力。 - 價格穩定但整體市場需求放緩
CFO表示產業銷售預期將下滑,但價格可望維持穩定,較去年略有改善,GM未明言是否將漲價因應關稅。
焦點新聞
總經
美國製造業連續兩月萎縮,川普關稅引發供應鏈混亂與裁員潮
美國4月製造業連續第二個月陷入萎縮,供應鏈受到總統川普145%關稅政策干擾,導致工廠成本上升、交貨延遲與存貨增加,同時部分企業開始裁員。ISM製造業指數降至48.7,創五個月新低。儘管部分產業如電子設備和機械表現穩健,多數製造業者面臨高度不確定的營運環境,對未來展望轉趨保守。
重點摘要
- 製造業PMI降至48.7,顯示全面收縮
ISM數據顯示4月製造業PMI下滑至48.7,低於50榮枯線,反映整體產業活動減弱,尤其是與貿易依存度高的領域。 - 關稅導致供應鏈混亂與交期延誤
多數受訪業者指出關稅政策變動頻繁且難以理解,導致物流塞車與報關延遲,尤其電子與交通設備業衝擊最重。 - 企業預期裁員潮擴大
工廠為快速應對成本壓力選擇裁員,4月初請失業金人數跳增至24.1萬人,UPS更宣布將裁員2萬人並關閉73個設施。 - 企業提前進貨以避稅,推升庫存與價格
企業為避開即將生效的關稅大量備貨,導致庫存與原物料價格上升,但需求疲軟使這些庫存難以消化。 - 訂單回升為短期現象
新訂單指數升至47.2,僅反映搶先進口的短期行為,專家預期製造業萎縮情況將持續至夏季。
美國4月就業報告成關鍵觀察點,決定經濟是暫時失速或走向長期放緩
在一連串負面經濟數據與關稅影響蔓延下,市場目光聚焦於即將公布的4月非農就業報告。儘管預期新增就業13.3萬人尚可接受,但若跌破10萬人大關,恐將引發市場恐慌,強化對經濟轉弱的疑慮。近來GDP負成長、就業市場轉冷及聯邦政府裁員規模擴大,使美國經濟是否僅是短期關稅衝擊還是進入長期疲弱期成為關鍵待解問題。
重點摘要
- 非農就業數據成市場風向球
預期新增13.3萬人,低於前月22.8萬;若落在10萬以下,將引發對經濟全面下滑的擔憂。 - 近期經濟指標普遍疲弱
Q1 GDP年減0.3%、ADP私人就業僅增6.2萬人、職缺降至7.2百萬件,失業救濟申請上升,皆顯示勞動市場轉冷。 - 年輕勞工與聯邦雇員受創尤深
大學畢業生失業率升至5.8%,聯邦政府裁員逾28萬人,估計總影響恐達120萬人。 - 勞工對薪資與就業信心下滑
「保底薪資」下滑近10%至74,236美元,薪資滿意度降至2021年以來最低點。 - 薪資增幅成通膨觀察焦點
市場預估4月時薪月增0.3%、年增3.9%,數據將牽動市場對通膨與聯準會政策預期。
產業
美國汽車銷量4月激增,消費者搶購避開關稅漲價潮
受川普政府25%汽車進口關稅政策影響,美國4月新車銷售大幅上升,消費者趁漲價前集中購車,帶動Ford、Hyundai、Kia等車廠年增超過兩位數。不過隨庫存緊縮與價格上升,4月底買氣已有明顯降溫跡象。專家指出,這波搶購潮可能只是短期效應,汽車產業正進入關稅常態化的新環境,未來需求恐將面臨考驗。
重點摘要
- 主要車廠銷售雙位數成長
Ford 4月銷售年增16%,Hyundai與Kia分別成長19%與14%,GM更報告20%成長,Toyota亦上升10%。 - 關稅驅動消費者提前購車
J.D. Power指出,買氣來自對未來漲價的預期,多家車廠推折扣或保價方案刺激銷售。 - 買氣已於月底顯著放緩
Cox Automotive表示,庫存減少與價格上升使市場動能轉弱,4月底買氣不如月初強勁。 - 關稅政策調整但壓力未解
新政策包括減少重複課稅與部分零件補貼,但25%零組件新關稅即將上路,車廠仍面臨成本挑戰。 - Ford延長員工價優惠至7月
為因應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Ford將其「員工價購車」方案延長至美國國慶假期。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美國製造業數據連續兩個月萎縮,川普關稅導致供應鏈混亂及裁員潮,儘管如此,幅度並沒有想像來得嚴重,在黑暗中帶來些許光明。而今天即將公布美國 4 月就業報告,包括非農新增就業、失業率等,在 Q1 GDP 因大量進口拉貨、極端氣候因素及消費氛圍較弱而轉負之際,此數據將扮演關鍵角色,也將影響聯準會利率決策,建議投資人多加留意,若新增就業人數跌破 10 萬大關,可能造成短期股價波動,中期的上漲動能也可能降低。
投資策略上,維持昨日看法,在全球貿易談判持續推進下,建議可著重布局先前跌深最多的資訊科技、通訊服務及非必需消費品等類股,尤其是受關稅本身影響較小但被錯殺的軟體股,包括 Palantir (PLTR)、Netflix (NFLX)、ServiceNow (NOW) 等,但目前這些個股短線反彈乖離過大,留意追高風險,宜等待拉回的布局機會。
延伸閱讀:
【美股研究報告】微軟FY25Q3財報公布後股價狂飆9%,為何氣勢如虹?
【美股研究報告】Meta 25Q1財報繽紛,股價修正後買點浮現?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