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當美東時間4月2日下午4點,川普總統在白宮玫瑰園高舉一張關稅圖表,正式宣告「經濟獨立宣言」時,全球市場屏息以待的關稅衝擊,也正式引爆。這場號稱為「自由日」的宣示,其實象徵的是對全球貿易體系的劇烈挑戰。
美股三大指數期貨盤後大跌、科技巨頭股價重挫、油價下滑、黃金與美債避險資產飆升,這不只是市場的短期反應,更映照出經濟學家與企業界對未來通膨與衰退風險的深切憂慮。
本文將以五大面向,帶你一覽這場史無前例的「川普關稅戰2.0」,對美國經濟與全球市場的潛在衝擊。
一、關稅內容與核心邏輯:川普的「溫和對等」其實殺傷力更強
根據白宮公布的清單,美國將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最低10%的基本關稅,再根據各國對美出口商品的稅負與非關稅壁壘,實施所謂的「對等關稅」。這些「對等」稅率最高達49%(如柬埔寨)、中國則被課以34%,歐盟為20%、日本24%、台灣32%,涵蓋面極廣。
這些關稅將於4月6日起生效,對汽車和零組件的25%關稅更將分別於4月4日和5月3日上路。
川普強調:「他們對我們這樣做,我們也對他們這樣做。」但業界普遍認為,這種「對等關稅」其實並未精算實際貿易條件,而更像是一種政治動作,反而增加了政策不確定性。
二、產業衝擊與供應鏈重整:從蘋果到通用,每個產業都在喊痛
這次關稅衝擊最大的產業,毫無疑問是科技、汽車與零售業。
科技股首當其衝:
Apple (AAPL) 因多數產品於中國生產,股價盤後暴跌近6%;
Nvidia (NVDA) 由台灣製造晶片、墨西哥組裝AI伺服器,跌幅約4%;
Tesla (TSLA) 同樣受供應鏈與成本影響,跌約4.5%;
Meta (META)、Amazon (AMZN)、Alphabet (GOOGL) 亦下跌2.5~5%不等;
Microsoft (MSFT) 雖較為抗震,但仍跌近2%。
汽車業混亂開場:汽車零組件須多次跨境生產,如今每次移動都將被課稅。General Motors (GM)、Ford (F)、Volkswagen (VWAGY) 等面臨嚴峻挑戰。Bernstein 分析指出,這恐讓車價上漲約2500美元,更有可能迫使部分工廠停產。
零售與消費品鏈受創:
Walmart (WMT) 已要求中國供應商吸收部分成本,但實際上轉嫁給消費者的壓力難以避免;
Costco (COST)、Target (TGT)、Five Below (FIVE) 也表態將調整庫存與價格策略;
Macy’s (M) 強調專注於可控成本,但亦警告「通膨壓力不可忽視」。
三、經濟衝擊:通膨升壓+成長下滑=「類滯脹」風險升溫
這波關稅來得又急又猛,正值美國通膨已有反彈跡象的同時,使得「滯脹」風險浮現:
製造業PMI下滑:3月製造業指數跌至49,重回緊縮區間,反映企業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憂慮。
物價成本齊升:ISM報告顯示「價格指數」升至近三年新高,意味原物料與中間財成本正快速墊高。
Fed陷入兩難:高通膨壓力逼使聯準會難以降息,但成長放緩又需刺激政策,策略空間變窄。
J.P. Morgan、Columbia Threadneedle 等機構一致指出,這次衝擊明顯是「成長負向、通膨正向」,高度類似1970年代的滯脹背景。
四、地緣政治與全球回應:報復關稅恐一觸即發
對美關稅清單中,歐盟、中國、日本與加拿大都是重災區。各國反應尚屬克制,但已顯露出逐步報復的跡象:
加拿大最快4月中祭出反制措施,已有政界聲音要求限制電力出口至美國。
墨西哥雖未立即反應,但貿易官員表示「談判已無用,只能另謀出路」。
中國則傾向「冷對抗」,除了雞肉與玉米設限,也新增數家美企至「不可靠清單」。
經濟學者普遍認為,一旦形成報復循環,全球供應鏈與貿易體系可能碎裂成數個貿易集團。
五、政治盤算與選舉考量:川普賭的是選民耐性與「美國製造」情懷
川普在記者會中說:「我們要用關稅替美國工人爭一口氣」。這場關稅戰,不僅是經濟政策,更是他的2025連任後政治宣示。
然而,根據最新University of Michigan 消費者信心調查,對未來商業條件的信心已跌至歷史最低點,低於疫情與2008年金融海嘯。這代表民眾對物價與就業的擔憂,正快速升高。
而企業界也在觀望是否只是談判籌碼,如SimCorp分析師所說:「這不像虛晃一招,他是真的來真的了。」
關稅風暴下的投資與經濟前景何去何從?
短期來看,市場將持續消化「利空出盡」與「反彈可能」的拉鋸,策略性布局也許會湧向高品質債券、避險型資產與美國內需股。但中長期而言,若談判破裂、報復擴大,美國本土企業與消費者將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
正如一位基金經理人所言:「這可能只是談判起點,但若這是終點,那代價會是數萬個工廠訂單與數百萬家庭的錢包。」
未來數週,包括就業報告與Fed主席鮑爾的講話,將決定這場關稅風暴是否升級為經濟颶風。而投資人與企業,則只能繼續在不確定中尋找方向。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Uber打造下一波成長動能,估值便宜迎來黃金買點?
【美股焦點】金價狂飆、裁員潮擴大,美股這次真的要硬著陸了嗎?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