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動態】PCE降溫延續,7月核心月增守住溫和

【美股動態】PCE降溫延續,7月核心月增守住溫和

核心PCE持穩溫和通膨路徑

7月核心PCE月增率延續溫和步調,市場將其解讀為通膨朝長期目標靠攏的又一次驗證。數據與共識大致一致,降低政策與資產價格的意外波動,利率預期略偏鴿,對高評價成長股與利率敏感資產形成支撐。整體來看,通膨降溫兼顧經濟韌性的格局仍在,風險偏好得以維持。

數據貼近共識降低市場不確定

核心PCE月增率是觀察服務通膨與內生成本壓力的最佳即時指標,本次公布大致符合主流預期,顯示上半年以來的降溫趨勢沒有逆轉。與去年高檔相比,核心增速明顯放慢,居民可支配所得購買力改善,市場對終端需求硬著陸的憂慮並未升高。

第二季修正鞏固軟著陸敘事

與7月月度數據相呼應,最新修正的第二季GDP與價格指標展現暖中帶冷。第二季GDP年化季增上修至3.3%,同時PCE物價指數年化季增下修至2.0%,核心PCE維持2.5%,較第一季的3.5%明顯回落。成長與通膨的此消彼長,等於為聯準會保留更大政策彈性。

聯準會降息門檻逐步降低

在核心PCE月增持穩、季度核心價格動能放緩的背景下,聯準會無須再以更強硬語氣制衡通膨,後續將更強調資料依據與風險平衡。若接下來就業與服務通膨未出現再加速,市場對年內啟動降息的定價將更為扎實,9至12月會期的降息機率有望累積。

債市定價反映實質利率回落

美債殖利率對通膨邊際訊號高度敏感,核心PCE維持溫和讓中長天期利率下壓的空間再開啟,名目殖利率與實質殖利率同步回落的機率上升。殖利率曲線若進一步走陡,有利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修復,投資級債與部分高收益債的風險報酬也將優於前期。

科技成長股受惠折現率壓力減輕

通膨降溫與利率預期滑落,對以未來現金流折現為主的成長股評價最有利。AI與雲端需求仍強,輝達(NVDA)、微軟(MSFT)與蘋果(AAPL)等權值股的本益比壓力緩解,有助股價維持高檔區間。若後續數據續證核心通膨穩步下行,市場對AI資本支出周期的持續性評價將更為正面。

半導體供應鏈與設備廠動能延續

台積電(TSM)與美國半導體設備商如應材(AMAT)、科磊(KLAC)與拉姆研究(LRCX)受惠資料中心與高速運算需求,營運動能相對穩健,利率環境改善有助資本支出計畫的估值承載。對台灣投資人而言,美股AI鏈的估值敏感度雖高,但在PCE降溫背景下通常具有相對優勢。

金融類股在淨利差與信用風險間權衡

通膨趨緩與降息預期升溫,對大型銀行的淨利息收入可能構成壓力,但同時有助信用成本穩定。摩根大通(JPM)與美國銀行(BAC)等資本實力雄厚的銀行,受惠交易與財富管理收入擴張,有望部分對沖利差收斂的不利影響。整體而言,金融類股表現將更仰賴經濟韌性與曲線走勢。

耐久財與可選消費迎來喘息

核心PCE放緩提升實質購買力,消費端的可選品需求可望受益。特斯拉(TSLA)在價格與產能策略調整下,利率下行可減輕消費融資成本壓力;家居修繕與量販通路如家得寶(HD)與好市多(COST)則受惠通膨回落對家庭財務的正面效果,營運可望更平穩。

公用事業與REITs受利率回檔支撐

股息型資產對利率最為敏感。核心通膨降溫強化殖利率下行的基礎,公用事業與REITs相對吸引力上升。雖然營運面仍受電力成本與商辦空置等結構性因素影響,但估值底部有機會在利率回檔中獲得支撐,資產配置比重可視個人現金流需求調整。

美元走勢受實質利差與風險偏好牽動

在通膨溫和與降息預期升溫的情境下,美元的上行動能受限,黃金則受實質利率下滑的支持而具配置價值。不過若海外增長動能分化或地緣風險升高,避險需求仍可能短線推升美元,投資人應留意外匯曝險對跨國企業獲利的潛在影響。

技術面聚焦均線支撐與前高壓力

通膨數據是股指突破或回測的重要催化。若核心PCE穩在溫和區間,標普與那斯達克維持在中短期均線之上機率提升,成交量能否放大將成為觀察重點。反之,一旦後續數據顯示服務通膨回彈,評價面將先行反應,成長股波動度可能擴大。

風險情境來自能源與住房成本

油價回升與房租黏性仍是核心PCE的兩大變數。若能源價格推升運輸與商品成本,或住房服務通膨降速不如預期,月增率可能再度抬頭。此外,工資增長若因勞動供給吃緊而再加速,也會透過服務項目傳導至核心價格,延後政策寬鬆時點。

投資策略均衡佈局並動態調整

在核心PCE維持溫和的主軸下,建議核心部位以品質成長與高自由現金流公司為主,搭配部分利率敏感的股息資產與投資級債以平衡波動。對進階交易者,事件驅動的選擇權策略可在數據公布前後提升風險回報比;一般投資人則可透過定期定額與逢回佈局分散時點風險。

結語以數據為依歸維持紀律操作

7月核心PCE月增率展現通膨降溫的延續性,加上第二季價格指標的下修,強化了軟著陸的主線。美股評價雖高但有基本面支撐,政策不確定度下降有利中期風險偏好。投資人應持續追蹤後續就業、市場服務價格與能源走勢,依據數據變化調整部位,維持紀律與風險控管。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