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洩與深偽引發危機,信任基礎面臨考驗
xAI 近期因資訊外洩問題引發廣泛關注,用戶只要在 Grok 對話介面點擊「分享」,系統便會自動生成一組公開網址,且該網址能被 Google、Bing 等搜尋引擎完整索引。這意味著數十萬筆對話內容可被輕易檢索,其中甚至包含圖片、表格、密碼等敏感資訊。此事件暴露出 Grok 在系統設計與資訊治理上的漏洞,也反映出平台在快速擴張功能時,對安全性的把關仍然不足。
與此同時,Grok 近期新增的 NSFW 模式亦引發爭議。雖然名義上僅允許「輕度情趣」的內容,但多家媒體實測後發現,該功能能在未有明確指令下生成裸露或帶有性暗示的影像,有時甚至涉及名人的深偽影像。這種情況不僅挑戰平台自訂規範,也可能牽涉肖像權與數位暴力等議題。當模型生成能力迅速提升,而控管機制尚未成熟,技術進展與社會責任之間的落差便愈加顯著。這也讓外界開始質疑 xAI 是否已經在追逐功能突破的同時,忽略了最根本的信任基礎。
技術持續擴張,Grok 從對話走向多模態
爭議雖引發討論,但 xAI 並未停下創新腳步。8 月新推出的 Grok Imagine 功能,能支援文字生成圖像與短影音,也在上週從 iOS 延伸至 Android 平台,顯示出其加快推進多模態(結合文字、圖像與影音)發展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更新表面上雖然只是功能延伸,但實際上反映出 xAI 希望讓 Grok 從文字對答轉型為創作平台的野心,馬斯克甚至形容這項功能將「讓人類擁有超級想像力」,突顯進軍創意市場的強烈企圖。
在影像逐漸成為生成式 AI 新一競爭階段的背景下,Grok Imagine 的推出顯得格外關鍵。一方面,它讓 xAI 有機會縮短與 Midjourney、Runway 等視覺生成先行者的差距;另一方面,透過與 X 平台的深度整合,Grok 將在生成內容與社群分享之間建立起差異化的使用體驗。總體而言,Grok 的定位將不再僅限於對話工具,而是朝向結合創作、發佈與互動的全方位內容平台邁進,重新塑造人們創造與傳遞資訊的方式。
商業化路徑浮現,訂閱與廣告雙軌並行
對 xAI 而言,僅靠技術突破並不足以支撐高昂的運算成本,因此隨著功能不斷擴展,如何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成了下一個關鍵挑戰。為此,Grok 採取「免費試用+付費升級」的策略,用戶可在基礎額度(30 次)下先行體驗服務,若需求更頻繁或任務更複雜,則可選擇不同層級的訂閱方案。這些方案包含 Premium+、SuperGrok 與 SuperGrok Heavy,依序在使用額度、推理深度以及影音生成等功能上逐步提升。此種設計不僅降低了初次使用的門檻,也能培養出願意長期付費的核心用戶群,讓訂閱收入成為支撐成本的重要基礎。
在訂閱模式之外,,馬斯克也提出「廣告嵌入回應」的構想,作為另一種潛在的營收來源。未來當用戶向 Grok 提問時,生成的回應中可能會同步呈現平台推薦的廣告連結。若能妥善設計,這種模式不僅能帶來更精準的互動式行銷機會,也可以為平台創造更穩定的現金流。不過,若推薦過度或缺乏脈絡,也容易降低使用體驗,甚至動搖 AI 回應的中立性。一旦與演算法結合不當,將可能會放大錯誤資訊或觸及敏感議題。
技術野心持續拉高,信任缺口成最大變數
綜合來看,xAI 在爭議聲中依舊維持高速推進。馬斯克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部署相當於五千萬張 H100 晶片的運算資源,目標是建構全球最大的 AI 運算體系,現階段啟動的 GPU 數量已超過二十三萬顆,其中包含了三萬顆 GB200 晶片。這樣的規模不僅顯示其與 OpenAI、Google(GOOGL)等對手正面競爭的企圖,也透露出 xAI 執行多模態應用與商業化發展的野心。
然而,龐大的技術投入或許無法消除外界疑慮。從資訊外洩到 NSFW 內容,Grok 已多次引發爭議,美國政府甚至在七月將其排除在聯邦合作名單之外,這意味著 xAI 將暫時喪失與聯邦機構合作、取得公共專案訂單的機會,也可能在往後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審查。這些事件說明,若治理與風險控管機制無法同步提升,即便具備強大的算力與快速迭代能力,也可能在關鍵時刻失去市場與合作機會。因此對 xAI 而言,未來真正的挑戰不在於能否不斷推新,而在於能否建立更足以信任的治理框架。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特斯拉攜三星打造超級晶片,搶攻千億美元AI市場!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