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與 OpenAI 聯手簽下巨約,雲端業務迎來歷史級轉折點
甲骨文(ORCL)日前宣布簽下公司史上最大的雲端合約,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這份價值高達 300 億美元營收將於 2028 財年起生效。市場普遍認為此合約來自同意向甲骨文租用大量計算資源的 OpenAI,預計將在美國境內租用總計達 4.5 GW 的超級電力容量。這不僅讓甲骨文股價創下歷史新高,也寫下其從企業資料庫跨向 AI 雲基礎設施的里程碑。
從資料處理專家進化為 AI 雲平台的關鍵推手
甲骨文創立於 1977 年,是全球最大商用資料庫軟體公司。其主打產品 Oracle Database 在關係型資料庫(RDBMS)市占率長年名列前茅,廣泛被應用於金融、電信、政府、製造等產業。除了資料庫外,甲骨文也透過自有開發與收購(NetSuite、PeopleSoft)拓展至 ERP、CRM、SCM 等企業應用領域。
甲骨文近年重心逐漸轉向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主要提供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與軟體即服務(SaaS)等雲端解決方案。在硬體方面,甲骨文也擁有 Exadata 與 SPARC 伺服器等高效能產品,並藉由整合自家軟體形成高度整合的企業級 IT 解決方案。這種「從硬體到應用」的一站式平台,為其承接 AI 計算任務提供絕佳基礎。
資料中心算力需求激增,推動雲端基礎建設年增超 70%
近年生成式 AI 應用正迅速普及,而其背後的代價就是對算力產生爆炸性需求。傳統雲端龍頭如亞馬遜(AMZN)與微軟(MSFT)雖仍領先,但供應正趨於飽和,換言之,市場正開放給像甲骨文這樣的「AI 雲新勢力」。
目前甲骨文在美國德州、亞太柔佛與中東阿布達比等地建置 AI 資料中心,並與 Crusoe 等企業合作。同時憑藉著較低資本成本與自研高效網路架構(如 Arista + RDMA),在效能與價格上具備競爭優勢,已獲 OpenAI、Meta(META)、xAI 等大型客戶青睞。甲骨文預期 2026 財年雲基礎建設營收將年增超過 70%,遠高於上季的 52%,全年營收目標也調升至 670 億美元,長期更喊出 2029 年營收挑戰千億美元的目標,展現對 AI 雲需求的信心。
從穩健走向爆發,甲骨文正式踏上雲端成長曲線
綜合來看,甲骨文正從過去的資料庫軟體公司轉型為雲基礎建設供應商,無論是與 OpenAI、Meta 等大型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還是在全球擴建資料中心,都顯示甲骨文已不再只是「傳統 IT」的代名詞,而是 AI 時代的關鍵推動者。
然而,快速擴張的背後也伴隨著挑戰,像是客戶集中度高、資本支出壓力擴大、以及跨區部署的執行風險都可能是甲骨文需要面對的問題。不過考量目前公司策略清晰且具備充分資源與技術實力,若放眼中長期,甲骨文仍走在一條「由穩健邁向高成長」的路上,擁有相當值得期待的成長空間。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Datadog 躍升標普 500 成分股,布局雲端平台擁抱 AI 趨勢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