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昨日美股在上週五因經濟數據不佳大跌後遇逢低買盤湧入,使美股一度開高,然而在輝達 (NVDA) 公布財報之前,避險基金對科技七雄的淨曝險已經降至 2023/04 以來最低,揭示投資人對輝達及科技股表現轉為保守,加上消息指出微軟 (MSFT) 突然取消美國部分 AI 資料中心租約,投資人擔憂科技大廠大幅擴建 AI 基礎設施後,對後續擴張出現需求減緩問題,使科技股為主的那指及費半跌幅較重,標普、羅素 2000 持續拉回,僅道瓊小幅上漲。個股方面,輝達 (NVDA) 下跌逾 3%,等待財報揭曉;蘋果 (AAPL) 則因宣布將在美國雇用 2 萬名新員工生產 AI 伺服器,應可能避開關稅威脅而逆勢上漲約 0.6%。
焦點新聞
總經
川普恢復對加墨關稅,壓力升溫恐引發貿易緊張
美國總統川普確認將恢復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進口關稅,結束為期一個月的暫緩期。此舉不僅可能加劇與兩大貿易夥伴的緊張關係,也引發市場對潛在貿易戰的擔憂。川普強調關稅是彌補美國損失的手段,並視其為施壓與談判的工具。儘管先前因邊境安全談判而暫緩,但雙邊協商未達成最終共識,使得關稅如期生效。
重點摘要:
加墨關稅如期恢復
川普宣布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商品徵收25%關稅,對加拿大能源產品加徵10%關稅,暫緩期結束後將全面生效。
邊境安全為主要理由
川普指控加墨兩國未能有效遏制邊境犯罪與毒品走私,將關稅視為施壓手段,以強化邊境安全。
暫緩因雙邊承諾強化執法
先前因墨西哥與加拿大承諾加強邊境管制,川普於2月初同意暫緩30天,但未達成最終協議。
報復性關稅風險升溫
加拿大與墨西哥曾表態將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恐加劇北美貿易緊張局勢。
潛在貿易戰引市場擔憂
繼對中國施加關稅後,再對加墨兩國施壓,引發市場對擴大貿易戰範圍的疑慮,全球供應鏈或受衝擊。
美國釋放制裁鬆綁訊號,俄烏和平協議成關鍵變數
美國特使 Steve Witkoff 表示,若俄羅斯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美國企業可能重返俄羅斯市場,此舉被視為美方可能放寬制裁的重大訊號。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亦強調,俄羅斯若展現談判意願,美國將考慮調整制裁政策。隨著美方積極推動和平進程,市場對俄烏局勢轉圜的期待升溫,但各方在領土與安全議題上的分歧仍是主要障礙。
重點摘要:
美國考慮制裁鬆綁
特使 Witkoff 表示,若俄烏達成和平協議,美國企業可能重返俄羅斯市場,顯示美方有意在特定條件下放寬經濟制裁。
和平協議需雙方讓步
Witkoff 強調,任何協議都需俄烏雙方在領土與經濟議題上做出讓步,並提議以2022年伊斯坦堡協議草案為基礎。
美財長暗示政策彈性
財政部長 Bessent 指出,若俄羅斯願就結束戰爭談判,美國可能調整制裁措施,進一步釋放談判空間。
北約議題仍具爭議性
Witkoff 認為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討論被俄羅斯視為威脅,成為談判的敏感議題,與前任政府立場存在差異。
市場關注和平進展
美國推動和平談判的態度為市場帶來緩解制裁的希望,但俄烏間重大分歧仍使協議達成充滿不確定性。
個股
微軟取消部分資料中心租約,AI基礎設施供應過剩疑慮升溫
微軟 (MSFT) 近期取消部分美國資料中心租約,引發市場對其AI基礎設施出現供應過剩的疑慮。分析師指出,微軟為因應AI需求激增,過去大舉擴建基礎設施,但現階段出現需求與產能錯配的跡象。此舉反映科技巨頭在AI投資回報放緩下,開始審慎調整資本配置。同時,中國AI新創「深度求索」(DeepSeek)以低成本推出競爭性技術,也加深市場對美企AI佈局成效的質疑。
重點摘要:
取消租約顯示供應過剩風險
微軟終止與至少兩家資料中心營運商的租約,並暫停部分「資格聲明」轉為正式租約,顯示AI基礎設施供應過剩疑慮。
AI投資回報成市場關注
儘管微軟否認大規模調整資料中心計畫,但分析師指出,過去積極擴建可能已超出實際需求,加劇投資回報延遲問題。
中國AI競爭加劇壓力
中國新創DeepSeek推出低成本AI技術,與西方企業競爭力相當,引發投資人對美企巨額基礎設施投資效益的質疑。
科技巨頭普遍削減資本開支
微軟此舉與Meta等科技公司趨勢一致,反映業界在AI投資熱潮過後,開始調整支出以應對需求波動。
股價反應溫和 市場觀望後續發展
儘管市場傳出供應過剩疑慮,微軟股價盤前仍小幅上漲0.5%,顯示投資人對事件影響仍持觀望態度。
特斯拉推中國版FSD駕駛輔助系統,拓展自動駕駛版圖
特斯拉 (TSLA) 計劃在中國推出類似美國「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的軟體更新,讓車主可在城市街道使用駕駛輔助功能,包括換道、轉彎及識別交通燈等。此更新將優先提供已購買FSD功能的車主,標誌特斯拉在中國自動駕駛市場邁出重要一步。儘管此系統仍需駕駛人監控,但特斯拉持續尋求中國政府全面批准,力圖擴大FSD在中國的應用範圍。
重點摘要:
中國版FSD即將上線
特斯拉計劃數日內推出更新,讓中國車主在城市街道使用駕駛輔助功能,功能包括換道、轉彎、進出匝道等。
功能限制與車型差異
更新將先在特定車型上測試,並附加警告稱功能效果取決於車輛型號與配置,未來將逐步擴展至更多車型。
法規限制影響推進速度
由於中美政府對數據使用與道路適應性有不同規範,特斯拉利用中國街道影片訓練FSD系統,以符合當地規範。
駕駛人仍需全程監控
儘管FSD具高度自動化功能,特斯拉強調駕駛人需隨時監控駕駛情況,確保行車安全。
中國市場布局關鍵一步
此次更新強化特斯拉在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力,為未來擴大市場份額及技術升級奠定基礎。
Palantir股價暴跌四日,投資人憂CEO減持與國防預算縮減
Palantir (PLTR) 股價周一重挫10.5%,創下去年5月以來最糟單日表現,並連跌四個交易日。過去一週累計下跌近24%,主要受到CEO Alex Karp減持計畫及美國國防預算可能縮減的影響。儘管今年以來股價仍上漲近20%,但市場對其成長前景轉趨保守,分析師普遍給予「持有」評級,認為股價仍有下行空間。
重點摘要:
連續四日下跌,市值蒸發
Palantir股價周一再跌10.5%,過去一週累計跌幅近24%,距離本月創下的歷史高點已回落超過27%。
CEO減持計畫引發拋售壓力
公司披露CEO Alex Karp的新一輪股票出售計畫,引發市場對管理層減持的擔憂,導致投資人信心受挫。
國防預算縮減影響業務前景
美國國防部長Pete Hegseth據報計劃削減國防預算,可能影響Palantir仰賴的政府合約,使市場對其未來營收增長產生疑慮。
股價波動劇烈,散戶熱情降溫
近年Palantir因CEO Karp的個性與強勁股價漲幅吸引大量散戶投資,但近期跌勢顯示市場熱情可能降溫。
分析師評級偏保守
多數分析師對Palantir維持「持有」評級,並預測股價可能進一步回調,與去年股價飆升340%的強勁表現形成對比。
Apple斥資5,000億美元擴大美國投資,德州AI伺服器廠2026年啟用
Apple (AAPL) 宣布將在德州休士頓設立人工智慧(AI)伺服器製造廠,為其AI個人助理「Apple Intelligence」提供硬體支援。此新廠房佔地25萬平方英尺,預計於2026年啟用,為Apple未來四年5000億美元美國投資計畫的一部分。同時,Apple將擴大在美國的研發、半導體工程及AI領域的人才招聘,預計新增2萬名員工,以強化其本土供應鏈佈局並因應中美貿易緊張局勢。
重點摘要:
德州AI伺服器廠2026年啟用
Apple將於休士頓建立25萬平方英尺AI伺服器廠,專門生產用於「Apple Intelligence」的伺服器,以支援iPhone、iPad和Mac的AI功能。
5,000億美元美國投資計畫
未來四年Apple將投入5,000億美元於美國市場,涵蓋製造、研發、媒體內容製作及基礎設施擴建,同時擴大與美國供應商合作。
新增2萬名美國員工
Apple計畫擴編2萬名員工,主要集中在研發、半導體工程、軟體開發及AI與機器學習等領域,強化科技創新能力。
因應貿易緊張調整生產佈局
面對川普政府對中國貨加徵關稅的壓力,Apple加快擴大美國生產,以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緩解供應鏈風險。
強化研發與製造資金投入
Apple將其「先進製造基金」規模翻倍至100億美元,並計畫在密西根州設立製造學院,進一步擴大半導體研發及人才培訓。
強勢類股

放大鏡觀點
根據 FactSet 數據,標普 500 成分股 2025 / 2026 年 EPS 預估為 271.45 / 308.61,搭配過去 5 年、10 年平均本益比,還有近十年最高本益比,可得出 6 個參考的支撐阻力位置:
- 2025 年支撐:4,967、5,374;2025 年壓力:6,379
- 2026 年支撐:5,647、6,110;2026 年壓力:7,252
將這兩年相同的本益比連線形成通道,可作為未來指數行進區間的參考。從下圖中可以看到上檔空間小於下檔空間,風險報酬比不佳。還有一個風險是,如果經濟轉壞,2026 年 EPS 預估也可能下修,進而影響風報比。
整體而言,如昨日盤勢分析所說,在當前的環境下,修正恐會延續,不建議馬上執行逢低買進策略,宜等待充分籌碼整理,並持續觀察經濟變動、技術面關鍵支撐,保有一定現金水位,來作為長多下新布局機會的資金儲備。建議投資人關注本週更多零售商公佈的業績,包括 Home Depot (HD)、Lowe’s (LOW),以及一連串經濟數據,如週四美國 Q4 GDP 修正值、1 月耐久財訂單、週五 PCE 數據等,為後續消費動能及經濟帶來指引。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經濟數據惡化,美股哭泣!(2025.02.24)
【美股新聞】波克夏2024年營收創高,巴菲特囤現金史上最高!
【美股新聞】GitHub預測90%程式將由AI撰寫, AI概念股望受惠!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