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蘋果追加千億美元投資美國製造!誰是供應鏈大贏家?

川普關稅施壓,蘋果回應:追加 1000 億美元投資美國

2025 年 8 月,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向蘋果(AAPL)施壓,威脅對來自印度的 iPhone 加徵 25% 關稅,並暗示若不將生產移回美國,未來可能連其他蘋果產品也將面臨更高進口稅。

面對政策風向變化,蘋果旋即宣布重大應對措施:在既有的 5000 億美元基礎上,追加 1000 億美元美國投資計畫,總額提升至 6000 億美元,並正式推出名為 AMP(American Manufacturing Program) 的新製造計畫。

這筆投入將涵蓋從玻璃、晶片到 AI 伺服器的一系列在美製造與供應鏈重組項目,企圖實現「從原料到AI晶片」的全流程本土化,也被市場視為蘋果近年來最具結構性意義的產業轉向。


蘋果 AMP 計畫細節|供應鏈如何從「亞洲轉美國」?

蘋果 AMP 計畫內容涵蓋三大重點:

1. 零組件回美生產

  • 所有 iPhone / Apple Watch 的蓋板玻璃,未來都將於 肯塔基州的 Corning 工廠生產

  • 臉部辨識所需的 VCSEL 雷射元件,改由 Coherent 德州廠供應

  • 稀土磁鐵改採 MP Materials 加州工廠製造,並建置稀土回收生產線。

2. 打造完整的美國晶片供應鏈

  • GlobalWafers(環球晶)德州廠供應 300mm 矽晶圓。

  • 台積電(TSM)亞利桑那廠、德州儀器、三星奧斯汀廠 提供晶片製造。

  • 晶片封裝交由 Amkor 在亞利桑那新建廠完成,為蘋果提供先進封測。

  • Applied Materials(應用材料)協助生產半導體設備,支援整體供應鏈。

3. AI 私有雲基礎建設

  • 在德州休士頓新建佔地 25 萬平方英尺伺服器工廠,專供 Apple Intelligence AI 私有雲平台使用。

  • 搭載 Apple Silicon 晶片,預計 2026 年起投產,用以處理 Siri、大模型運算與個人化推薦。

這些建設背後的核心目標,是將「高價值製造」逐步從亞洲移回美國,為蘋果建立更具彈性與政策抗壓性的供應鏈結構。


 對蘋果自身的影響|短期成本壓力,長期打造AI護城河

短期:成本上升是否壓縮毛利?

蘋果將大量生產移至美國,短期內面臨更高的製造成本。以玻璃、晶片、封裝等高階零組件為例,相較亞洲供應鏈,BOM 成本預估上升 30–50%,導致毛利率有壓縮風險。

但蘋果採取「自動化 + 長約 + 補貼」策略,預計透過 CHIPS Act 抵稅與州政府減免,加上蘋果對供應商的資本投入,長期可壓低單位成本。模型預估顯示蘋果長期硬體毛利率仍可維持在 35–38% 區間,不致對 EPS 構成重大壓力。

現金流是否能支撐回購?

新增每年 250 億美元投資或將稀釋自由現金流(約 25%),但蘋果目前每年仍能產出約 1000 億美元自由現金流,且擁有 570 億美元淨現金。回購計畫預計不受影響,Refinitiv 預估未來蘋果每年仍可維持 800–900 億美元的庫藏股操作。

長期:AMP 強化垂直整合與 AI 生態優勢

AMP 不只是生產轉移,而是蘋果建立下一階段競爭優勢的核心——

  • 自主晶片製造鏈(從矽晶圓到封裝)

  • 私有 AI 雲平台(Apple Intelligence)

  • 專屬 AI 伺服器(搭載 Apple Silicon)

這套體系使蘋果擁有與 AWS / Azure 相似的底層算力控制力,但應用於自家封閉式生態,有望帶動 AI 功能 + 硬體效能雙升級,強化使用者黏性與服務變現潛力。

未來若 AI 應用深化、用戶黏著度提高,蘋果有機會獲得更高評價,類似 Google、Microsoft 的平台型科技公司,而不再只是「高端硬體品牌」。


誰是 AMP 供應鏈大贏家?潛力股浮上檯面

蘋果 AMP 的實施,讓一批供應商直接受益於長期訂單與資本投入,成為下一波市場關注焦點:

此外,蘋果若進一步深化 AI 生態與製造自主,還可能帶動伺服器零組件、封測材料、電源管理 IC 等需求提升,形成新一波供應鏈資金行情。


AMP 是蘋果對未來十年的提前部署,也可能是供應鏈洗牌的起點

蘋果 AMP 並非短期政治反應,而是針對未來十年 AI、大數據、地緣政治與供應鏈分裂趨勢的提前部署。它不僅可降低對亞洲的依賴,也可提升蘋果的製造掌控度與創新速度。

對投資人而言,這代表:

  • 蘋果財務穩健、回購與毛利結構未改變

  • 美製供應鏈有望受益於政策與長約雙重加持

  • 長期評價結構可望向 AI 平台企業靠攏,非僅硬體股


台股延伸觀察|誰會同步受惠?誰可能轉弱?

🌟 可能受惠

  • 環球晶(6488):矽晶圓「在地化」訂單占比升高,ASP 有望調漲

  • 台積電(2330):美國廠需求穩健,有助提振整體產能利用率

  • 欣興(3037)、臻鼎-KY(4958):若蘋果轉向美國組裝,台廠 PCB、FPC 業者有機會切入更多系統整合需求

⚠️ 需要留意

  • 鴻海(2317):若iPhone組裝繼續由印度與中國主導,美國本土化恐減少整機代工占比

  • 台光電(2383):若蘋果改變板材規格與供應商,美系訂單比例將變動

👉 觀察建議: 追蹤台廠法說是否提到「美系客戶拉貨轉向」或「美國廠擴產節奏」,這會是潛在轉折訊號。

延伸閱讀:

【美股研究報告】AMD AI雙引擎疾馳,出口解禁添衝刺動能?

【美股焦點】美印關稅升溫、歐盟暫緩反制,蘋果iPhone恐受印度關稅衝擊?

【美股本週焦點】科技股財報、川普關稅上路、聯準會信貸報告來襲

【美股研究報告】蘋果FY25Q3財報優於預期,AI與服務布局能否延續成長?

【美股研究報告】高通FY25Q3交出穩健成績,然AI PC救得了蘋果空窗期嗎?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