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 Shutterstock
蘋果終於向外部 AI 技術敞開大門,Gemini 成可能首位合作對象
根據 Bloomberg 與 Reuters 報導,蘋果近期已與 Google 進入初步談判階段,探討使用其旗艦 AI 模型「Gemini」作為 Siri 助理的核心技術。這項消息一出,Alphabet 股價上漲 3.7%、蘋果股價也上漲 1.6%,顯示市場普遍看好這項合作對雙方產生實質提振效益。蘋果過去一直堅持自研 AI,尤其對 Siri 的語音助理技術維持高度掌控,但多年來始終未能突破使用者體驗的瓶頸。此次可能轉向採用外部模型,顯示蘋果在生成式 AI 的競賽中意識到自研進度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
Gemini 目前已展現強大的多模態能力,能理解語音、圖片、影片與文字,並支援複雜指令、摘要功能與即時對話,是目前少數能在大型 AI 模型評測中與 OpenAI 旗鼓相當的解決方案。若蘋果最終選擇 Google 作為合作夥伴,等同讓 Siri 擁有類 ChatGPT 級別的運算與互動能力,將徹底重塑 iPhone 使用者與語音助理的互動方式。
Gemini 有望成為 Google 首個跨平台 AI 商業化突破口
對 Google 而言,這項合作若順利落地,將代表 Gemini 成為其首個在非 Android 系統中大規模部署的 AI 模型,意義非凡。長期以來,Google 在 AI 領域技術深厚,但始終缺乏穩定的變現模式。除了 Google Cloud 與廣告系統,Google 推出的 AI 產品多為實驗性質,如 Bard(現已與 Gemini 整併)、Gemini Nano 嵌入式模型等。但這些應用仍未能達到規模化商業化的程度。
透過與蘋果的合作,Google 可望以「模型授權」或「API 收費」的形式,為 Gemini 創造穩定營收來源。考量蘋果擁有逾 20 億活躍裝置的生態系統,即使 Gemini 僅導入部分高階機型或功能,也將對其雲端與 AI 服務貢獻可觀流量與運算需求,進一步擴大其雲端基礎建設的資本回收效益。更重要的是,若 Gemini 成功導入 iOS,亦可提升其品牌能見度,成為與 OpenAI 的 ChatGPT、Anthropic 的 Claude 分庭抗禮的重要平台型模型。
蘋果 AI 策略調整透露生成式 AI 平台將進入「模組化整合」時代
蘋果過去在 AI 的態度向來保守,尤其在生成式 AI 崛起初期,Siri 顯得落後。根據 Bloomberg 報導,蘋果原計劃於 2025 年春季推出大幅升級的 Siri,但因內部工程延宕而延後一年。相對地,Google 已將 Gemini Nano 導入 Android 手機並整合多模態功能,Samsung 也在 S 系列機種中加入由自研與第三方 AI 混合構建的智慧助理。蘋果此時考慮引入 Gemini,正反映出「自研模型優先」的策略面臨現實壓力。
更關鍵的是,蘋果並未只與 Google 單一廠商洽談合作。從先前傳出蘋果同時接觸 OpenAI 與 Anthropic 來看,未來蘋果的 AI 架構可能轉向「模組化」平台設計——針對不同使用情境導入不同外部模型(如 Gemini 強於語音與影像互動、Claude 聚焦資料摘要與對話理解、ChatGPT 擅長長篇生成與邏輯推理)。這種多供應商架構將成為未來裝置端生成式 AI 的新常態,也讓平台型 AI 模型之間開始出現「競合」關係:彼此既是潛在合作夥伴,也可能因應用場景不同互為競爭對象。
AI 巨頭間競合關係將成常態,平台主導權與終端整合能力為未來關鍵
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進入應用成熟期,Google、OpenAI、Anthropic 與 Meta 等 AI 領導企業之間的競爭邏輯正逐漸從「單一平台爭霸」轉變為「平台+整合」的競合模式。以本次 Gemini 與蘋果的合作為例,Google 雖與蘋果在搜尋廣告與裝置生態系上存在明顯利益衝突,但在 AI 模型合作上卻可能找到新的協同空間。這種「在競爭中合作」的模式,反映生成式 AI 將不再是封閉系統內的軍備競賽,而是朝向跨平台、跨供應鏈的高度協作發展。
對投資人而言,這意味著 AI 產業鏈將逐步從技術研發轉向平台治理能力與商業模式整合能力的競賽。哪些 AI 公司能建立強大的 SDK、生態系開發工具與終端整合框架,將成為左右其市佔率與商業滲透率的關鍵。Google 在 Gemini 的模型能力上已領先,但其能否進一步強化與蘋果、Samsung、OEM 廠商的長期合作關係,將決定其未來在終端裝置中的戰略地位。而蘋果的動態則代表硬體廠開始意識到,若要在 AI 世代維持生態系價值,就必須擁有能自由整合多方模型的能力與策略彈性。
Gemini 跨足蘋果裝置助力 Alphabet 開啟 AI 商業化新循環,雲端與廣告雙引擎有望受惠
若 Gemini 模型成功導入蘋果裝置,不僅在技術層面具有高度戰略意義,對 Alphabet 的營運與財務結構更可能帶來實質推進。首先,在營運模式上,Gemini 一旦以 API 授權或客製模型方式進入 iOS 生態,Google 將開啟全新收入管道,從過去以 Android、廣告為主體的模式,擴展至第三方裝置模型供應商角色,為其 AI 研發投入創造更可預期的回報機制。
其次,在雲端服務(Google Cloud) 方面,Gemini 若需長時間運作在蘋果裝置上的語音與多模態任務,很可能依賴 Google Cloud 作為後端基礎設施,推升雲端營收。25Q2 財報中,Google Cloud 已連續 6 季呈現獲利,若 Gemini 應用於外部設備進一步擴大規模,將有助雲端部門持續提升營業利益率。這一策略也可望優化 Alphabet 整體營運槓桿,減緩其對搜尋廣告收入成長放緩的依賴風險。
總體來看,此次與蘋果的合作談判雖尚未定案,但已透露出 Alphabet 正積極走出自家平台框架,將生成式 AI 視為跨平台基礎建設業務來經營。隨著 Gemini 技術成熟與外部合作模式擴張,Alphabet 有望進入 AI 商業化加速期,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技術與營收雙重領導地位,因此維持樂觀看法及買進建議。
台股相關供應鏈或概念股
- 台達電(2308):為 Google 資料中心的電源與散熱模組主要供應商,涵蓋 AI TPU 伺服器、機架式電源、液冷解決方案,為 Google AI 基礎建設最核心的電力夥伴之一。
- 欣興(3037):提供 Google 自研 Trillium TPU、GPU 與 AI 加速卡所需 ABF 載板,是生成式 AI 訓練與推論晶片封裝關鍵供應商,隨資本支出提升而受惠。
- 廣達(2382):為 Google Cloud 與邊緣伺服器 ODM 合作夥伴,負責 Gemini 訓練伺服器與部分 AI 推論設備的代工生產,是Google雲端擴張的直接受惠者。
- 大立光(3008):供應 Pixel 高階智慧型手機的主鏡頭模組,隨 Google 加重 Pixel 與 Android AI 手機推進,大立光成為其影像 AI 應用的重要供應商。
- 智邦(2345):參與 Google 資料中心 OCP(Open Compute Project)專案,供應白牌交換器與高速資料中心Switch,是Google AI運算內部通訊架構的重要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