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川普再度升級關稅戰,明確表示不會延長8/1關稅大限,並揚言將對銅、藥品及晶片課徵新一輪關稅,其中對銅將課徵50%關稅、藥品高達200%,晶片關稅細節預期將在近日出爐。未來兩天內將向歐盟等多國發出15~20封關稅通知函,並警告部分國家可能面臨高達60~70%關稅。儘管如此,恐慌指數週二仍下跌5.6%,顯示市場對關稅的負面情緒轉淡,美股主要指數漲跌互見。
類股方面,輝達(NVDA)漲逾1.1%帶領半導體族群上攻,超微(AMD)及英特爾(INTC)則分別大漲2.2%、7.2%,反映AI領域需求持續強勁;銀行股則相對承壓,主因匯豐對大型銀行立場轉為保守,摩根大通(JPM)及美國銀行(BAC)下跌逾3%,高盛(GS)也下滑近2%。另外,川普指示聯邦機構著手取消太陽能及風能建案抵稅優惠後,First Solar(FSLR)、SunRun(RUN)及Enphase Energy(ENPH)連袂下挫,其中SunRun更是暴跌超過11%。
焦點新聞
總經
川普宣布對進口銅徵收50%關稅,銅價飆升,並預告製藥業恐面臨200%高關稅
美國前總統川普週二表示將對進口銅徵收50%關稅,並預告未來將對進口藥品課徵高達200%的重稅。此舉為其近期關稅政策大幅升溫的一環,並與4月起陸續針對多國實施的「對等關稅」措施相互補強。銅價聞訊創歷史新高,單日暴漲13.12%,為1989年以來最大漲幅。美國銅礦企業如Freeport-McMoRan (FCX) 股價亦上漲5%。製藥業則因面臨潛在重稅,未來供應鏈與研發投資可能受壓。
- 銅價大漲創新高
受川普宣布50%關稅消息激勵,銅價單日大漲13.12%,創歷史新高;Freeport-McMoRan (FCX) 上漲5%,市場預期美國本土銅生產將受益。 - 美國高度仰賴銅進口
美國約有一半銅需求仰賴進口,主要來源國為智利。川普政府以「國安理由」啟動232調查後,迅速宣布關稅,預計7月底前簽署正式命令。 - 比照鋼鋁策略
商務部長Lutnick指出,此次對銅的關稅與川普6月將鋼鐵與鋁的進口稅率提高至50%一致,目的是「讓銅回家」,即促進國內生產。 - 藥品關稅恐達200%,暫給寬限期
川普另預告將對進口藥品課徵高關稅,但將給製藥業1至1年半時間將生產遷回美國。此舉若實施,將對全球藥品供應鏈造成重大衝擊。 - 多國即將面臨關稅生效
除銅與藥品外,川普已針對14國發布25%至40%的新關稅通知,將於8月1日生效,顯示美國正全面升高貿易壁壘。
白宮淡化關稅通膨疑慮,最高法院允川普大規模裁員令先行執行
白宮經濟顧問將川普關稅導致物價上漲的可能性比喻為「隕石撞地球」,強調目前缺乏相關證據,並指出進口商品價格實際上自3月起下降。此外,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允許川普政府推動19個聯邦機構進行大規模裁員計畫,即使該計畫仍在法律挑戰中,預示行政權對政府組織調整的主導權將持續引發憲政爭議。
- 白宮顧問淡化通膨風險
白宮經濟顧問 Stephen Miran 表示,目前尚未出現整體通膨跡象,進口商品價格自3月起下降,將關稅導致通膨的可能性比喻為「隕石撞地球般稀有」。 - 分析認為關稅影響或遞延
儘管部分商品價格已有上升,專家指出因實施延遲、企業囤貨等因素,使整體物價上漲尚未顯現,未來數月仍可能逐步反映。 - 川普推動裁員令獲高院放行
最高法院以8比1裁定,允許川普政府依據2月行政命令啟動大規模裁員計畫,推翻下級法院的禁止令,強調總統具備依法組織行政部門的權力。 - 自由派大法官強烈反對
大法官Ketanji Brown Jackson在反對意見中警告,該裁決將允許行政部門繞過國會重組政府,「釋放總統的破壞球」。Sonia Sotomayor則認為現階段法院不應干預裁員計畫的合法性。 - 川普關稅與裁員政策同步升溫
關稅與裁員政策同步推進,突顯川普政府以「國家安全」與「效率」為由,重塑聯邦治理結構與貿易政策,未來可能對企業成本與公共服務帶來重大影響。
川普重批普丁對烏克蘭戰爭立場失望,暗示俄國無意停火
美國前總統川普週二在內閣會議中罕見公開表示對俄羅斯總統普丁「非常不滿」,批評其對烏克蘭戰爭持續升級且「毫無誠意」解決衝突。此番言論發生在五角大廈暫停軍援烏克蘭後,引發外界對美方對俄政策態度轉變的關注。川普強調戰爭早應避免,並暗示俄軍每週死傷多達7,000人,戰況遠超普丁原先預期。
- 川普罕見公開批普丁
川普直言「對普丁很不高興」,指責其導致大量人員死傷,並形容與普丁通話「令人失望」,認為俄方毫無終戰意願。 - 烏俄戰爭原可避免
川普再次將戰爭爆發歸咎於歐巴馬與拜登政府過去的外交政策,並稱這場戰爭「根本不該發生」。 - 軍援立場出現波動
川普透露不清楚是誰下令暫停對烏武器援助,但承諾將恢復供應,顯示美方對烏克蘭軍事支援仍具延續性。 - 美援軍備延長戰事
川普指出,美方軍備讓烏軍抵抗力道超出俄方預期,是導致戰爭遲遲無法結束的重要因素。 - 川普對普丁失去耐心
儘管稱普丁「態度一向很友善」,但川普直言俄方說詞「全是胡扯」,顯示他對普丁個人與政策信任度明顯下滑。
產業
PwC警告:2035年多達32%半導體產能恐因氣候變遷導致銅供應中斷
顧問公司PwC最新報告指出,到2035年,全球約32%的半導體產能可能因氣候變遷導致的銅供應中斷,較目前水準增加四倍。銅是晶片製造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而主要供應國如智利、秘魯與中國等正面臨日益嚴重的乾旱與水資源短缺問題,對半導體供應鏈構成重大威脅。
- 銅供應風險快速上升
PwC預估,目前約8%晶片產能面臨氣候相關銅供應風險,至2035年將擴大至32%,到2050年則恐有多國高達50%的銅供應受威脅。 - 智利、秘魯水資源緊張
智利作為全球最大銅生產國,現已有25%產能受乾旱影響,預計10年內將升至75%,至2050年更可能達到90%至100%。 - 銅為半導體核心材料
銅廣泛用於晶片中的導線,目前尚無價格與性能兼具的替代材料,若供應受限將嚴重衝擊半導體產業。 - 乾旱將影響17大供應國
包括中國、澳洲、秘魯、巴西、墨西哥與剛果等17個主要銅生產國都將在2035年前面臨乾旱風險,幾乎無一倖免。 - 解方有限,需跨國合作
智利與秘魯正透過提升採礦效率與海水淡化因應,但PwC指出,對無海水資源國家而言,氣候調適與新材料創新更顯迫切。
個股
Robinhood推「非股權」OpenAI與SpaceX代幣,遭OpenAI質疑合法性與透明度
Robinhood在歐洲推出針對私人公司如OpenAI與SpaceX的「代幣化股票」交易產品,雖聲稱提供用戶接觸創新資產機會,但實際上這些代幣並不代表真正的股權。OpenAI已公開反對此舉,並強調任何股權轉讓皆須獲其批准。此事已引發立陶宛監管機關關注,要求Robinhood提供更明確說明以評估合規性。Robinhood執行長Vlad Tenev則認為「是否為股權」並非關鍵,強調產品設計已準備接受監管審查。
- Robinhood代幣並非實質股權
Tenev坦承,這些OpenAI與SpaceX的代幣「不屬於技術上定義的股權」,其結構來自Robinhood持有的特殊目的機構 (SPV) 所間接持股,非直接代表公司股東權益。 - OpenAI公開反對代幣轉讓
OpenAI強調,任何股權轉讓皆需經其批准,Robinhood推出代幣產品未經授權,不具轉讓效力,並可能誤導投資人對其實際股權的理解。 - 監管機構啟動調查
立陶宛央行作為Robinhood歐盟主要監管機構,表示正等待進一步說明,並強調所有金融商品必須以「清楚、公平且不誤導」方式提供資訊。 - Tenev強調可接受監管審查
Robinhood表示已為監管檢視做好準備,並願持續與監管機構溝通,強調此為創新產品,理應受到密切關注。 - 零售投資者風險須提高警覺
雖然Tenev認為能讓一般投資人參與AI相關資產為重要機會,但實質上此類代幣風險較高,且資訊透明度不足,投資者需審慎判斷。
波音6月交付60架飛機創半年新高,737 Max產能回升聚焦Q2財報
波音(BA)6月交付60架飛機,為2023年12月以來最高紀錄,其中42架為其主力737 Max機型,顯示在經歷門塞事故與生產停滯後,交付與產能逐步回升。新任執行長Kelly Ortberg推動工廠生產品質與速度提升,公司第二季共交付150架飛機,為2018年以來最強勁季度表現。市場關注本月底Q2財報,聚焦波音能否獲FAA批准進一步擴產。
- 737 Max交付量回升
6月共交付42架737 Max,主要交付對象包括西南航空、阿拉斯加航空與聯合航空,標誌產能自1月門塞事故後逐步恢復。 - 第二季創2018年以來最佳
波音第二季總交付達150架飛機,為自Max危機爆發前以來最佳季度,反映產線穩定性與客戶需求回升。 - FAA限制產能上限
波音目前每月生產約38架737 Max,若欲提升至42架以上仍需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核准,成為短期營運變數。 - 6月接獲116筆訂單
當月淨訂單為70架(含取消與調整),顯示市場對波音機型仍有需求,惟須觀察客戶財務穩健度及後續交付進度。 - 訂單存量接近6,000架
截至6月底,波音總訂單庫存為5,953架,提供長期產能穩定支撐,但需克服品質控制與監管挑戰以恢復市場信心。
Waymo擴大用戶年齡至青少年,鳳凰城14歲起可叫無人計程車
Alphabet(GOOGL)旗下自駕車公司Waymo宣布,將開放14至17歲青少年申請帳號,首波試點從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開始。家長可透過自身帳號邀請子女註冊,雙方帳號綁定後,青少年即可使用Waymo無人車叫車服務。此舉為Waymo擴展用戶族群、提升載客量的策略之一,亦是Alphabet推動AI服務商業化的最新進展。
- 帳號年齡門檻下修至14歲
Waymo原僅限18歲以上註冊帳號,此次擴大至14歲青少年,並要求家長邀請開通並綁定帳號,提升行程安全管理。 - 強化青少年乘車安全
所有青少年乘車將配備專屬訓練客服支援,家長可即時追蹤行程狀況並接收行程收據,強化家長監控與信賴度。 - 僅限鳳凰城試辦
首階段僅在鳳凰城提供青少年帳號服務,未來將擴展至加州以外其他已開通Waymo服務的市場。 - 參考Uber青少年帳號策略
Waymo此舉與2023年推出青少年帳號的Uber策略相似,並表示未來可能透過Uber等合作網絡擴大青少年乘車接入管道。 - 穩步擴張全美市場
Waymo目前每週執行超過25萬趟付費行程,覆蓋鳳凰城、舊金山、洛杉磯、亞特蘭大與奧斯汀等城市,2026年將拓展至邁阿密與華盛頓特區。
Meta收購EssilorLuxottica近3%股份,擴大AI可穿戴設備佈局並成立「超智慧實驗室」重金挖角OpenAI與Google人才
Meta (META) 正加速布局AI可穿戴裝置與超級人工智慧,斥資約35.2億美元收購眼鏡巨頭EssilorLuxottica (ESLX.PA) 近3%股份,未來或擴大至5%。同時,Meta成立「Superintelligence Labs」新部門,挖角多位來自OpenAI、Google、Anthropic與Apple的AI頂尖人才,強化與OpenAI、Google等競爭對手的差距,搶占AI創新主導權。
- 強化AI眼鏡生態鏈
Meta擴大與EssilorLuxottica合作基礎,雙方繼Ray-Ban後推出新款Oakley Meta HSTN智慧眼鏡,內建Meta AI、相機、喇叭與防水功能,回應市場對AI穿戴設備的成長需求。 - 收購案或擴大至5%持股
根據彭博報導,Meta初步收購價值約35.2億美元的股份,並考慮逐步擴大至5%持股,加強在智能眼鏡供應鏈中的戰略影響力。 - 成立「超智慧實驗室」搶人
Meta大舉延攬AI頂尖人才,成立Superintelligence Labs,由前Scale AI執行長Alexandr Wang與前GitHub執行長Nat Friedman共同領軍,聚焦AI產品與應用研究。 - 重金挖角OpenAI與Google菁英
Meta傳出對OpenAI員工提供高達1億美元的挖角獎金,成功吸引包括GPT-4o與Gemini開發者在內的多位關鍵技術人才加盟。 - 面對Llama 4不如預期的壓力
Llama 4開源模型反應平平,Meta積極整合研發資源並加速人才佈局,以扭轉在AI競賽中的劣勢,重塑自身在生成式AI領域的競爭地位。
IBM發布新一代Power11晶片與伺服器,主打AI推論與高可靠性
IBM (IBM) 於7月8日正式推出新一代Power11資料中心晶片與伺服器,是自2020年以來首次對Power系列進行重大升級。Power11專為AI推論優化,聚焦於企業AI應用的簡化與可靠性提升,對標Intel (INTC.O)、AMD (AMD.O) 與Nvidia (NVDA) 等競爭對手,鎖定金融、製造與醫療等專業市場。
- Power11主打AI推論與能源效率
Power11並非設計用於AI訓練,而是專注於AI推論部署,協助企業在不更動基礎架構下加速業務流程,強調低功耗與高整合性。 - 高可靠性與安全性設計
Power11系統每年平均非預期停機僅30秒,且可在1分鐘內偵測並回應勒索攻擊,並具備「免停機更新」能力,適用關鍵任務場景。 - 與自家AI晶片Spyre整合
IBM計畫於今年第四季將Power11整合其去年推出的Spyre AI晶片,進一步強化AI功能並提升推論效能。 - 對標Nvidia但避開AI訓練市場
IBM明確表示不與Nvidia競爭AI訓練市場,而是聚焦於協助企業快速整合AI於現有系統中,推動商業流程升級。 - 鎖定高需求產業
Power系統長期在金融、製造、醫療等產業有固定市占,新一代Power11有望鞏固其在這些高安全與高可用性領域的領先地位。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觀察當前市場情緒,並沒有因川普近期加大關稅力道而陷入極度恐慌。川普多次推持時間表,已讓負面情緒越來越淡,市場現在也開始預期他終將讓步,與各國之間取得平衡。
大而美法案對美股的刺激方面,企業稅的影響十分關鍵,原定21%企業稅率將於2025年底結束,並回到35%,但大而美法案的21%稅率永久化可望讓企業上調2026年獲利展望及資本支出,加上投資抵減率從25%提升至35%等優惠,料將刺激公司中期成長動能。
綜合以上,儘管短期關稅存在不確定性,但市場已有心理準備,而評價雖然偏高,但在2026年獲利前景良好下,依舊看好美股多頭馬車將繼續前行,若遇修正皆是布局的好機會。
展望本週,投資人可關注週四FOMC會議紀要及達美航空(DAL)財報。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達美航空2025Q2財報前瞻,國慶連假激情過後,營運動能剩多少?
【美股焦點】關稅公告引爆美股下跌!關鍵看7月談判結果與中國回應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