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波音財政季度劃分方式:25Q1為2025年1至3月、25Q2為2025年4至6月,依此類推。
波音即將公布第二季財報,市場預期其交付量成長將推動營收上揚。然而,近期聖路易斯廠區工會拒絕合約的罷工威脅,卻為波音的復甦之路投下陰影。儘管公司基本面顯示長期潛力,投資人仍需密切關注這場勞資危機對未來營運的潛在衝擊。
波音百年航空巨擘,不只客機,更是軍事與太空科技領航者
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BA)於 1916 年由威廉·波音 (William Boeing) 創立,總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作為全球領先的航空航太巨擘,波音及其子公司業務廣泛,涵蓋商用噴射客機、軍用飛機、衛星、飛彈防禦、載人太空飛行與發射系統及全球服務。其三大部門包括:商業飛機 (Commercial Airplanes,BCA),負責 737 MAX、747、767、777 和 787 夢幻客機等商用飛機的開發與銷售;防務、空間與安全 (Defense, Space & Security,BDS),提供 F-15 戰機、KC-46 加油機和新一代 F-47 戰機等軍事產品與戰略防禦系統;以及全球服務 (Global Services,BGS),提供飛機維修、零件供應、飛行員培訓等服務。近年來,波音因737 MAX空難、生產品質問題和供應鏈中斷面臨挑戰,正積極提升品質、穩定供應鏈和加速新機型認證的復甦計畫,並受到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嚴格審查。
波音第一季交付增長成關鍵驅動力,獲利隨之轉佳
波音2025年第一季繳出營收195億美元的成績,較去年同期增長17.7%。調整後的每股淨利(EPS)為 -0.49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的 -1.13美元,虧損幅度顯著收窄,主要歸因於商業飛機交付量的增加與整體營運表現的提升。自由現金流雖為負23億美元,但也較去年同期及前一季有所改善。在三大業務部門中,商業飛機部門交付130架飛機,超出公司內部計畫,並獲得221架淨訂單,積壓訂單達 4,600億美元。防務、空間與安全部門雖然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9%,但營業利益率提升至2.5%,顯示營運趨於穩定,並成功贏得F-47專案這項里程碑。全球服務部門表現亮眼,營收穩定在51億美元,營業利益率高達18.6%,顯示其強勁的獲利能力。

貿易和談帶來曙光,波音重返中國天際
波音在第一季財報時,曾對中國市場因報復性關稅導致拒收飛機表達擔憂,並考慮將相關飛機轉售。然而,自5月份中美兩國在瑞士關稅和談中達成共識後,情況出現轉機。波音已於6月恢復向中國客戶交付飛機,當月交付8架,包含5架737 MAX。更在7月13日單日向三家中國航空公司交付3架737 MAX客機,顯示中美航空貿易關係明顯回溫。截至目前,波音已累計向中國交付13架飛機,且原考慮轉售給其他航空公司的訂單也保留給中國客戶。顯示先前關稅干擾現象已初步獲得緩解,對於波音處理積壓訂單和穩定生產流程而言是正面消息。
波音第二季交付衝高,營收雖成長,但恐難掩虧損擴大
投資市場對波音2025年第二季的營運抱持謹慎樂觀態度。波音已公布第二季商業飛機交付量達150架,較第一季130架顯著成長15.4%,交付量提升是預期營收增長的主因。其中,737 MAX交付104架,接近每月38架的產量上限;787夢幻客機交付24架,幾乎是第一季的兩倍,顯示生產穩定性提升。除了商業飛機,波音在軍用飛機與直升機的交付量也有顯著提升,從第一季的26架增至36架,增加38.5%。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的交付量主要受惠於AH-64阿帕契直升機 (翻新型號) 和KC-46加油機的加速交付。特別是KC-46加油機,在第一季沒有交付,第二季則交付了 5 架,顯示該專案的生產有所推進。整體而言,市場預期波音第二季營收區間落在195~212.7億美元之間,較第一季成長0%至9.1%。然而,預期EPS為-0.92~ -1.21美元,雖較去年同期顯著好轉,但與前一季的 -0.49美元相比,虧損幅度擴大。這可能反應波音為解決品質問題、穩定生產與投入新機型研發付出更高的成本,這些短期投資與營運效率挑戰可能暫時抵銷營收增長的效益。

波音第三季獲利可望改善,復甦之路逐漸明朗
針對2025年第三季,市場對波音的營運仍寄予厚望。預期營收約為213.42億美元,較第一季及第二季預期有溫和成長。主要反應市場對波音商業飛機交付量持續提升的預期,隨著737 MAX產能逐步穩定和787交付量的增加,營收預期將穩步增長。在獲利方面,第三季EPS預期的共識為EPS -0.70美元。儘管仍為虧損,但相較於預期第二季的 -0.92~ -1.21美元,虧損將有所收窄。顯示市場相信波音在生產效率的改善和成本控制方面會取得進展,但這些進展將是漸進式的。惟7月27日波音在聖路易斯防務中心的勞資談判陷入僵局。據工會聲明,公司提出的合約提議「未能解決公司技術工人的首要關切和他們所做出的犧牲」。儘管波音稱此提案是公司歷史上「最豪爽」的報價,包含四年內加薪 20%,但工會成員顯然認為這不足以反應他們的工作價值,也未能充分考量當前持續上漲的通貨膨脹。目前,雙方進入為期七天的「冷靜期」,冷靜期將於8月3日結束。一旦罷工發生,F-15 戰機、F/A-18 超級大黃蜂戰機、T-7A 紅鷹教練機、MQ-25 無人機加油機等關鍵軍事產品生產線恐將停擺。投資市場正密切關注此次聖路易斯勞資談判的進展,尤其是在波音即將公布第二季財報之際。這不僅是波音能否順利解決內部勞工問題的風向球,也將影響投資人對其未來營運表現的評估。波音能否避免像去年西雅圖另一個機械師工會罷工兩個多月,導致商業飛機生產中斷並迫使其出售價值近 240億美元股權的狀況重演,將是關鍵。
雖然看好波音未來的發展,然罷工事件仍是短期內關注的重點
在發生罷工事件前,投資市場普遍認為波音233.06美元的當前股價仍被低估。市場預期波音未來幾年每股盈餘將增長近25%,營收也有望在未來八年內翻倍。雖然公司目前的淨利率仍為-16.6%,但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和品質問題的解決,預期波音獲利能力將逐步恢復至過去的11%左右。此外,貿易戰帶來的訂單與軍事支出的增加,將成為波音股價重新起飛的關鍵催化劑。加上波音預計在2025年回購約30億美元的股票,因而市場對波音股價仍持正面的看法。然而,聖路易斯工會的罷工威脅將是7月29日財報電話會議上分析師與管理層關注的焦點,任何關於勞資談判進展以及潛在罷工對未來生產和財務影響的說明,都將是影響投資人情緒和股價走向的關鍵。投資人需密切關注8月3日冷靜期結束前的談判進展。
台灣在全球航太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多加廠商協助波音起飛
台灣在全球航太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數家公司是波音的重要合作夥伴或供應商。這些公司主要提供飛機結構件、引擎零件、航太級鋼材和精密加工服務等。其中主要包括:漢翔(2634)為波音與空中巴士(Airbus Group SE,EADSY)等國際大廠供應飛機結構件和引擎零件。駐龍(4572)主要提供飛機結構件、引擎結構、起落架零件及特殊模治具。榮剛(5009)提供航太用特殊鋼材的關鍵供應商,產品廣泛應用於飛機製造。晟田 (4541)作為漢翔的協力廠商,產品間接供應波音與空中巴士。JPP-KY經寶精密 (5284)為台灣少數同時取得波音與空中巴士認證的航太機構件供應商。寶一 (8222)專注於飛機引擎零件的製造,包括冷卻件、環形件等。豐達科(3004)飛機引擎與引擎零件的供應商。長榮航太(2645)其零組件製造業務主要客戶以 GE 與波音為主。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汽車+AI PC撐起成長,高通Q3財報能扭轉市場保守預期?
【美股焦點】Oklo股價大漲,將成為白宮「AI行動計畫」的贏家?
【美股焦點】洛克希德馬丁即將公布財報,F-35將凌空再起嗎?
【美股焦點】關稅、AI、iPhone齊壓境!蘋果財報恐不再穩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