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放大鏡短評
Intel(INTC)面臨的危機主要包括產品研發技術落後、營運策略錯誤和財務危機,儘管分拆傳聞討論多時,最終仍取決於美國政府態度。傳言台積電可能考慮收購Intel晶圓廠,Bernstein Research 分析師Stacy Rasgon表示台積電跟英特爾成立合資企業或進行技術轉移的說法不合理,而如果採取收購則削弱美國的半導體製造地位,川普政府或難以同意。短期內Intel股價反彈可能難以持續,投資者需關注政府對分拆的態度。
新聞資訊
Intel會被拆分嗎?台積電與博通各自看上哪些業務?
目前台積電(TSM)與博通(AVGO)的談判仍處於初步階段,雙方並未合作,但各自有不同的目標:
-
博通:主要對Intel的晶片設計與行銷業務感興趣,並已與顧問團隊討論可能的收購方案。然而,博通可能會尋找合作夥伴來承接Intel的晶圓製造業務,以降低自身風險。
-
台積電:可能考慮收購Intel的晶圓廠,這或許會透過投資者財團的方式進行,而非單獨接手。此舉可能有助於台積電擴展在美國的製造能力,並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主導地位。
這兩家公司都尚未做出正式提案,但傳言已經引起美國政府的關注。
美國政府如何看待這筆交易?
Intel作為美國本土晶片製造的重要企業,政府對這項可能的交易抱持審慎態度,主要有兩大關切點:
-
國家安全問題:Intel在美國的製造能力對於軍事與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白宮可能不願意讓外國企業控制Intel的晶圓廠。
-
產業競爭力:Intel過去是全球晶片製造的領導者,但近年來在台積電與三星的競爭下逐漸失去市場優勢。美國政府已透過《晶片與科學法案》提供補助,以支持Intel重振製造能力。去年,美國商務部宣布向Intel提供 78.6億美元 的政府補貼,目的就是要加強本土晶片供應鏈。
消息人士透露,川普政府可能不會支持台積電運營Intel的晶圓廠,儘管白宮歡迎外資在美國投資與建廠,但讓台積電掌控Intel的產能可能超出政府能接受的範圍。
Intel為何陷入困境?過去的戰略出了什麼問題?
Intel的現況可以追溯到前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的策略,他大力投資製造業務,希望能追上台積電與三星的技術,但結果卻未達預期。主要問題包括:
-
資本支出過高,現金流壓力大:
Intel投入大量資金擴建晶圓廠,但市場需求未如預期,使得現金流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公司去年裁員約 15% 員工。 -
產品研發落後:
Intel的製程技術落後台積電,導致失去部分客戶,包括AI晶片領導者輝達(NVDA) 與超微(AMD)。 -
股價大跌,投資者信心動搖:
Intel股價去年大跌約 60%,市場對其製造轉型計畫信心不足,進一步影響公司營運與財務健康。
未來Intel可能怎麼走?
目前,Intel的管理層正與多方接觸,探索最佳方案,以提升股東價值。其中,可能的未來發展包括:
-
維持現狀,專注轉型:Intel可能會繼續執行製造復興計畫,依靠政府補貼與自身技術突破,試圖重返市場領導地位。
-
部分出售業務,降低財務壓力:如果Intel決定分拆部分業務,可能會出售晶圓廠給財團或台積電,並專注於設計與行銷,以降低資本支出壓力。
-
完全拆分,效仿AMD模式:Intel可能效仿AMD,將製造業務完全獨立,讓設計與生產各自發展,以提升競爭力。然而,美國政府可能不會支持將製造業務交給外資。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美股表現平淡,Meta連續上漲20天!(2025.02.17)
【美股新聞】英特爾傳與台積電合資,股價大漲7.2%,現在可以買嗎?
【美股新聞】美國AI晶片政策助力,英特爾股價飆升6%,現在可以買嗎?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