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迪士尼(Disney)的財政年度並非採用曆年制,而是自每年 10 月 1 日起至次年 9 月 30 日止。以 2025 年為例,第一季財報涵蓋期間為 2024 年 10 月至 12 月,第二季為 2025 年 1 月至 3 月,第三季為 4 月至 6 月,第四季為 7 月至 9 月。
串流、體驗、影視三大事業多點開花,迪士尼鞏固娛樂帝國地位
迪士尼(The Walt Disney Company,DIS)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綜合娛樂集團,涵蓋串流平台(Disney+、Hulu、ESPN)、電影製作、主題樂園、郵輪、消費性授權產品等多元事業。在 Bob Iger 重掌大權後,公司策略聚焦「縮減虧損、聚焦獲利、內容整併」,2025 年第二季財報證實轉型成效初現。
目前,迪士尼的三大營收來源為(以 2025 年第二季為例):
- 娛樂事業(含串流、電影、電視):占比約 44%
- 體驗事業(主題樂園、郵輪、授權商品):占比 37%
- 體育事業(主要為 ESPN):占比約 19%
這樣的結構反映迪士尼已非單一影業或電視頻道,而是透過 IP 運用、數位平台與實體體驗相結合,打造「娛樂飛輪」。
EPS年增兩成、串流用戶驚喜成長,Q2財報全面優於預期
2025年第二季(2025 年 1 月至 3 月)財報表現:
- 營收:236 億美元,年增 7%,高於市場預期的 231 億美元
- EPS(非GAAP):1.45 美元,年增 20%,優於預期的 1.20 美元
- Disney+ 訂閱數:增加 140 萬戶至 1.26 億戶,高於市場預估的 1.23 億戶
2025 年第二季各事業部門營收:
- 娛樂事業(串流、電影、電視):營收約 107 億美元,年增 9%,高於市場預期 104 億美元,《海洋奇緣 2》《木法沙》票房與授權收入支撐成長
- 體驗事業(主題樂園、郵輪、授權商品):營收約 89 億美元,年增 6%,高於市場預期約 87 億美元
- 美國本土樂園與體驗業務:約 65 億美元,年增 9%
- 國際樂園與體驗業務:約 14 億美元,年減 5%
- 消費性商品(授權產品):約 9.5 億美元,年增 4%
- 體育事業(ESPN 為主):營收約 45 億美元,年增 5%,高於市場預期 44 億美元,擴大轉播 NCAA 與 NFL,廣告營收年增超過 20%
2025年第二季表現亮眼,主因來自三大動能:
- 串流業務回暖:原預期 Disney+ 訂閱人數將下滑,但受惠於 Hulu 內容整併與體育節目導入,提升整體觀看黏著度與體驗,使用者參與度上升,流失率下降。
- 電影與授權收入反彈:《海洋奇緣 2》《木法沙:獅子王》等熱門續集作品延續票房與授權收入熱度,帶動整體娛樂部門營收年增 9% 至 107 億美元。
- 體驗事業強勢成長:主題樂園、郵輪與消費商品營收達 89 億美元,年增 6%。其中:
- 美國本土樂園營收成長,高客單與遊客人數穩健
- Disney Treasure 郵輪啟航後獲得高度評價
- 消費商品營收成長受益於新推出《漫威爭鋒》遊戲授權
主打阿布達比樂園計畫、串流平台升級,釋放長期成長潛力
Bob Iger 在法說會上宣布將於阿布達比打造全球第七座迪士尼樂園,與當地 Miral Group 合作,由迪士尼提供設計與 IP 授權,當地負責資本支出與營運。
同時,迪士尼加碼:
- 投資超過 300 億美元擴建美國樂園(擴建項目包括反派樂園、汽車總動員園區、可可夜總會樂園)
- 預計 2025 年底前推出 ESPN 串流直營服務,並與 Disney+、Hulu 完整整合,形成獨一無二的三合一娛樂平台
- 推出新電影強檔,如《里歐與史迪奇》真人版、《驚奇四超人》、《動物方城市 2》與《阿凡達:火與燼》,強化影視內容吸引力
這些策略顯示迪士尼將娛樂品牌、實體體驗與數位平台深度融合,打造更有延展性的獲利模式,並強化對全球中產階級的覆蓋力。
毛利率與串流競爭仍具挑戰,投資人應觀察三項風險
儘管財報與指引亮眼,市場仍需留意幾項潛在挑戰:
- Disney+ 廣告收入未如預期強勁:串流市場供給過剩、競爭者導入折扣方案,廣告變現力仍有待提升。
- 國際業務成長放緩:中國樂園雖人潮穩定,但客單價下降反映消費疲弱;國際擴張仍需時間培養消費習慣。
- 資本支出大幅成長,ROIC 回報需觀察:主題樂園投資報酬雖高,但仍需追蹤新項目(如阿布達比樂園)是否如期帶來現金流挹注。
總結而言,迪士尼成功展現多元成長動能,串流平台轉盈可期,樂園與影視營運持續改善。股價於財報後上漲 10%,反映市場對轉型策略初步肯定,短線具動能,中長期關注兩點(1)迪士尼串流平台與樂園業務的規模經濟是否能進一步放大獲利空間(營運槓桿)、(2)阿布達比新樂園與郵輪市場的拓展能否如預期順利,成為穩定的現金流來源。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訢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