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EDA 解禁,新思科技與益華電腦應聲上漲

圖/Shutterstock

美中達成稀土貿易協議後,美國鬆綁 EDA 出口政策

美國近日宣布放寬對中國部分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的出口限制,允許如新思科技(SNPS)、益華電腦(CDNS)與西門子恢復部分產品對中國的銷售,日前也陸續獲得相關大廠確認。在昨日(7 月 3 日)美股盤中,新思科技與益華電腦皆跳空大漲逾 5%,反映出市場熱烈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 EDA 解禁事件雖具一定象徵意義,但目前已知的開放範圍僅涵蓋成熟製程,顯示美方在高階半導體領域仍對中國保持一定的管控節奏。再加上此舉緊接於美中稀土貿易協議之後,因此整體來看更像是一場「技術鬆綁換取資源讓利」的談判結果,而非戰線的全面鬆手。

 

EDA 為晶片設計的核心,扮演供應鏈上游的關鍵角色

EDA 是半導體設計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它涵蓋晶片設計的兩大主要階段(前端邏輯設計與後端實體設計),支援從系統架構規劃、功耗估算到實體佈局與線路繞接等關鍵功能。若缺乏完整的 EDA 工具,設計端將無法完成投片前的邏輯驗證與實體實現,無異於造飛機卻沒有工程圖。
目前全球 EDA 市場呈現寡占,三巨頭新思科技、益華電腦與西門子共掌握了 90% 以上的市占率(依序分別為 46%、32% 及 14%)。其中,新思科技不僅主導 EDA 市場,也是僅次於安謀(ARM)的全球次大 IP 供應商;益華電腦則在類比混合訊號設計與封裝與驗證工具等領域具領先優勢。與其他半導體設備不同,EDA 產品主要採訂閱制授權,且每一製程節點需重新購買相應工具(如從 7 奈米升級至 5 奈米),使用期限一般為 2 至 3 年。此商業模式使 EDA 產業較有抗景氣循環能力,並具高度黏著性與轉換成本,形成強大的護城河。
 

美系 EDA 壟斷中國市場,雖有本土替代但存在技術斷層

在中國晶片設計產業中,EDA 工具的供應長期高度依賴美系企業,三巨頭合計掌握了中國近 80% 的 EDA 市場,尤其在數位設計與高階製程工具上,美企具備明顯壟斷地位。換言之,隨著本次解禁生效,新思科技與益華電腦得以重返龐大的中國市場(各占二者總營收約 16% 與 12%)。
儘管自 2023 年以來,中國本土 EDA 廠商(如華大九天、芯華章與芯和半導體) 正快速崛起,但整體而言,中國本土 EDA 廠商仍以單點工具為主,缺乏跨模組整合能力以及與晶圓代工廠的深度驗證合作。此外,在高階製程(7 奈米以下)和 SoC 系統整合等應用場景中,中國產工具尚無法提供媲美國際大廠的解決方案,顯示出即便中國 EDA 產業意圖快速追趕,短期內仍難以形成全面替代。
因此,本次 EDA 解禁不僅為全球供應鏈帶來更多穩定性,也有望為新思科技與益華電腦找回成長空間。隨著訂閱授權重新開放,兩家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營收貢獻可望重啟,進一步帶動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話語權與議價能力,成為推升未來價值的催化劑。

 

結構性優勢未改,美系 EDA 可望持續收割全球需求

整體而言,儘管此次 EDA 解禁僅限於成熟製程,但對新思科技與益華電腦而言已構成實質利多,不僅有助恢復中國市場營收動能,也再次凸顯其在晶片設計中的重要性。受惠於訂閱模式帶來的高黏著度與升級驅動力,兩家公司具備的多重優勢使得產業地位難以撼動。
隨著設計節奏回穩,全球對電源管理、消費性、以及車用晶片等設計的需求可望提升,進一步推升 EDA 工具使用頻率。即使中國開始有競爭對手出現,但只要無法建立完整替代工具鏈,美系 EDA 巨頭仍將持續穩坐核心位置,成為值得中長期關注的投資標的。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