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上週五美國公布非農新增就業從前月修正值 11.7 萬人上升至 22.8 萬人,遠高於市場預期的 14.0 萬人,平均每小時工資年增率從 4.0% 下滑至 3.8%,然失業率從 4.10% 些微上升至 4.20%,整體數據仍屬穩健,但美股主要還是圍繞在全球關稅戰的發展,隨著中國宣布將在 4/10 後對美國實施 34% 的報復性關稅,並且立即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貿易的螺旋升級導致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恐慌情緒急遽上升,加上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談話中表示關稅戰造成的損失將比預期得更大,導致美股主要指數全數崩盤,標普重挫近 6%,僅 13 檔個股上漲,費半更是暴跌 7.6%。
類股方面,標普 11 大類股可謂滿江紅,無一類股倖免,連原先扮演防禦型角色的必需型消費品也在關稅的衝擊下大跌 4.4%,且與房地產並列跌幅最輕的類股,能源類股則在原油大跌下表現最差。個股方面,科技七雄全數跳水,特斯拉 (TSLA) 崩逾 10%,輝達挫逾 7%。不過,川普表示與越南領導人進行談話,稱越南願意取消關稅以避免稍早川普祭出的 46% 對等關稅,推動 Nike (NKE)、Lululemon (LULU) 上漲逾 3%,成為少數逆勢上漲的名單。
焦點新聞
總經
美國3月新增就業優於預期,貿易戰陰影仍壓抑市場情緒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2.8萬人,遠超市場預期,顯示勞動市場依然穩健。然而,失業率上升至4.2%,且川普總統本週實施的全面關稅政策,已讓市場將焦點轉向貿易戰風險。雖然短期內勞動市場穩定,但企業未來招工意願恐受政策不確定性影響。
重點摘要
- 就業增長遠超預期
3月非農就業增加22.8萬人,高於市場預期的14萬人;2月數據也自原本的15萬人下修至11.7萬人。醫療、社福、零售及運輸為主要增長領域。 - 失業率上升但勞動參與增加
失業率升至4.2%,高於預估的4.1%,主要因勞動參與率上升,顯示更多人重返職場尋找工作。 - 薪資成長平穩但趨緩
平均時薪月增0.3%,符合預期,年增率為3.8%,為自2024年7月以來最低,可能反映企業成本壓力與僱傭保守。 - 市場聚焦關稅衝擊
儘管就業數據強勁,市場反應冷淡,道瓊期貨仍下跌逾900點,顯示投資人更關注川普關稅政策帶來的通膨與成長風險。 - 政府裁員影響尚未完全反映
聯邦政府僅減少4,000個職位,但Elon Musk主導的「政府效率部」已啟動27.5萬人裁員。BLS指出,有薪休假者仍計入就業人口。
川普施壓聯準會降息,市場憂貿易戰升溫阻礙寬鬆政策
川普總統週五再度公開呼籲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立即降息,強調當前物價與能源成本下滑是「完美時機」。然而,市場對川普新一輪高關稅政策的反應卻加深了對通膨反彈與經濟放緩的憂慮,使聯準會審慎觀望。這場貨幣與貿易政策的拉鋸戰正重塑2024年經濟前景。
重點摘要
- 川普高調施壓降息
川普在Truth Social發文稱,能源與食品價格下滑、就業成長強勁,是美國「大勝」,並呼籲鮑爾「別再玩政治」。他強調這是鮑爾改變形象的機會。 - 聯準會態度保守應對
鮑爾回應時表示,聯準會將等待更多經濟明確性再決定政策方向,並指出本週宣布的關稅「遠高於預期」,可能影響物價穩定。 - 市場預期降息加快
隨著投資人對衰退風險提高的擔憂加深,10年期美債殖利率跌破4%,市場預期今年聯準會將降息4次,高於上月預測的2次。 - 新關稅恐延後寬鬆時程
儘管通膨近期走緩,但新關稅可能推升進口物價,讓聯準會在降息時機上更加謹慎,避免引發通膨回升風險。 - 就業數據強勁但未反映關稅影響
3月非農就業新增22.8萬人,優於預期,失業率小幅升至4.2%。此數據尚未反映本週公布的貿易政策變動。
川普「互惠關稅」公式遭質疑,經濟學者指錯誤假設導致稅率膨脹
川普政府近期推動的「互惠關稅」計畫,再次引發市場波動與學界批評。多位經濟學者指出,該關稅政策所依據的公式建立在錯誤彈性假設與失準的貿易數據上,導致對多國課徵的關稅嚴重高估。若根據正確模型調整,實際應課關稅將遠低於目前水平。
重點摘要
- 錯誤的彈性假設 該關稅公式假設進口價格對關稅的彈性為0.25,遠低於學界普遍接受的0.945,導致計算出的關稅比實際情況高出數倍。
- 公式設計缺陷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說明,川普的關稅計算公式為:「美國對某國的貿易逆差 ÷ 該國對美出口金額 ÷ 2」,再加上10%基準稅率。然而該公式忽略多邊貿易結構與價格反應機制,評價遭嚴重扭曲。
- 實際稅率應遠低 若使用正確彈性數值調整後,無任何國家的應課稅率超過14%,大多數國家僅應課10%,遠低於目前高達50%的部分實施稅率,如非洲國家賴索托(Lesotho)由50%降至13.2%。
- 數據誤導性 Cato研究所發現,川普引用的他國平均加權關稅率明顯高估。例如對中國的數據顯示為67%,而實際為3%,錯誤數據成為政策正當性的依據。
- 市場與外交影響 該政策已引發股市重挫與多國外交反彈,經濟學者警告若不修正基礎假設與數據,將對全球貿易體系與美國企業造成持續性傷害。
中國宣布對美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反制川普新關稅政策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本週大規模關稅措施,中國財政部宣布自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作為對美國總關稅達54%政策的強硬回應。北京並提出世貿組織(WTO)申訴,批評美方行為違反國際貿易規範,並展開一連串制裁行動,震撼全球市場。
重點摘要
- 對美商品全面加徵34%關稅
中國財政部表示,將自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34%關稅,並要求美方立即撤銷單邊關稅,透過平等與尊重的對話解決分歧。 - 批評美國違反國際規則
中方指控美國加徵關稅違反WTO規則,嚴重損害中國利益與全球供應鏈穩定,並破壞多邊貿易體制與經濟秩序。 - 實施出口管制與企業制裁
中國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對16家美國實體實施出口管制,涵蓋7種稀土相關材料,如釤、釓、鋱等。 - 向WTO提出正式申訴
中國商務部已就美方關稅措施向WTO提出申訴,主張美國嚴重違反多邊貿易體制規則,損害成員國正當權益。 - 市場劇烈反應,加劇經濟不安
中國反制措施加劇市場恐慌,道瓊期貨下跌900點,S&P 500與納指期貨分別重挫2.3%與2.6%;歐股Stoxx 600大跌4.5%,歐洲銀行股重挫逾9.5%。
川普10%全球關稅正式生效,57國下週將面臨更高報復性關稅
美國自週六起開始徵收川普政府宣布的10%全球基礎關稅,涵蓋多數貿易夥伴商品,並將於下週針對57個主要貿易國實施11%至50%的「互惠關稅」。此舉標誌著美國徹底背離二戰後以來的多邊貿易體制,並已造成全球市場劇烈震盪。
重點摘要
- 10%基礎關稅全面上路
關稅自美東時間週六凌晨12:01起開始徵收,涵蓋如英國、澳洲、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等多國。過境貨物若於5月27日前抵美,則可享51天寬限期。 - 報復性關稅下週加碼
自下週三起,針對57國商品加徵11%至50%不等的關稅。其中歐盟將面臨20%、中國達34%、越南則高達46%,進一步升高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貿易緊張。 - 金融市場劇烈反應
此次關稅公告導致S&P 500市值兩日內蒸發5兆美元,創歷史最大跌幅;原物料與能源價格下挫,資金湧入美債避險。 - 部分國家與產品獲豁免
加拿大與墨西哥因仍受25%毒品危機相關關稅限制,獲本輪豁免。另有逾1,000項產品類別獲排除,包含能源、藥品、半導體、鈦與鋁材,總值達6,450億美元。 - 潛在後續關稅擴大
除能源外,其餘豁免品類仍在國安關稅調查範圍內,顯示未來可能再度納入徵稅名單,企業與供應鏈風險升高。
川普關稅政策重創科技股,矽谷支持者進退兩難
川普重返白宮後推出高額關稅政策,引發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特別是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單週重挫10%,創2020年疫情以來最大跌幅。原本熱情支持川普的矽谷創投與高層,如今面臨價值蒸發與IPO市場熄火的現實壓力,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快速升溫。
重點摘要
- 科技巨頭市值蒸發
七大美國科技公司兩日內市值蒸發達1.8兆美元。蘋果(AAPL)單週暴跌14%,為五年來最慘;特斯拉(TSLA)跌9.2%,今年以來已跌逾40%,創辦人馬斯克曾為川普競選貢獻近3億美元。 - IPO市場急凍
受市場動盪影響,Klarna、StubHub與Chime等科技新創延後上市計畫。唯一上市的AI基礎設施商CoreWeave雖募資逾10億美元,首週表現卻大幅震盪,上市首日跌12%。 - 創投圈支持聲轉保守
投資人從「IPO盛會」期待轉為觀望。SuRo Capital的Mark Klein坦言:「上市潮暫停」,創投圈紛紛評估關稅影響。a16z與Khosla等知名創投仍力挺川普,但遭遇市場與輿論壓力。 - 企業領袖避談關稅政策
微軟(MSFT)CEO納德拉於公司50週年受訪時迴避關稅問題,前CEO巴爾默則坦言政策對股東不利。多家大企業高層保持沉默,但專家認為若市場震盪持續,企業恐難長期避談。 - 經濟學者警告衰退風險升高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El-Erian表示,川普關稅已推升美國衰退機率至50%,通膨預期上升至3.5%,市場對成長前景大幅重定價。
川普關稅政策推升通膨預期,美債市場壓力加劇,聯準會降息兩難加深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全面性關稅計畫後,市場對短期通膨的預期迅速上升,引爆美債市場劇烈波動,對聯準會(Fed)構成雙重壓力:既要應對可能的通膨反彈,又需因應經濟成長放緩而啟動寬鬆。市場目前預期2025年內將出現四次降息,較川普宣布新關稅前增加一次,凸顯貨幣政策面臨高度矛盾。
重點摘要
- 短期通膨預期飆升
一年期通膨交換合約(inflation swaps)飆升至3.5%,為2022年以來新高,反映投資人擔憂關稅將直接推升進口物價與消費端通膨。 - 聯準會面臨政策兩難
聯準會主席鮑爾正試圖在「支撐需求」與「壓制通膨」之間取得平衡。Evercore ISI副主席表示,規模龐大且複雜的關稅結構恐將「污染核心通膨」,使通膨預期脫鉤。 - 市場預期加快降息時程
期貨市場顯示投資人預期今年將降息四次,高於川普政策宣布前的三次。此舉反映市場對需求面疲弱與潛在衰退的擔憂。 - 長期通膨預期相對穩定
五年期通膨交換合約維持在2.5%,市場普遍認為此次通膨可能為短期現象,類似於「一次性價格衝擊」。 - 企業與消費者信心仍受壓抑
儘管油價下跌,但消費者通膨預期上升,企業則擔心供應鏈長期受擾。PIMCO與Fidelity等資產管理巨頭皆警告通膨可能變得「更具黏性」。
美國參議院通過共和黨預算案,推動川普減稅延長與削減支出
美國參議院於週六凌晨通過一項共和黨預算藍圖,計畫延長川普總統2017年減稅措施並大幅削減政府支出。此舉將允許共和黨繞過冗長的參議院阻撓程序,在無需民主黨支持下通過新一輪減稅法案。該預算案也涉及調高債務上限及未來可能的削減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引發兩黨激烈對立。
此案將成為共和黨在2025年預算協商中的核心工具,並已引發市場與政策層面的廣泛關注。
重點摘要
- 延長川普減稅政策
預算案旨在延長原定今年底到期的個人減稅措施。川普2017年的減稅法案中,個人部分原訂為暫時性,而公司稅則永久下調至21%。若不延長,家庭收入中位數約為80,610美元的家庭將面臨1,695美元的稅負增加。 - 赤字與債務爭議
無黨派分析指出該預算案恐使未來10年聯邦赤字增加5.7兆美元;共和黨則聲稱成本為1.5兆美元,並強調其中部分為延續既有政策,不應列入新增成本。 - 提高債務上限
預算案擬將債務上限提高5兆美元,以避免聯邦政府對36.6兆美元的債務違約,必須在夏季前完成此舉。 - 削減醫療補助與政府支出
預算案可能包括高達8,800億美元的Medicaid削減,引發民主黨強烈反對。共和黨聲稱此舉旨在提高效率,而非減少實際醫療支出。 - 加強邊境安全與移民政策
預算案亦撥款支援美墨邊境安全加強與移民遣返行動,呼應川普政府強硬移民立場。
產業
小米、Xpeng、零跑3月交車大增,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白熱化
中國電動車市場3月呈現交車量全面增長趨勢,小米、Xpeng與零跑等新創品牌交付量突破或接近3萬輛,展現強勁成長動能。雖然比亞迪(BYD)仍穩居龍頭,但新勢力追趕迅速。美國特斯拉(TSLA)則在中國面臨年減壓力,市佔競爭進一步升溫。
重點摘要
- 新創品牌交付破萬
小米3月交車量達29,000輛創新高,Xpeng交付33,205輛,年增268%,零跑(Leapmotor)更以37,095輛居新勢力之首,年增154%。小米計劃全年交車35萬輛,並擬擴建北京第二座工廠。 - 比亞迪穩居市佔龍頭
比亞迪3月銷售371,419輛,年增57.9%,海外銷售創下72,723輛新高。該公司並發表「超級e平台」技術,5分鐘充電可行駛400公里。 - 特斯拉銷售下滑
特斯拉3月在中國交付78,828輛,年減11.5%,表現遜於本土品牌,第一季累積銷售172,754輛。 - 傳統新勢力表現分化
蔚來(Nio)與極氪(Zeekr)交付量皆在15,000輛左右,仍難突破成長瓶頸;理想(Li Auto)雖達36,674輛,卻較去年下半年每月水準下降。 - 第一季整體表現
比亞迪第一季銷售達986,098輛,超越特斯拉,穩居全球電動車領導地位。Xpeng與零跑成長迅猛,分別達94,008與87,552輛;蔚來與理想則成長趨緩,季交付量分別為42,094與92,864輛。
個股
英特爾與台積電傳出合作成立美國合資晶圓廠,潛在風險與機會並存
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英特爾 (INTC) 與台積電 (TSM) 傳達成初步協議,計畫在美國成立合資企業,共同經營英特爾晶圓製造廠。此舉可能為應對地緣政治與美國半導體政策壓力而來,但也引發對台積電潛在技術外流與財務負擔的憂慮。目前雙方與白宮皆未對此消息發表回應。
重點摘要
- 合資結構初步曝光
根據報導,台積電將持有新公司20%股權,參與英特爾部分晶圓廠營運,消息一出後英特爾股價大漲近7%,而台積電ADR則下跌約6%。 - 台積電潛在風險較高
若以技術入股計算,台積電須認列每年約20–25億美元虧損,影響獲利約3.5%;更嚴重的是,可能失去英特爾轉單動能,並面臨技術外流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 英特爾可望改善生產效率
雖短期難見製程良率明顯提升,但與台積電合作有助長期優化製造體質。同時預期將進行組織精簡,以降低營運成本。 - IDM模式仍是英特爾限制
儘管合資可能改善財務表現,但英特爾仍具IDM雙重角色,難以與純晶圓代工廠競爭,亦限制接單空間。 - 交易恐成台積電結構性利空
該合作方案若成真,恐為台積電帶來結構性挑戰,儘管能在地緣政治中換取政策豁免,但長期營運與技術主控風險需審慎評估。
川普稱越南願降關稅換延緩制裁,Nike等在越南設廠企業股價強勢反彈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越南願取消對美國商品的關稅以換取暫緩美方46%懲罰性關稅,激勵許多在越南設廠的服飾與運動品牌股價於週五(4日)強勢反彈。消息不僅帶動Nike(NKE)、Lululemon(LULU)等美企回升,也讓歐洲零售與運動品牌擺脫前一日大跌陰霾。
重點摘要
- Nike與Lululemon股價反彈
Nike收漲3%,扭轉週四14%暴跌走勢;Lululemon漲3.2%,On Holding(ONON)漲5.2%,Skechers(SKX)漲2.5%。家電品牌SharkNinja與Wayfair也從重挫中反彈。 - 越南願協商避開懲罰性關稅
川普在社群媒體上表示,越南領導人表達希望「將關稅降至零」的意願,並願談判避免美方新課徵的46%關稅,越南並已請求延後實施期3個月。 - 越南成全球製造重鎮關鍵角色
Nike約50%鞋款、Adidas約39%皆於越南生產,關稅風險直接衝擊營運與獲利。Bloomberg分析師指出,品牌無法吸收如此暴增的成本。 - 股價波動反映政策風險
RH(RH)、Gap(GAP)、Abercrombie(ANF)等服飾品牌皆收高;Victoria’s Secret(VSCO)大漲14%。歐洲Adidas與JD Sports也轉跌為升。 - 政策不確定性仍高
儘管市場對協商樂觀,但Nike與Lululemon年初至今仍分別下跌逾20%與30%,反映市場對貿易政策風險尚未完全釋懷。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川普關稅大刀向全球砍下,美股也連帶遭殃,新關稅實施後,美國平均進口稅率從 2.4% 大幅躍升至 22.5%,預期將造成通膨上升超過 2 個百分點與 GDP 下修逾 0.7 個百分點,甚至更多。本週經濟數據可留意週四 3 月 CPI 數據及週五 3 月 PPI 數據及 4 月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
投資機會方面,川普主張透過關稅提高製造業回流誘因,包括要求海外企業「到美投資、建廠」,預期將提升本土製造設備商與電力設施供應商需求。可留意美國本土電力與製造設備股如 Quanta Services (PWR)、Generac (GNRC)、Eaton (ETN) 等具有供應鏈在地化優勢與電網升級受惠題材的公司。
雖然美國四大 CSP Meta (META)、Amazon (AMZN)、Microsoft (MSFT)、Google (GOOGL) 在 AI 基礎建設仍有高成長預期,但若終端硬體價格推升導致需求遞延或企業獲利承壓,中長期可能壓抑其資本支出增速。根據耶魯模型,未來 10 年關稅將增加 3.07 兆美元成本,壓縮政府與企業支出空間。
另外,藥品與醫療品列入豁免清單,意味該產業不僅可免除進口成本上升風險,亦可維持價格與獲利穩定性。加上部分歐系與亞洲製藥商產能受阻,可能造成短期美國醫療通路轉向本土廠商或具美國產能供應商。
在通膨推升終端價格的背景下,美國消費者將延後耐久財支出(如筆電、PC、家電),造成蘋果 (AAPL)、戴爾 (DELL)、惠普 (HPQ) 等品牌廠出貨動能受壓,短線應避免或降低對消費電子與 PC / 伺服器供應鏈的曝險。
整體而言,儘管有上述布局重點可以留意,但在盤勢不穩定的情況下,勝率可能有大幅降低的可能,因此就波段操作者來說,應降低持倉水位做好資金管理,長線投資者因評價已陸續修正,在大跌可能持續之下採分批進場而非全數押進,才有獲得較低成本的機會。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川普關稅大刀揮舞,美股盤後跳水!(2025.04.03)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