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財報速覽
ASML下修全年財測並示警2026年恐無成長,AI需求仍支撐EUV業務
- 第二季業績優於預期
ASML第二季營收達77億歐元(約89.5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75.2億歐元;淨利為22.9億歐元,也優於預估的20.4億歐元,主要受惠於既有設備升級需求與關稅影響低於預期。 - 訂單需求強勁
第二季淨接單金額達55億歐元,明顯高於市場預估的41.9億歐元,顯示AI應用持續推升先進製程設備需求,成為EUV銷售的主要動力來源。 - 第三季與全年展望不如預期
第三季營收預估為74億至79億歐元,低於市場預估的83億歐元;2025年營收年增幅預估縮小至15%,對應約325億歐元的銷售額,低於先前給出的300億至350億歐元區間。 - 2026年前景充滿變數
儘管AI客戶基本面穩健,ASML表示目前無法確認2026年是否能實現成長,主因來自宏觀經濟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包括美中貿易政策的潛在影響。 - 高NA EUV工具助推長期發展
ASML已開始出貨新一代高數值孔徑(High NA)EUV設備,此為公司未來成長關鍵,單台售價逾4億美元,第二季已成功出貨一台,象徵其技術持續領先。
高盛與美銀公布Q2財報,高盛交易業務大爆發、美銀營收遜於預期
高盛(Goldman Sachs, GS)第二季財報全面超預期,主要受惠於交易業務強勁成長,特別是股票交易貢獻大幅超標;然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BAC)雖盈餘優於預期,但營收未達市場預期,成為主要美國銀行中唯一營收失色者。整體而言,美國大型銀行普遍受惠於市場波動帶動交易收入與消費者資產穩健。
高盛交易營收領跑
高盛Q2總營收達145.8億美元,年增15%、超出預期約11億美元;EPS為10.91美元,遠高於預估的9.53美元。交易部門貢獻關鍵,其中股票交易營收成長36%至43億美元,超出預期6.5億美元;固定收益交易也成長9%至34.7億美元。投資銀行業務強勢回溫
投銀部門營收達21.9億美元,年增26%,比市場預期高出2.9億美元,反映資產價格回升帶動併購與融資交易活絡。資產管理部門表現疲弱
高盛資產與財富管理業務營收年減3%至37.8億美元,低於預期1億美元,主因私募與債券投資回報減少。美國銀行營收遜於預期
美銀Q2營收為266.1億美元,略低於預估的267.2億美元;EPS為0.89美元,高於預估的0.86美元。淨利息收入年增7%,但未達預期,受低利率拖累。固定收益交易收入為32.5億美元,優於預期,但股票交易略低。投資銀行費用下滑但仍優於預期
美銀投銀費用年減9%至14億美元,但仍高於預估的12.7億美元,顯示業務基本面仍穩健。消費與企業信貸表現持續良好,顧客資產品質維持健康水準。
聯合航空Q2獲利超預期但營收不及,國內票價壓力仍存、全年展望維持審慎樂觀
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 UAL)第二季財報優於每股盈餘預期,但營收略遜於市場預估,主因國內航線票價疲弱,導致單位營收下降。雖然上半年旅遊需求表現不如預期,但隨不確定因素減緩,管理層對下半年業績持審慎樂觀態度。國際航線與高價艙等需求仍為支撐動能。
EPS超預期但營收未達標
Q2調整後EPS為3.87美元,優於預期的3.81美元;營收為152.4億美元,略低於預期的153.5億美元。淨利年減26%至9.73億美元,反映營運成本與定價壓力。單位營收下滑,國內市場承壓
總體單位營收下降4%,其中國內每可用座位英里收入年減7%,反映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需求疲弱。歐洲航線營收下滑2.2%,顯示國際線雖仍穩定,但定價力有所減弱。高價艙等仍有支撐
高端票種(如商務艙)營收年增5.6%,基本經濟艙也增1.7%,說明旅客仍願意為舒適體驗加價,為整體票價提供一定支撐。全年財測維持區間預估
公司預估2025年調整後EPS為9至11美元,落在先前悲觀與樂觀區間中;Q3 EPS預測介於2.25至2.75美元,符合市場預期,反映公司對營運穩健性的信心。Newark機場限制影響獲利
受限於紐華克機場空管人力短缺,第二季稅前利潤率下滑1.2個百分點,預估第三季將再影響0.9點,顯示營運環境仍有短期挑戰。
焦點新聞
總經
美國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持平,關稅對通膨影響暫顯有限
美國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意外持平,低於市場預期的0.2%增幅,顯示儘管川普政府實施新一輪關稅,但對通膨壓力的影響仍相對溫和。與前日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結合觀察,市場開始預期聯準會短期內不太可能降息,儘管白宮持續施壓。
PPI與核心PPI皆低於預期
6月PPI月增率為0%,核心PPI(排除食品與能源)同樣持平,均低於預期的0.2%。年增率方面,PPI為2.3%、核心PPI為2.6%,分別創下自2024年9月與7月以來最低水準。商品價格小幅上漲,服務價格下滑
最終需求商品價格月增0.3%,其中受關稅影響的通訊設備價格上升0.8%;但服務價格下滑0.1%,抵銷整體漲幅。能源價格月增0.6%,食品價格上漲0.2%,其中雞蛋價格暴跌21.8%。前月PPI遭上修
5月PPI由原先公布的0.1%上修至0.3%,顯示商品通膨壓力在第二季中期已有抬頭跡象。與CPI數據呈現溫和通膨訊號
6月CPI月增0.3%、年增2.7%;核心CPI年增2.9%。雖仍高於聯準會2%的通膨目標,但並未呈現失控態勢,顯示目前價格壓力尚屬可控。市場降息預期降溫
儘管川普總統再度要求聯準會降息,但市場幾乎不預期7月會議降息,對9月降息的預期機率也逐漸降低。聯準會官員仍採觀望態度,強調需進一步觀察關稅對物價與經濟的實質影響。
川普傳計畫開除聯準會主席鮑爾,引發市場與法界高度關注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多次對聯準會主席鮑爾表達不滿,並於白宮與共和黨議員會面時表示將「很可能很快開除」鮑爾。儘管數小時後他在公開場合否認有計畫開除鮑爾,但未完全排除可能性,並指「若涉及詐欺,就可能有動作」。此舉引發市場動盪與法律爭議,市場專家與法律機構警告,若川普真採取行動,將對聯準會獨立性與金融市場穩定構成重大風險。
鮑爾遭指控「無能」與裝修案爭議
川普批評鮑爾拒絕大幅降息、未配合其經濟政策,並藉機質疑聯準會耗資25億美元裝修總部是否涉及不當行為,聲稱「可能涉及詐欺」。鮑爾已請監察長調查此案,但市場普遍認為此為藉口,實為政治施壓。法律障礙重重,總統無權任意開除
根據聯準會架構與最高法院近期裁決,總統無權「隨意開除」聯準會主席。除非有明確「正當理由」,如犯罪或重大失職,否則行動恐違憲。分析人士指出,若川普執意開除,將引發訴訟並最終進入最高法院審理。市場擔憂政策干預,引發動盪風險
市場短暫因開除傳聞下挫,後隨川普否認言論回穩。Wolfe Research等機構警告,一旦正式行動,恐導致股市下跌與長天期利率上揚,甚至重演「土耳其化」經濟風險,損及市場對美國央行獨立性的信心。鮑爾拒絕辭職可能進入司法對抗
Wolfe分析指出若遭開除,鮑爾極可能選擇提告並拒絕離職,法律程序或需數月甚至數年。聯準會作為獨立機構,內部無其他人可合法罷免主席,造成制度真空與法律混亂風險。聯準會獨立性攸關美國經濟制度穩定
多位財經領袖與前官員(如Roger Altman)直言,開除央行主席為「極壞構想」,恐使美國與阿根廷、土耳其等政治干預央行的高通膨國家同流,嚴重破壞全球對美國金融體系的信任。
產業
美國加密監管法案陷入僵局,黨內分歧與川普影響力受質疑
美國眾議院三項加密貨幣監管法案原本被視為「Crypto Week」的立法重頭戲,卻因共和黨內部分裂與反對聲浪再次卡關。儘管川普介入協調,第二天仍未能突破黨內阻力,連部分原法案起草者也反對修改後版本,顯示黨內在加密監管政策上的路線分歧,並反映川普對國會黨員影響力的侷限。
法案支持度廣泛卻受黨內反對拖累
雖然三項法案,包括已在參議院通過的《GENIUS Act》,以及《CLARITY Act》與禁止聯準會發行數位美元的法案,在整體國會中擁有一定共識,但眾議院內部程序投票兩度失敗,因多位共和黨員與全體民主黨員聯手反對。川普干預未果,黨內權威受挑戰
川普在周二晚間與保守派議員會面,稱雙方已達成協議,將支持法案推進;但周三實際投票結果卻未如預期,凸顯川普雖為黨魁,其對國會內共和黨員的控制力有限。保守派與金融服務委員會議員皆反對
最初反對者為保守派,但隨後連金融服務委員會中的法案作者都反對部分妥協條款,尤其針對兩案合併的修正內容,顯示內部在法規細節上歧見甚大。領導層擬將部分法案併入其他法案
為避免法案全面流產,共和黨領導階層正考慮將其中一項——禁止聯準會發行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併入其他必須通過的法案,作為折衷方案。加密產業期待落空,政策推動受阻
對加密產業而言,此次僵局是重大挫敗,原本預期「Crypto Week」能推動法規明確化,為產業發展鋪路,但目前看來法案短期內恐難有實質進展。
OpenAI擴展雲端供應商,引入Google Cloud支援ChatGPT運算需求
OpenAI於本週宣布,將使用Google Cloud基礎設施為其熱門AI產品ChatGPT提供支援,擴大其雲端運算合作夥伴,從原本僅依賴微軟(Microsoft)擴展至包括Google、CoreWeave與Oracle在內的多方供應商。此舉反映出OpenAI因用戶需求激增而面臨的運算資源瓶頸,亦突顯大型AI公司與雲端巨頭間的競合關係正快速演變。
OpenAI雲端架構多元化
OpenAI確認其ChatGPT及API未來將運行於Google Cloud Platform(GCP)之上,並與微軟、CoreWeave及Oracle共同成為其基礎設施供應商。GCP將在美國、日本、荷蘭、挪威與英國等地運作。微軟不再獨佔,但仍保留關鍵權限
微軟雖不再是OpenAI唯一供應商,但仍保有OpenAI API的獨家銷售權,並在1月與OpenAI達成「優先合作權」協議,意即未來OpenAI若需要額外資源,微軟將有優先提供機會。雲端運算需求激增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曾於4月在X平台表示GPU資源短缺,公開徵求100,000張規模的運算資源。此前,OpenAI也已與CoreWeave簽署一筆近120億美元的五年期雲端合作協議。Google Cloud搶下重要AI客戶
對Google而言,此為其相對年輕的雲端部門一大勝利。除了OpenAI外,Google Cloud也為AI新創Anthropic提供基礎設施,後者由多名前OpenAI高層創立。AI與雲端產業競合格局重塑
OpenAI與微軟、Google等企業在AI服務市場互為競爭者與合作夥伴。此次合作擴展顯示,隨著生成式AI運算成本與規模迅速擴大,單一供應商架構已難以滿足需求,未來AI企業將更加仰賴跨平台資源整合以維持產品穩定與擴展性。
個股
嬌生大幅上修全年財測並下修關稅影響,醫療設備與癌症藥物業績亮眼
嬌生(JNJ)公布第二季財報全面優於預期,並大幅上修全年營收與盈餘預測。受惠於旗艦癌症藥Darzalex與心血管設備銷售強勁,J&J同時將2024年預估的關稅成本從4億美元砍半至2億美元,顯示川普政府近期暫停中國關稅措施對企業產生成本緩解。消息激勵股價早盤上漲5.9%,至164.29美元。
關稅壓力減輕
J&J表示,由於中國關稅暫緩與部分其他稅費政策調整,2024年關稅成本預估已由4億美元下修至2億美元,僅影響其醫療設備部門,且對整體盈餘影響有限。CFO Joe Wolk指出,公司仍能吸收此成本並調升財測。第二季財報優於預期
J&J第二季營收達237.4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228.4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EPS)為2.77美元,也優於預期的2.68美元。醫療設備部門銷售年增6.1%,至85.4億美元,主力產品包括Varipulse、Trupulse與Abiomed的Impella心臟幫浦。調升全年財測
公司將2024全年營收預估區間調高至932億–936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測的915億美元;2025年調整後EPS預估也上修至10.80–10.90美元,原預測為10.50–10.70美元。J.P. Morgan指出,其中約17美分來自美元走弱,但核心業務仍展現穩健5%以上的成長潛力。藥品業績表現亮眼
癌症藥Darzalex持續帶動藥品部門營收成長,推升整體業績;公司也排除任何來自川普「國際最低價格令」(MFN pricing order)的影響,該行政命令要求藥價對齊國際市場水準,若正式實施將對製藥商獲利構成潛在挑戰。面對關稅與政策變數持續觀望
儘管川普威脅對歐洲與巴西課徵高達30%至50%新關稅,並可能對藥品實施高達200%的藥品關稅,但J&J強調2026年影響尚難預測,目前將專注於加速產品管線投資以強化未來成長。
Coinbase推出Base App整合支付、社交與交易,打造西方版加密「超級應用程式」
Coinbase(COIN)正式推出全新「Base App」,取代原本的Coinbase Wallet,標榜為一款集錢包、交易、支付、社交與應用平台於一身的「everything app」,希望打破加密產業長期以來對投機交易的依賴,進一步擴展消費者應用場景。這款App將完全運行在Coinbase自行開發、基於以太坊的Base公鏈上,瞄準打造西方市場的WeChat或Alipay。
擺脫交易依賴,瞄準大眾應用
Base App整合錢包、交易、社交媒體、訊息、迷你應用與一鍵支付功能,目標吸引非加密原生用戶。Coinbase希望藉此擴大觸及對象,創造除了買幣之外的加密經濟應用價值。推出Base Pay與身份系統
Base Pay為與Shopify合作開發的USDC一鍵結帳功能,支援數萬家商家使用,年底將拓展至實體店Tap-to-Pay。另有身份認證機制「Base Account」,方便用戶整合各種應用並提升安全性。強調創作者經濟與數據主權
Coinbase希望透過App提供創作者更直接的變現途徑,包括去中心化的內容分潤機制與身份資料控制權,並將資助創作者獎勵並免除USDC聊天交易手續費,吸引用戶「上鏈」。Base鏈成為加密支付基礎設施
Base鏈擁有極快結算速度與極低手續費,JPMorgan近期也宣布將於Base鏈上推出存款代幣。Coinbase期待Base成為商業支付與創作者經濟的新基礎設施。受益於政策轉向與監管明確化
美國在川普政府支持下釋出多項親加密政策,加上國會預計近期通過清晰監管法案,為Coinbase推動新產品創造有利環境。Coinbase並與Amex、Shopify等合作推動USDC普及,劍指挑戰市佔第一的USDT。
強勢類股
放大鏡觀點
【美股焦點】Google擴大AI與能源佈局,強化資料中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