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通膨上行屬可控範疇,並未打亂市場節奏
美國6月CPI月增0.3%(前值0.1%;符合預期)、年增2.7%(前值2.4%;符合預期),核心CPI則月增0.2%(前值0.1%;符合預期)、年增2.9%(前值2.8%;符合預期)。整體通膨數據略高於前月,但基本符合市場預期,遠未重演2022年疫情後的高通膨恐慌。從物價結構來看,本次漲幅主要來自受關稅影響的進口商品,如家居設備、服飾、音響影音設備等。這類商品原本在過去十年間因全球化與中國製造成本優勢而價格穩定,但在川普政府的高關稅政策下,開始出現明顯的價格逆轉。
不過,這些變動仍屬一次性調整,並非由內需強勁或供應鏈中斷所導致,因此聯準會在解讀上傾向認定為可控範圍內的外生性通膨壓力。若企業選擇壓縮利潤吸收成本、或轉移生產線至低關稅國家,將進一步稀釋通膨壓力。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利率政策維持觀望,市場對降息仍有信心
儘管通膨仍高於聯準會設定的2%目標,但此次CPI數據並未改變市場對下半年降息的預期。FedWatch數據顯示,市場仍預期9月啟動降息的機率超過53%,年內預期降息兩碼。聯準會則出現內部分歧的現象,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蘇珊·柯林斯雖指出關稅將推升通膨、打擊成長與就業,但她同時強調家庭與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強健,足以吸收通膨衝擊。
川普則延續對聯準會施壓,呼籲大幅降息以降低美國債務負擔與提振成長。白宮甚至針對核心CPI略低於預期的結果,聲稱是「川普成功穩定物價」的證據。儘管這種說法過於樂觀,但在物價漲幅尚未失控、就業市場尚穩的背景下,聯準會的確有空間進行預防式降息。
真正的隱憂在於經濟動能轉弱的信號浮現
與其擔心通膨不降,投資人更該留意美國經濟是否正在走向疲弱。6月的通膨報告中提到,經通膨調整後的時薪月減0.1%,代表實質購買力下滑。同時,某些敏感的價格區塊如旅館住宿、二手車價格出現明顯回落,顯示消費者支出可能已見疲態。尤其非必需品(如娛樂用品、戶外工具等)雖價格上漲,但銷售能否維持仍有疑慮,這反映在零售通路的庫存回升與促銷增加。
近期ISM製造業指數連續三個月低於50,服務業成長動能也放緩至疫情後新低,雖然失業率仍穩定在4%以下,但就業新增人數已出現趨緩。更重要的是,經濟諮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6月出現意外下滑,預期未來六個月經濟狀況好轉的比例下降。這些零星信號尚未形成全面經濟衰退,但可作為潛在成長壓力的前哨指標。
股市仍樂觀,但潛藏風險未完全反映
美股目前反應更多的是對降息與AI趨勢的樂觀預期。標普與那斯達克在CPI數據公布後僅小幅震盪,並未出現風險性資產大幅調整的跡象。部分成長股如輝達(NVDA)、博通(AVGO)甚至續創新高。科技板塊明顯受惠於AI紅利及長期利率下行預期所推升的估值溢價。
不過,若通膨放緩趨勢未能維持,或經濟數據進一步惡化,美股的多頭邏輯將受到挑戰。尤其是企業財報若開始出現營收疲軟或財測下修,市場可能需重新評價成長股的本益比合理性,尤其在當前股價位階偏高的時刻,利多不漲也會是一大警訊。
溫和通膨非問題,經濟基本面才是關鍵
總結來看,6月CPI數據雖略高,但並未超出可接受範圍,市場降息預期仍有支撐,無需過度擔憂通膨。然而真正值得警覺的是經濟成長動能的轉弱,這尚未完全反映在股市價格中。下半年若消費、製造業或企業財報進一步走軟,將可能導致市場重新定價風險。建議投資人維持適度風險偏好,同時密切關注經濟數據與FOMC會議聲明,靈活調整資產配置策略。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亞馬遜推出全新AI開發平台Kiro,跨入AI自主開發時代!
【美股焦點】Meta大舉押注AI,狂砸數千億美元如何重塑公司未來?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