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高盛在今年年第一季財報全面優於預期,受惠於交易業務與資本市場回溫,展現強勁財務韌性。進入第二季,市場預期營收與獲利將從第一季的高基期回落,但資產管理、併購與收購(M&A)與資本配置策略仍將是關鍵焦點。執行長David Solomon指出,高盛將持續聚焦核心業務,並運用AI與科技驅動營運效率與長期成長。隨著併購與交易動能初步回升,投資人可關注高盛在不確定市場環境下的調整能力與擴張策略。
高盛是全球投資銀行領導者,擁有三大核心業務
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成立於1869年,總部位於紐約,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投資銀行之一。其主要業務分為三大部門,「全球銀行與市場管理(GBM)」涵蓋股票與固定收益交易、承銷與財務顧問業務;「資產與財富管理(AWM)」提供機構與高資產客戶的投資解決方案;「平台解決方案(Platform Solutions)」則整合交易銀行與科技金融服務。
第一季財報亮眼,EPS年增逾21%,股票與固定收益為最大亮點
高盛於4月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財報表現優異,營收達151億美元,年增6%、季增8.6%,同樣優於預期的149億美元。每股盈餘(GAAP EPS)則 為14.12美元,年增21.9%、季增18%,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12.26美元。
全球銀行與市場(GBM)營收達107億美元,年增10%、季增26%。其中固定收益(FICC)收入達44億美元,年增2%,股票業務創新高達42億美元,年增27% ,主因衍生品市場與融資交易熱絡。
投資銀行費用:為19.1億美元,年減8%,主要受顧問業務影響,年減22% ,但債券承銷仍穩健增長8%。
資產與財富管理(AWM)營收為36.8億美元,年減3%,主要受到私募與公募投資評價損失影響;但管理費收入仍年增10%,顯示獲利結構仍穩健。
平台解決方案(Platform Solutions)營收為6.76億美元,年減3%,部門出現稅前盈餘(2,500萬美元),為策略調整以來的正向信號。
此外,淨利息收入(NII)達29億美元,雖低於市場預估的33億美元,但較去年同期(13.7億美元)與上季(23.5億美元)均有顯著成長。
獲利預期年增季減,GBM部門仍為獲利支柱
高盛預計將於美東時間7月16日盤前公布2025年第二季財報,並於上午9:30召開法說會。市場預期高盛本季表現仍將延續年增趨勢,但較第一季高基期略為回落。營收預估約為135.8億美元,年增約8.7%,較上一季的151億美元將出現季減逾10%回落。每股盈餘(EPS)預估約為9.63美元,年增約11.7%,但亦顯著低於第一季14.12美元的表現。
全球銀行與市場(GBM)部門預估營收約為94億美元,年增約5%、季減約12%,仍為高盛最主要的收入與獲利來源。其中固定收益收入預估落在39億美元水準,年減約10%,主因第一季基期高,市場交易熱度略為趨緩;股票業務(Equities)預估營收為40億美元,年增約5%,雖自第一季創高回落,但受惠於波動性維持與融資需求支撐,表現仍具韌性。投資銀行業務方面,隨併購執行進度改善,顧問與承銷費用合計有望回升至15~16億美元水準,但仍低於去年同期。部門預估將貢獻稅後淨利約22.2億美元,對EPS貢獻約6.53美元,佔比接近七成,為主要獲利支柱。
資產與財富管理(AWM)部門預估營收約為36.5億美元,年增約3%、季增持平。管理與其他費用收入預期將維持穩定在27億美元以上,年增約9%,主要受惠於資產規模持續擴大與資金淨流入。部門預估將貢獻稅後淨利約8.0億美元,對EPS貢獻約2.35美元,約佔總盈餘24%。
平台解決方案(Platform Solutions)部門預估營收約為5.3億美元,年減約20%,主因部分非核心業務退出與資源重分配影響。不過隨著成本優化成效顯現,預期本季可維持稅前小幅獲利,部門預估將貢獻稅後淨利達1,500萬美元,對EPS貢獻約0.05美元,雖規模仍小,但象徵高盛在策略調整與金融科技佈局上已有初步成效。
2025營運審慎樂觀,聚焦AI落地與併購市場復甦
根據市場預估,高盛2025年全年EPS約為 44.84美元,較2024年全年實際的40.54 美元年增 8.8%,其中主要貢獻來自交易業務(股票與固定收益)維持高檔,成為抵禦總體經濟波動的重要收入來源;而資產與財富管理之管理費持續穩定成長,在第一季達到 3.2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並且已連續29季實現長期淨流入。此外,市場預期2026年EPS將進一步成長至 50.52美元,代表年增率達 12.6%,反映市場對未來成長潛力的肯定。
然而2025年美國GDP增速預估將從年初的 2%以上放緩至僅0.5%,顯示高利率環境與外部不確定性(地緣政治、貿易政策等)正對市場情緒與資金運用產生壓抑。面對此挑戰,高盛應對之策略為集中火力於全球銀行與市場管理和資產與財富管理兩大核心業務部門;退出高資本占用且波動大的消費金融業務(如Marcus與GreenSky);強化科技平台建設,導入生成式AI輔助交易、諮詢與客戶服務,幫助提升整體資本回報率。
聚焦交易與併購部門,回檔可能是更佳進場時機
高盛第二季財報投資人應密切關注交易部門是否維持第一季的獲利動能;投資銀行業務中的併購與承銷訂單能否順利轉化為實際收入;資產與財富管理部門是否擺脫投資損失壓力,恢復穩定成長。
目前股價自4月低點以來反彈超過60%,並已連續創下新高,本淨比1.9倍也位於過去十年1.0-2.2倍區間的高位,技術面與估值面恐皆已反映出市場對財報的樂觀預期。在總體經濟仍充滿不確定性及下半年資本市場回溫尚未全面明朗的情況下,短期內不宜追價,建議投資人等待股價拉回或財報公布後再逢低布局,將是更具風險報酬比的選擇。
【美股焦點】亞馬遜 Prime Day 剛落幕,股價能否跟上銷售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