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AI支出躍升至數千億美元,Meta將AI定義為未來10年的成長引擎
Meta(META)執行長Mark Zuckerberg近日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公開表示,Meta將於未來數年投入「數千億美元」建構AI算力基礎設施,支撐開發能超越人類的「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該筆支出將遠超2024年約392億美元的資本支出,2025年預計將提升至640至720億美元,並可能在未來數年持續向上攀升。這不僅是Meta歷史上最大手筆的長期資本支出,也讓其與微軟(MSFT)、谷歌(GOOGL)和亞馬遜(AMZN)等科技巨頭在AI戰略上並駕齊驅。
資本將主要投入於建構多座GW(十億瓦)級AI資料中心,如Prometheus(1GW,2026年上線)與Hyperion(5GW,未來數年完工),另有多個代號為「Titan」的叢集計畫正在籌建中。這些資料中心建成後,將為Meta打造AI模型、搜尋、虛擬助手、廣告平台與未來硬體裝置的關鍵運算能力,並可提供AI每位研究人員前所未有的算力密度。根據SemiAnalysis的報告,Meta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個啟用GW級AI超級叢集的企業。
模型延遲、開源受限,迫使Meta加速AI戰略重整
Meta的AI轉型並非毫無前兆。2024年推出的Llama 4大型語言模型在開發者社群中反應平平,最強版本Behemoth模型更因表現不如預期遭內部延後發佈,甚至傳出可能取消。這對Meta以開源為差異化策略的AI發展路徑是一大打擊。為扭轉局勢,Meta決定強化自身的研發與運算主權:不再僅依靠開源社群貢獻,而是直接招募最強AI人才、建立自己的超級智慧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簡稱MSL),並擴張封閉式模型研發計畫。
這代表Meta正在由過往「平台工具開放共創」的模式,過渡到一個「封閉主導、研發整合」的策略體系。此舉雖將弱化開源社群動能,但可望提升模型控制力與商業化變現效率,特別是在推進AGI(人工通用智慧)與多模態模型能力上,與OpenAI、Anthropic、Google DeepMind等對手拉近差距。
砸重金挖角OpenAI與Apple核心團隊,打造AI人才最密集的企業組織
除了硬體與基礎建設投資,Meta在AI人才爭奪戰上同樣不手軟。祖克柏親自領軍挖角,陸續延攬包括:
Scale AI創辦人Alexandr Wang,已任命為Meta首席AI長;
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與Safe Superintelligence創辦人Daniel Gross加入MSL;
Apple AI模型部門負責人Ruoming Pang,據報以高達1億美元的獎酬挖角成功。
這些人事布局顯示Meta正在試圖打造一個橫跨語言模型、多模態學習、資料標註與安全對齊的AI整合研發平台。公司聲稱未來MSL將成為「全球算力密度最高」的AI實驗室。這種高密度研發模式有望大幅縮短研發週期、提升模型品質與競爭力,同時也為Meta日後推動AI產品化奠定人才基礎。
然而,這種策略也帶來風險:包括人力成本居高不下、開發流程過度集中化,以及對少數核心人才的過度依賴。一旦主要領導層流失或出現技術停滯,整體進展將可能面臨瓶頸。
AI技術已助攻廣告平台變現,短期可帶動業績穩健增長
雖然AGI仍屬長期目標,Meta的AI投入已經開始產生具體成效,最顯著的就是廣告營運效率提升。公司利用AI自動化推薦系統優化廣告投放,顯著提高CTR(點擊率)與ROAS(投資報酬率)。分析師指出,這使得Meta能以更高的廣告單價販售更多展示次數,為公司創造出穩定現金流。
2024年Meta營收達1,650億美元,營業現金流達910億美元,為大規模AI投資提供堅實後盾。Meta同時開發AI影像生成、影片廣告自動製作、全自動化廣告策略平台等新工具,這些都將進一步增強其在廣告市場的主導力。
此外,Meta也將AI功能整合進自家四大應用平台(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Threads)中,透過Meta AI助手提升用戶黏著度與搜尋體驗,擴大產品滲透率。這些短期成效雖難與OpenAI的ChatGPT或Google的Gemini媲美,但對於穩定Meta股價與延伸商業模式而言,已具戰略價值。
資料中心耗能爆炸成為監管隱憂,但長期仍有政策支持與轉型潛力
雖然Meta的資料中心擴張策略具備技術優勢,但也引發地方社區與政策制定者的憂慮。Prometheus與Hyperion等資料中心總耗電將達數GW等級,相當於數百萬戶家庭的年用電量。有報導指出,Meta在喬治亞州Newton County的資料中心建設已造成居民水源枯竭。
然而,前任總統拜登與現任總統川普都表態支持AI基礎建設,美國能源部亦呼籲「應領導全球下一個高耗能技術領域:人工智慧」。因此從政策面看,美國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對AI資料中心開發設下重大限制,反而可能加速核能、天然氣、地熱等低碳能源供應,以支持AI經濟轉型。
此背景有利於能源與基礎建設公司(如Constellation Energy、NextEra Energy、AES等)受惠於資料中心的成長需求,也將帶動分散式儲能與再生能源發展。
Meta AI大戰略轉型是高風險高報酬賭注,長線投資者可謹慎布局
綜合各項資訊,Meta此次AI戰略轉型可說是Mark Zuckerberg繼「元宇宙」後的第二次平台級賭注。不同於過去Metaverse產品成效不如預期,AI已在廣告營運上帶來初步成果,並獲得資本市場肯定,Meta股價2025年迄今已上漲逾20%,為「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中表現最亮眼者之一。
不過,投資人仍需留意其長期資本報酬率(ROIC)風險、高能耗爭議與開源模式改變對產業生態的衝擊。短期而言,AI廣告與基礎建設支出將持續推動獲利成長;中長期則需關注其AGI模型技術與硬體平台(如智慧眼鏡、語音助理)能否轉化為穩定的現金流來源。
對於願意承受一定風險、並看好AI產業長期發展的投資人而言,Meta目前的估值雖非便宜,但在技術轉型與資源配置皆進入全面加速階段下,仍具備中長線配置價值。
【美股焦點】亞馬遜 Prime Day 剛落幕,股價能否跟上銷售熱潮?
【美股焦點】ASML財報即將揭曉:三數據表明短期修正還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