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美國總統川普週四晚間宣布,將自8月1日起對加拿大商品徵收35%關稅,並考慮對多數貿易夥伴徵收15%至20%不等的關稅,引發美股週五開低。不過白宮隨後釋出緩解訊息,表示多項加拿大商品仍享有《美墨加協議》下的豁免待遇,而石油與鉀肥則維持10%稅率。白宮官員進一步強調,最終政策尚未定案,仍處於草擬階段。
受不確定性消退與大型股抗跌支撐,美股跌幅逐步收斂。儘管標普500成分股中有多達390檔下跌,指數最終僅小跌0.3%。市場同時關注即將對歐盟與印度啟動的貿易談判。根據彭博報導,美國與印度正就臨時貿易協議進行密切磋商,預期將關稅壓低至20%以下,有望為雙邊貿易注入活水。
在類股表現方面,能源類股領漲,反映油價急升的利多。非必需消費類股亦走高,特斯拉(TSLA)上漲1.2%,主因其即將在印度設立展廳並最快於8月啟動交付,市場看好其全球市場多元化策略,正試圖對抗中國與歐洲需求放緩的壓力。
相對地,金融服務板塊則遭受重擊,跌幅達1.3%。摩根大通(JPM)計畫對金融科技公司收取客戶資料存取費,影響Visa(V)、Mastercard(MA)與PayPal(PYPL)等權值股,反映市場對數位支付平台成本結構惡化的擔憂。
焦點新聞
總經
川普宣布對歐盟與墨西哥商品加徵30%關稅,全球貿易緊張再升級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自8月1日起對歐盟與墨西哥輸美商品課徵30%關稅,並警告若對方報復,將額外加徵同等比例稅率。此舉不僅衝擊橫跨大西洋的供應鏈,也可能進一步激化全球貿易戰。儘管歐盟與墨西哥都表態願繼續談判,但雙邊對峙局勢已趨升溫,市場預期難以在限期前達成妥協。
- 歐盟與墨西哥列入新一輪關稅對象
川普表示因墨西哥邊境合作不足,以及歐盟製造業未遷往美國,決定祭出30%關稅作為壓力手段。若雙方報復,將加乘關稅幅度。 - 川普發函威脅23國,擬重構全球貿易秩序
除歐盟與墨西哥外,川普已向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在內的23國發出函件,預告關稅將在20%至50%間不等,目的是強化所謂「互惠」貿易。 - 歐盟領袖強烈反彈,預告反制措施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警告此舉將嚴重干擾跨大西洋供應鏈,並表明如談判無果,歐盟將啟動對等報復。法、德、西、瑞典等多國領袖亦表示支持歐盟強硬回應。 - 加拿大與美國貿易談判陷入僵局
川普同樣宣布對加拿大商品徵收35%關稅,並將與芬太尼毒品流通掛鉤,警告若加拿大反制,關稅將再疊加。同時維持對鋼鐵、汽車等高額關稅政策。 - 全球市場恐再受衝擊
川普4月曾因「解放日」關稅政策引發市場震盪,儘管一度暫停90天,但談判進度有限。如今新一輪廣泛加稅措施將於8月1日同步生效,恐重演市場動盪局面。
中歐貿易緊張升溫,品牌白蘭地與醫療器材成摩擦焦點
中歐貿易關係近期持續惡化,彼此針對貿易做法的調查與反制措施逐漸升溫。原先受美中貿易戰轉移關注的中歐摩擦,如今因醫療器材招標限制與白蘭地加稅等事件再度成為焦點。專家普遍認為雙方分歧深刻,難以在短期內化解,尤其中國過剩產能壓力與歐洲保護本土產業的立場日益對立,使得未來中歐貿易走向更具不確定性。
- 醫療器材與白蘭地成為新衝突點
歐盟限制中國企業參與醫療器材公共招標,中方迅速反制,對歐洲相關產品實施進口限制;中國也於本月對歐洲品牌白蘭地開徵關稅,回應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稅。 - 過剩產能與貿易轉向加劇歧見
中國內需不足、成長放緩,導致出口壓力上升,與歐盟保護工業基礎的需求產生衝突。專家指出,中國出口導向與歐洲製造業防禦措施正面衝突。 - 外資經營環境惡化與貿易赤字擴大
歐洲企業在中國營運面臨更多障礙,加上中歐貿易長期赤字,促使歐盟加強保護政策;北京則被批評將貿易「武器化」,藉此施壓歐洲。 - 美中協議未促進中歐合作
原本美國關稅行動可能成為中歐合作契機,但中國與美國近期達成協議後,對與歐洲聯合的需求降低,反而可能擔憂歐洲轉而配合美方對中強硬立場。 - 歐盟自保政策升級恐加劇摩擦
歐盟近年強化貿易保護機制,包括對中醫療設備與電動車的限制,顯示保護立場更加鞏固。預計7月24日北京舉行的中歐峰會難有突破,雙方已預期成果有限。
美國6月意外出現財政盈餘,關稅收入激增助力赤字縮小
美國財政部表示,受益於關稅大幅成長與支出下降,美國政府在6月錄得逾270億美元的月度盈餘,為2017年以來首見。儘管全年赤字仍達1.34兆美元,但關稅與稅收成長成為支撐財政的關鍵力量,顯示川普政府推動的高關稅政策已開始對政府收入產生明顯影響。
- 關稅收入年增逾三倍
6月海關關稅收入達27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暴增301%,年內累積達1,130億美元,年增86%。主要受惠於川普於4月實施的10%全面關稅與新「對等關稅」措施。 - 月度盈餘創2017年以來新高
6月盈餘為271億美元,較5月的3,160億美元赤字出現明顯反轉。若不考慮日曆調整,實際仍為赤字約700億美元,但財政壓力確有減緩跡象。 - 收入增加、支出下滑改善赤字
6月政府收入年增13%,而支出則下降7%。全年累計收入成長7%、支出上升6%,有助控制赤字擴張速度。 - 利息支出持續沉重
6月國債利息支出達840億美元,僅次於社會安全支出。全年利息總額已達7,490億美元,預估全年將達1.2兆美元,成為財政壓力主因之一。 - 大型支出法案恐推升長期債務
川普日前推動通過的「大型支出法案」預計未來十年將增加3.4兆美元國債,國會預算辦公室已發出警告,財政赤字長期仍具結構性風險。
產業
中國AI新創Moonshot AI釋出開源模型Kimi K2,挑戰中美競爭對手
中國AI新創公司Moonshot AI於週五推出最新開源模型Kimi K2,具備更強的程式碼生成與工具整合能力,試圖挽回其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地位。此舉也反映中國科技企業加速推動開源戰略,以擴展全球影響力並因應美國技術限制。
- Kimi K2強化程式能力與任務分解
Moonshot表示,Kimi K2在一般智能代理任務與工具鏈整合上表現優異,能更有效拆解複雜任務,並在某些功能上超越DeepSeek V3與Anthropic等美國主流模型。 - 開源成中國AI抗衡美國新路線
中國企業日益選擇開源,與OpenAI、Google等美國企業封閉式模型策略形成對比。透過開源,中企可擴展開發者社群並展示技術實力,提升國際話語權。 - Moonshot地位因低價競爭者受衝擊
Moonshot曾憑藉長文本分析與AI搜尋走紅,但在DeepSeek以低價模型R1衝擊市場後,其排名下滑,Kimi應用月活用戶已從去年第3名跌至今年6月的第7名。 - 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資助
Moonshot創辦人為清華大學畢業生楊植麟,公司成立於2023年,獲得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聯網企業支持,屬中國最受關注的AI初創之一。 - 中國AI企業集體推進開源策略
除Moonshot外,阿里巴巴 (9988.HK)、百度 (9888.HK)、騰訊 (0700.HK) 及DeepSeek等中國企業皆相繼釋出開源模型,打造自主生態,形成對抗美國封鎖的集體戰略。
個股
美國「夏季黑五」促銷潮帶動線上銷售暴增,亞馬遜領軍破預期
美國線上零售在7月8日至11日期間迎來「夏季黑五」大促活動,總銷售額達241億美元,年增30.3%,超越Adobe Analytics原先預估的28.4%。在亞馬遜 (AMZN)、沃爾瑪 (WMT)、Target (TGT) 與Best Buy (BBY) 等零售巨頭強打折扣下,消費者搶購開學用品與高價品項,展現出強勁的購買力。
- 「夏季黑五」銷售創歷史新高
本次促銷總銷售額達241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42億美元(成長11%),顯示消費者對於早鳥開學季折扣反應熱烈。 - 亞馬遜延長Prime Day至96小時
亞馬遜今年將Prime Day促銷時長從48小時擴大至96小時,並在服飾、電子產品等多品類推出深度折扣,有效帶動整體零售業表現。 - 行動購物成主要交易管道
行動裝置在促銷期間貢獻53.2%線上銷售,超越Adobe預測的52.5%,顯示消費者購物習慣持續向行動端轉移。 - 折扣範圍擴大,服飾與電子最具吸引力
全美零售商平均折扣落在11%至24%,其中服飾類平均折扣達24%(去年為20%),電子產品維持在23%。 - 關稅不確定性影響消費決策
在川普政府施行新一輪關稅政策前夕,消費者提前購買以避開潛在成本上升,促使促銷活動更受青睞,亦反映市場對貿易政策風險的敏感度提升。
美參議員警告輝達執行長訪中行程,關切其與中企接觸恐違反出口管制
在輝達 (NVDA) 執行長黃仁勳即將於7月16日於北京舉行媒體簡報會前,美國參議員Elizabeth Warren與Jim Banks聯名致函警告,要求其避免與涉及中國軍方或情報部門合作、或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名單的企業會面。此舉反映美國國會對AI晶片流入中國軍工體系風險的高度警覺,也使輝達在中美科技博弈中的角色備受矚目。
- 參議員警告訪中恐助長解放軍現代化
參議員指出,輝達的AI硬體若落入中方軍事系統,可能加速中國軍力現代化,對美國國安構成威脅。他們批評黃仁勳訪中恐「賦予中國軍方合作企業合法性」。 - 要求避免接觸出口管制名單企業
信中明確要求黃仁勳不得會晤美國出口限制清單上的中國企業,尤其是與軍方或情報機構有往來者,並對輝達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表達關切。 - 輝達強調全球標準由美技術主導
輝達回應稱,讓AI軟體運行於美國技術堆疊有助全球選擇美國標準,中國是全球最大開發者市場之一,公司應維持在中國的市場地位。 - 對中銷售受限重創營收
輝達表示,美國出口限制將導致其對中國的AI晶片營收減少150億美元。中國市場去年為公司貢獻170億美元,占總營收13%。 - 輝達計劃推中規版Blackwell晶片
面對限制與需求壓力,輝達正籌備推出「閹割版」Blackwell晶片供應中國市場,凸顯其在遵守美國規定下仍欲保住中國市場份額的策略考量。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本週財報季即將啟動,在關稅及宏觀不確定性之下,市場預估較為保守,但也為財報創造更容易優於預期的條件,未來前景的指引也是關注重點,可反映企業端對公司本身展望及宏觀經濟的看法。另外,各種類股及產業間的表現也會有明顯地分化,包括關稅免疫股、受惠AI加持的產業財報將備受期待。與此同時,目前美股位階偏高,加上市場情緒轉為貪婪,低位階的轉機股如Nike(NKE)可望成為資金的避風港,建議投資人可提升這類型股票的投資比重,來預防隨時可能回檔的風險。
展望本週,財報方面主要關注大型銀行股財報如摩根大通(JPM)、富國(WFC)、花旗(C)、美銀(BAC)、高盛(GS)、摩根士丹利(MS)等,科技股的艾司摩爾(ASML)、台積電(TSM),以及百事可樂(PEP)、Netflix(NFLX)及美國運通(AXP)等重點財報;重要經濟數據方面,週二美國6月CPI、周三美國6月PPI、週四美國6月零售銷售及週五美國7月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將陸續公布,將左右市場及聯準會對經濟及利率的態度。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蘋果新品延後、斷才、換帥三大疑雲,股價何去何從?
【美股焦點】達美航空25Q2財報亮眼,全年財測樂觀,帶動盤中股價大漲逾10%!
【美股焦點】Grok 上路+ Robotaxi 擴張,特斯拉能否取得領先優勢?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