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多數官員認同今年將降息,政策「觀望中偏寬鬆」是主基調
6 月 FOMC 會議紀要釋出一個關鍵訊號 — 雖未明確給出降息時點,但「大多數參與者」認為今年內降息是合理的選擇。與過去幾次會議相比,這次紀要首次出現相對清晰的政策方向共識,即便仍以數據為依據,但方向性偏向寬鬆。
從紀要內容來看,部分官員認為需要更多資訊才可啟動政策調整,但多數成員明確指出,若通膨壓力如預期持續減弱,將支持在 2025 年內開始降息行動。這與鮑爾主席在國會聽證會上強調的「年中觀察、年內行動」的語氣一致。
儘管川普總統公開呼籲聯準會大幅降息並對鮑爾施壓,會議紀要中並未顯示政策受到政治干預影響,反而更凸顯出決策過程仍維持以通膨與就業雙目標為核心依據,為市場提供穩定預期。
通膨預期回落,加速了聯準會評估寬鬆條件的時間點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通膨已出現明確放緩跡象。5 月 CPI 僅上升 0.1%,PCE 通膨年增率穩定在 2.6%,核心通膨也連續三個月呈現溫和走勢。會議紀要中也指出,關稅導致的價格上升被視為「暫時且有限」,多數官員認為不足以成為升息或延後降息的理由。
此一判斷極為關鍵。若市場確信聯準會將「看穿」短期通膨擾動,並回歸觀察實質通膨趨勢與消費結構變化,將進一步增強投資人對降息循環的信心。瑞銀與花旗近期也同步預測,PCE 通膨將於第三季進一步接近 2.2%,第四季可能觸及 2% 附近水準。這代表聯準會所需「通膨環境轉折」的條件,正在逐步成形。
勞動市場雖現疲態,但整體經濟尚具韌性,有利溫和降息路徑
FOMC會議紀要指出,就業市場雖然「某些指標顯示疲弱」,但並未出現急劇惡化。6 月非農新增 14.7 萬人高於預期,失業率則小幅下滑至 4.1%,顯示經濟仍處於健康區間。消費支出雖略顯疲軟,但多數委員認為尚無須對經濟前景過度悲觀。
這種環境下,聯準會若採取「預防性降息」,將不再是過去為了救市的激進寬鬆,而是為「延長擴張週期、減少下行風險」而設計的策略性調整。這類溫和型降息通常伴隨股市評價回升與資產再配置,尤其在成長股、科技股與中小型股中表現更為明顯。
市場定價轉為「9 月首降 + 年底再降一次」的基準情境
根據聯準會利率點陣圖與利率期貨價格,目前市場共識轉向「9 月開始降息,12 月再次調整」,全年共兩次、每次 25 個基點的降息路徑。這一預期與聯準會內部「八位官員支持兩次降息」的規模相符,顯示政策與市場已建立基本共識。
同時,由於 QT(資產負債表縮減)預計將於 2026 年初終止,結束時間點比原本市場預期更早,這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資金環境轉鬆的期待。資產縮表停止後,準備金穩定、資金成本下降,將有助風險資產回溫。
聯準會釋出政策寬鬆方向,給予股市強力後援
綜合 FOMC 紀要、經濟數據與市場定價來看,聯準會年內降息的「方向共識」已建立,但「時間點」仍視數據而定。這種策略性預防型寬鬆,有別於危機式的激進降息,有助美股市場穩健回升與資產價值再評估。資金成本回落預期將使得科技股、成長股與高β資產重新受益;另一方面,企業獲利預期穩中向上,也將強化市場的基本面支撐。
對投資人而言,如【美股盤勢】關稅與債務風險暫緩,美股情緒回溫(2025.07.10)文末的放大鏡觀點所說,短線上需要留意當前市場持續創高之下,市場情緒已從恐懼轉向貪婪,應留意短線回檔的可能,但中期而言,聯準會轉向寬鬆,加上長期有減稅、去監管、AI等利多因素,回檔皆可視為逢低買進的機會。
【美股焦點】亞馬遜 Prime Day 韌性浮現,自研 IRHX 搶進散熱戰場
【美股焦點】高盛預期聯準會降息將「更快更狠」,他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