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通膨升溫在預期之中,6 月 CPI 將提供政策與市場的確認訊號
美國即將在台灣時間 7 月 15 日(週二)晚上 8:30 公布 6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根據 FactSet 和 Bloomberg 的共識預估,6 月整體 CPI 年增率預計為 2.6%~2.7%,核心 CPI 年增則為 3.0% 左右,月增率分別為 0.23%(整體)與 0.30%(核心),比 5 月明顯升溫。
儘管通膨數據將反映近期關稅對商品價格的推升效果,但整體數據水準仍遠低於 2022~2023 年的高通膨時期,且目前市場解讀傾向「階段性反彈、但非失控」。對聯準會來說,這組數據可能會使政策立場延續觀望態度,同時強化 9 月進一步行動的討論空間。對股市而言,短期波動不可避免,但仍可維持中期偏多思維。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關稅驅動的價格上行是一次性調整,並非全面失衡
此次通膨回升主因來自川普政府今年重新實施的高額關稅措施。包括對大多數進口商品課徵 10%、對外國汽車課徵 25%,以及對中國商品超過 50% 的懲罰性關稅,的確讓核心商品價格上揚成為 6 月通膨的主引擎。根據美銀分析,服飾、消費電子、家電等品類價格均有反彈,顯示供應鏈開始將成本轉嫁至零售端。
不過這波關稅效應被多數經濟學家視為 「一次性價格調整」,非持續性的物價壓力。雖然特定商品價格上升,但整體核心通膨尚未廣泛失控,且目前通膨主要集中於進口商品,不像 2022 年時擴及勞動力與租金等全面性環節。
事實上,美國內部的通膨壓力正在部分緩解。根據 Ameriprise 經濟學家 Russell Price 的觀察,租金與住房價格增速持續放緩,且能源價格回歸季節常態區間,加上美國國內消費需求仍維持健康但未過熱,有助緩衝部分輸入型通膨帶來的價格壓力。
汽車與住房價格成為潛在平衡力量,抑制通膨進一步升溫
與大多數人直覺相反,汽車價格在短期內反而可能對通膨形成下行壓力。儘管外國汽車被納入高關稅範圍,但因車市在上半年已出現過度需求提前釋放現象,進口商與經銷商目前無法立即將新稅轉嫁給消費者。Russell Price 指出,汽車銷量已明顯降溫,庫存回升,短期內汽車價格反而可能呈現溫和下跌趨勢,有助緩解整體 CPI 的漲幅。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住房與租金市場。根據近期數據顯示,美國主要城市的租金月增率自 2024 年底開始持續放緩,反映市場供需逐漸回歸均衡。住房成本是 CPI 結構中權重最高的分類之一,其穩定將大幅減緩整體通膨的持續性壓力。這也解釋為何儘管關稅導致部分商品上漲,市場並未對長期通膨失控產生擔憂情緒。
聯準會仍將維持耐心,9 月進一步行動空間漸增
儘管 6 月 CPI 可能帶來短期數據面的驚訝,但聯準會目前的政策節奏不太可能因此立即轉向。根據 CME FedWatch 數據顯示,7 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機率高達 93%,而 9 月降息的機率上升至近 60%。這顯示市場認為聯準會將繼續觀察通膨走勢,並保留靈活應對的空間。
在此情境下,通膨若如預期逐漸趨緩至第四季,聯準會有望在年底展開降息循環,以避免過度壓抑經濟成長動能。目前勞動市場雖仍穩定,但成長速率逐漸放緩,加上企業資本支出動能偏保守,若政策延後調整恐反而拖累經濟復甦節奏。因此,當前市場普遍期待 CPI 數據「不意外即可樂觀解讀」。
經濟學家 Sarah House 也指出,儘管短期通膨上升,但尚未足以引發聯準會對抗性升息的壓力,反而提供更多證據顯示當前利率政策達成穩定通膨的初步目標,這對股市與風險資產是一種支撐訊號。
美股資金結構趨於健康,投資人可審慎樂觀看待下半年走勢
就美股市場而言,6 月 CPI 數據若符合預期,將提供一個明確訊號——當前通膨壓力屬短期調整而非系統性風險。這有助市場繼續強化對 9 月降息的預期,進一步支撐企業估值與風險資產價格。納斯達克與標普 500 年初至今已創歷史新高,儘管評價水位偏高,但若通膨可控、利率趨於寬鬆,則仍具向上空間。
整體而言,6 月 CPI 數據將是通膨與政策轉折的重要確認點。即便通膨如預期走升,也已在市場預期之內,不構成聯準會政策急轉的條件。相反地,數據若符合預測或略為偏弱,反將強化市場對第三季降息循環的信心,有助風險資產延續正向動能。
建議投資人在數據公布前後,維持靈活配置策略,聚焦基本面穩健、受惠於政策轉向的產業與企業。在通膨可控、利率可望回落的格局下,審慎樂觀地看待未來 6~12 個月的資本市場表現,仍是較具優勢的策略方向。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ASML財報即將揭曉:三數據表明短期修正還沒完?
【美股焦點】黃仁勳再訪中國,輝達在中美科技角力中尋找出路 | 美股放大鏡
【美股焦點】摩根大通即將公布財報,保守的財測將利空出盡? | 美股放大鏡
【美股本週焦點】銀行財報、CPI通膨、零售銷售三重壓力測試 | 美股放大鏡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