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特斯拉進軍印度市場,是短期試探還是長期卡位?

圖/Shutterstock

電動車需求轉折,特斯拉尋求印度作為新市場突破口

特斯拉(TSLA)將於 7 月 15 日在印度孟買高端商業區 Bandra Kurla Complex 的 Maker Maxity Mall 開設首家展廳,象徵其正式踏出進軍印度市場的第一步。這家展廳將展示特斯拉電動車與充電設備,並開放面向當地消費者的直銷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近期正面臨電動車銷售轉弱的壓力,今年 Q1 交車量年減 13%,Q2 則進一步惡化至年減 13.5%。在數據連兩季出現雙位數衰減的情況下,印度市場的擴張可能被市場視為「需求轉折期」的訊號。此外,特斯拉七成以上營收來自電動車業務,因此其對核心產品的依賴度極高,這也讓開拓新市場、分散風險的策略顯得更為迫切且合理。
 

印度市場潛力龐大,特斯拉啟動市場佈局

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僅次於中國與美國的第三大汽車市場。根據印度汽車製造商協會(SIAM),2024 年印度新車銷量達約 430 萬輛,而電動車滲透率雖然僅約 3%,但這樣的低基期也代表著極大的潛在成長空間。印度年輕人口比例高、城鎮化速度快,是支撐汽車需求成長的重點條件。此外,隨著政府逐步推動節能減碳與環保議題的轉型,長期也有望支持電動車的相關需求。
特斯拉目前在印度的策略是建立品牌形象並測試市場反應,今年上半已向印度出口總值約 100 萬美元的 Model 3/Y 與超級充電站(Supercharger)。儘管此舉目前對營收貢獻有限,但若能打入當地高端市場並在擴大布局,印度將有望成為特斯拉在亞洲市場的新一波增長動能。

 

高額關稅加上強敵環伺,印度擴張面臨多重挑戰

儘管潛力龐大,印度市場的進入門檻相當高。印度對售價低於 4 萬美元的進口電動車課徵高達 70% 的關稅與附加費,導致特斯拉產品在當地售價幾乎翻倍。以 Model Y 為例,雖出廠價僅約 32,500 美元,但經「加工」後的終端售價恐逾 5.6 萬美元,遠高於中產階級的可負擔範圍。對此,印度政府曾提出「投資換關稅」方案,允許透過在地建廠與投資 5 億美元以換取 15% 的稅率,但特斯拉截至目前並未接受此條件。政策不確定性與其餘壓力(如川普公開反對特斯拉赴印設廠)皆可能是影響進程的背後因素。
此外,特斯拉也須面臨強勁的同業競爭。具備高整合能力的中國電動車廠比亞迪(BYDDY)近年亦積極拓展印度市場,而本土的塔塔汽車(Tata Motors)更穩居印度當前電動車市佔第一(逾 70%),其旗下 Nexon EV 與 Tiago EV 等產品價格親民又獲政策補貼,製造與維修服務在地化程度均非常高。此外,Mahindra、MG 與本田等競爭者也都在快速搶佔印度中低階市場。總體而言,特斯拉不僅在價格、售後服務與基礎設施等層面明顯處於劣勢,也相較競爭者較晚進入市場。除非印度政策鬆動,或特斯拉調整本地化投資策略,否則短期內恐難以在當地實現規模化滲透,市場定位將侷限於高端消費族群與品牌建立初期。

 

特斯拉具全球品牌與技術優勢,但印度布局仍處探索期

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領域依舊擁有品牌、技術及軟體生態系等優勢,但在印度市場尚屬初期階段,未來是否能轉化為實質營收動能仍將取決於政策、成本與自身在地化意願。
投資方面則應關注幾個重點,包含是否進一步擴展據點(如新德里)、是否啟動交車與售後服務體系、以及是否會在後續有更明確的表述。同時,也須密切觀察電動車需求的回溫進展(特別是 Q3 與 Q4 交車數據)、海外主力市場(中國與歐洲)的銷貨表現,以及資本支出的相應調整。簡而言之,特斯拉進軍印度雖具有戰略意涵與想像空間,但能否從潛力轉化為真實的利潤,仍有待時間的驗證。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黃仁勳再訪中國,輝達在中美科技角力中尋找出路 | 美股放大鏡

【美股焦點】摩根大通即將公布財報,保守的財測將利空出盡? | 美股放大鏡

【美股本週焦點】銀行財報、CPI通膨、零售銷售三重壓力測試 | 美股放大鏡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