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勢】9月降息預期下滑,美股震盪,科技股財報吸睛!(2025.07.31)

大盤解析

美國第二季 GDP 季增年率初值從 -0.5% 反彈至 3.0%,高於預期的 2.4%;美國 7 月 ADP 就業人數從前值 -2.3 萬人躍升至 10.4 萬人,同樣高於預期的 7.5 萬人,展現經濟的強勁韌性。FOMC 會議方面如預期維持利率不變,聲明中指出經濟成長放緩,一度激發市場對 9 月降息的期待,然鮑爾在會後記者會重申勞動市場穩健、通膨壓力猶存,壓抑市場將息預期,致使美股指數午後回落,惟投資人靜待重磅科技股財報公布,尾盤回升,終場道瓊及標普小幅下跌,科技股為主的那指及費半收紅。
類股方面,公用事業受惠 American Electric Power(AEP)財報利多,帶動 Constellation(CEG)、NRG Energy(NRG)同步走揚而漲幅居前;資訊科技同樣表現良好,主因小摩調升輝達(NVDA)、超微(AMD)及博通(AVGO)目標價而股價上漲,以及半導體測試設備廠 Teradyne(TER)財報優預期大漲近 19%,激勵半導體族群;反觀房地產及原物料表現居末,前者因降息預期降溫而承壓,後者則受關稅衝擊及財報失色而拖累。盤後,Meta(META)與微軟(MSFT)交出亮眼 25Q2 財報成績單,提振市場情緒,美股期貨翻紅。
 

財報速覽

Meta第二季營收與獲利大幅超預期,AI與廣告業務助攻股價飆漲逾10%

Meta (META) 公布第二季財報,營收達到創紀錄的 475.2 億美元,年增 22%,每股盈餘達 7.14 美元,雙雙超越市場預期,推動盤後股價上漲逾 10%。AI廣告效能提升是營收成長主因,Reels、WhatsApp與Threads變現也加速進行。儘管Reality Labs持續虧損 45.3 億美元,但Meta仍上修全年資本支出至最高 720 億美元,全力押注AI與元宇宙未來,反映出該公司在AI競賽中的激進佈局。

Meta財報強勢顯示其AI與廣告策略發揮效益,即便Reality Labs虧損擴大,投資人仍看好其長期成長潛力,並對其重押AI前景抱持樂觀態度。

廣告業務推升營收創新高

  • 第二季營收達 475.2 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 448 億美元;廣告營收為 465.6 億美元,顯示AI優化帶來成效。

  • 第三季營收預估區間為 475 億至 505 億美元,高於華爾街預估的 461.7 億美元。

AI投資大幅增加

  • Meta大幅投入AI,宣布全年資本支出上修至 660 億至 720 億美元,2026年支出增幅預計高於2025年。

  • 斥資 143 億美元投資AI新創Scale AI,並延攬其創辦人任Meta AI共同領導人,加速「個人超級智慧」戰略。

Reality Labs虧損擴大但略優預期

  • 元宇宙部門Reality Labs第二季營收僅 3.7 億美元,營運虧損達 45.3 億美元,累計自2020年底以來已虧損近 700 億美元。

  • 儘管Quest銷售仍不振,但Ray-Ban Meta智能眼鏡銷售年增超過三倍,顯示合作產品潛力。

用戶與成本動態

  • Meta旗下應用日活躍用戶數達 34.8 億人,略高於預估,總成本與支出達 270.8 億美元,年增12%。

  • 2025年總支出預估為 1,140 億至 1,180 億美元,主因為AI、基礎設施與人事成本增加。

Meta聚焦AI未來藍圖

  • 執行長祖克柏強調「超級智慧」為未來核心戰略,預告AI將提升創造力、連結性與個人賦能,而非僅追求效率自動化。

  • Meta持續探索與外部合作開發資料中心的融資模式,以支援其AI基礎建設規模擴張。

 

微軟Azure年營收突破750億美元,帶動獲利超預期並躍升為全球第二家市值破4兆美元企業

微軟 (MSFT) 第二季財報表現強勁,Azure雲端營收年增39%,全年營收首次突破750億美元,推動總營收達764.4億美元,年增18%,為三年來最快。得益於AI投資回報顯現與Copilot業務普及,公司盤後股價飆升9%,市值突破4.1兆美元,僅次於輝達 (NVDA)。微軟預計2026財年資本支出將達1,200億美元,展現其對AI雲端需求長期增長的信心。

微軟藉由Azure強勁成長與AI應用落地,加速獲利與市值提升,展現其在AI雲端競局中的領先地位與投資價值。

Azure雲端營收首次公開並大幅超預期

  • Azure與其他雲端業務全年營收達 750 億美元,年增34%,首次揭露實際金額並超過市場預期。

  • 單季Azure營收成長39%,高於市場預估的約34%-35%,雲端動能強勁。

AI推動企業應用加值

  • Microsoft 365 Copilot每月活躍用戶達1億人,顯示AI導入已提升用戶價值與軟體銷售效能。

  • 將AI導入Office、Windows與GitHub等核心產品,推升商業軟體平均收入。

資本支出創歷史新高

  • 預估新財季資本支出將達300億美元,年增超過50%,為公司歷來最高單季支出。

  • 若全年均值延續,2026財年資本支出將超過1,200億美元,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005億美元。

市值突破4兆美元,與輝達並列AI巨頭

  • 財報公布後股價突破553美元,公司總市值達約4.1兆美元,成為繼輝達後第二家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企業。

  • 微軟年初以來股價上漲22%,遠勝S&P 500指數約8%的漲幅。

積極拓展AI自主能力與合作夥伴

  • 除強化與OpenAI合作外,亦與xAI、Meta (META)、法國Mistral等合作,擴大模型生態系。

  • 針對OpenAI可能改組為公共利益公司進行談判,致力於維持長期技術與股權參與。

 

高通非蘋果晶片業務成長15%,但高階手機依賴與蘋果斷單疑慮拖累股價

高通 (QCOM) 公布2025財年第三季營收與獲利皆優於預期,並預估下一季展望持續正向。然而,市場焦點轉向其對高階Android晶片過度依賴,以及蘋果 (AAPL) 自研數據機可能帶來的業務流失風險,導致財報公布後股價下跌逾6%。儘管非蘋果晶片營收年增超過15%,中階市場競爭激烈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仍考驗高通未來的成長穩定性。

高通核心業務仍具韌性,但高階產品集中與客戶去化風險將成長潛力打折,需積極拓展中階市場與新應用場景。

非蘋果晶片業務表現亮眼

  • 2025財年前三季,來自非蘋果客戶的晶片營收年增超過15%。

  • 成長主因為高階Android手機推升平均售價,而非整體出貨量反彈。

蘋果去化壓力日益明顯

  • iPhone 16e為首款搭載自家數據機的機種,未來高通來自蘋果的晶片營收恐將持續減少。

  • 高通重申蘋果轉向自製數據機將衝擊其晶片部門。

第三季財報與前景優於預期

  • 第三季營收為103.7億美元,略高於預估的103.5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2.77美元,高於預期的2.71美元。

  • 預估第四季調整後每股盈餘為2.85美元,也略高於市場預測的2.83美元。

AR與XR成為業務新亮點

  • 高通已取得19款AR眼鏡設計案,主要應用於Meta (META) Ray-Ban系列等裝置。

  • 預期該領域將成為未來晶片出貨的新成長驅動力。

中低階市場競爭與關稅風險仍在

  • 聯發科 (2454.TW) 已在中階市場超越高通,成為全球市占第一的手機晶片供應商。

  • 美國潛在對半導體課徵新關稅,加上中國出貨疲弱,為短期營運風險來源。

 

Arm財測不如預期且宣布自研晶片計畫,股價重挫8%引發投資人疑慮

英國晶片設計商 Arm (ARM) 公布財報與下季財測皆低於市場預期,並宣布將投入更多資金發展自有晶片與解決方案,脫離純授權IP模式。此舉恐與現有客戶如輝達 (NVDA) 形成潛在競爭關係,加上智慧手機市場疲軟與中美貿易緊張,導致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8%。儘管在AI伺服器與雲端市場仍有設計勝出,市場對其轉型路線存有高度觀望。

Arm從授權模式轉向自研晶片雖可望提升價值鏈位置,但短期恐拖累獲利與客戶關係,市場對其轉型效果尚待觀察。

財測與成長動能低於預期

  • 預估第二季每股調整後盈餘為29至37美分,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36美分。

  • 預測營收為10.1億至11.1億美元,符合市場預期,但增速趨緩。

宣布自研晶片引發客戶衝突憂慮

  • Arm將投入部分利潤研發成品晶片、晶粒(chiplets)與整合解決方案,打破過去僅授權設計的商業模式。

  • 若產品上市,將可能與輝達 (NVDA)、亞馬遜 (AMZN) 等客戶產生直接競爭。

智慧手機業務疲弱影響基本盤

  • Arm在手機市場市佔率達99%,但全球出貨僅年增1%,中國Android需求疲軟壓抑授權成長。

  • 手機領域營收成長放緩,影響整體授權與權利金動能。

AI與雲端仍為成長支撐點

  • Arm在AI加速器與雲端伺服器設計領域持續取得授權勝出,有助新一代技術授權持續轉動。

  • CSS(Compute Sub Systems)授權模式提供更高利潤空間,但滲透仍在早期階段。

估值過高放大市場回調風險

  • Arm自2023年上市以來股價上漲逾150%,市盈率超過80倍,遠高於同業如輝達與超微。

  • 投資人對其成長預期極高,稍有風險即引發劇烈修正。

 

福特調升關稅成本預估至30億美元,稅負壓力拖累獲利與股價表現

福特汽車 (F) 表示美國進口關稅將對其2025年營運造成約30億美元衝擊,高於先前預估的25億美元,單第二季就帶來8億美元成本壓力。儘管營收優於預期,獲利下滑與對電動車與零組件的高額投資使整體財務壓力加劇。福特股價應聲下跌約3%,突顯市場對政策不確定性與成本上升的擔憂。

福特雖具美國本土製造優勢,但仍難避開關稅與原物料成本壓力,加上電動車轉型虧損擴大,未來營運挑戰仍重。

關稅成本擴大衝擊獲利

  • 全年關稅成本由原估的25億美元上修至30億美元。

  • 第二季因關稅導致8億美元費用,主因對墨西哥與加拿大進口零件關稅居高不下。

財務指引下修,獲利表現承壓

  • 2025全年稅前調整後盈餘(EBIT)預估為65億至75億美元,低於先前預估的70億至85億美元。

  • 第二季每股盈餘下降21%至0.37美元,但仍優於市場預估的0.33美元。

營收表現亮眼但毛利承壓

  • 第二季營收為502億美元,年增5%,主要受惠於促銷活動與傳統油車與油電車需求強勁。

  • 積極折扣促銷拉高銷售但壓縮利潤,顯示成本結構仍待改善。

電動車虧損與供應挑戰未解

  • 第二季EV與軟體業務虧損達13億美元,全年虧損恐高達55億美元。

  • 稀土磁鐵供應短缺及零組件成本飆升影響生產效率。

與競爭對手相較仍具抗壓力

  • 約80%在美銷售車輛為本土生產,優於GM與Stellantis,有助緩解部分關稅壓力。

  • 福特預計全年可抵銷10億美元關稅成本,相較GM與Stellantis有較佳因應策略。

 

焦點新聞

總經

鮑爾拒絕讓步川普壓力,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市場對9月降息預期降溫

美國聯準會(Fed)在7月政策會議中如預期維持利率區間在4.25%-4.50%,但主席鮑爾強調尚未決定是否於9月降息,導致市場對9月降息的機率從原先近70%降至不到50%。此舉不僅引發美股震盪,也讓川普對聯準會的壓力再度升溫。儘管經濟數據顯示第二季GDP成長3%,就業市場仍穩健,但內部意見分歧加劇,已有兩位由川普任命的Fed理事公開主張應立即降息。通膨仍高於2%目標,且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籠罩決策走向,使得聯準會維持觀望態度。9月會議前仍有關鍵數據待公布,聯準會傾向「等數據再說」。

聯準會政策維持觀望,市場不再篤定9月降息,未來將由經濟數據主導利率走向,投資人應謹慎解讀政策訊號與潛在政治干擾。

利率決策與市場反應

  • 聯準會連續第五次維持利率不變,兩名理事(Waller與Bowman)主張應立即降息,創下自1993年來最多理事異議。

  • 鮑爾重申目前政策「略具限制性」,但未扼殺經濟動能,不會為政府財務壓力而調整利率。

  • 美股走勢震盪,道瓊下跌0.38%,S&P 500小跌0.12%,Nasdaq小幅上漲0.15%。

經濟與通膨數據表現矛盾

  • 第二季GDP成長達3%,高於預期,但進口下滑主導成長,內需成長為兩年半來最慢。

  • 私部門就業數據強勁,7月新增104,000人,高於預期;通膨年增率仍接近3%,高於2%目標。

政治施壓升溫

  • 總統川普多次公開施壓要求立即大幅降息,並批評鮑爾為「動作太慢」。

  • 鮑爾在記者會中強調聯準會的獨立性,「不考慮政府融資需求」,避免破壞政策公信力。

貿易與通膨風險仍存

  • 川普宣布新關稅措施,包括對巴西與韓國產品課徵高達50%的關稅,引發市場對物價壓力的擔憂。

  • 鮑爾指出關稅可能造成「一次性通膨衝擊」,但也不排除其持續性風險。

企業財報亮眼但市場謹慎

  • Microsoft (MSFT) 與 Meta (META) 公布財報後股價大漲超過6%;Teradyne (TER) 上漲18.9%,VF Corp (VFC) 上漲2.6%。

  • 儘管企業表現強勁,市場焦點仍集中在Fed的後續政策路徑上。

 

美國第二季GDP優於預期但內需疲弱,川普再施壓Fed降息

美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達3%,遠優於市場預期的2.3%,但背後主要因進口大幅萎縮、非真正需求增長,反映經濟動能不穩。個人消費僅溫和增長1.4%,企業與住宅投資雙雙下滑,加上貿易與關稅政策不確定性攀升,市場對未來景氣保守看待。儘管川普總統要求Fed立即降息,聯準會仍維持利率不變,並強調需觀察更多數據。這份GDP數據強中帶弱,短期有利風險資產,但後續成長恐面臨下修壓力。

美國第二季GDP成長看似強勁,實則來自進口驟減,反映內需放緩與經濟隱憂,聯準會仍將依賴數據決定9月是否啟動降息循環。

表面強勁的GDP反彈

  • 第二季GDP年增3%,扭轉第一季的萎縮(-0.5%),但主要由進口下滑30.3%所致,貢獻近5個百分點,非內生性需求增長。

  • 出口減少1.8%,聯邦支出連兩季下滑,住宅投資也減少4.6%,反映高利率持續抑制房市活動。

消費與企業投資成長乏力

  • 個人消費成長1.4%,雖優於上季0.5%,但低於疫情後平均水準。企業設備投資年增4.8%,較前季23.7%大幅放緩。

  • 核心PCE通膨為2.5%,較上季3.5%明顯回落,但仍高於Fed目標,限制寬鬆空間。

川普再促Fed降息但政策維持觀望

  • GDP公布後,川普於社群媒體批評Fed主席鮑爾「太慢」,要求立刻降息至1%,降低房貸與國債成本。

  • 然而Fed於7月會議仍維持利率在4.25%-4.50%,表示需更多數據支持,市場對9月降息機率下修至50%以下。

內需動能轉弱,引發市場隱憂

  • 剔除貿易與政府支出的「最終銷售至私人國內購買者」僅成長1.2%,為2022年底以來最慢,顯示真實需求動能轉弱。

  • 消費主力由中高收入族群支撐,但信用違約率開始上升,未來消費可能進一步疲弱。

關稅政策持續干擾經濟預期

  • 關稅影響尚未完全體現在通膨數據中,但對企業進口與家庭支出形成壓力。經濟學者預期,全年GDP增長將降至約1.5%,低於2024年2.8%。

 

美國7月民間就業強勁反彈,ADP新增10.4萬人顯示勞動市場穩健

ADP公布美國7月民間新增就業人數為10.4萬人,高於市場預期的6.4萬人,也扭轉6月的下滑趨勢。雖然整體增速放緩,數據仍顯示就業市場具韌性,支撐市場對經濟「軟著陸」的期待。休閒餐旅業與金融領域領漲就業,顯示消費支出仍有動能,薪資年增率維持4.4%。該數據為即將公布的官方非農報告提供正向指引,但聯準會是否在9月啟動降息,仍需觀察更多宏觀訊號。

ADP就業報告顯示企業招聘持續恢復,支撐經濟軟著陸論調,也暫緩對勞動市場疲軟的疑慮,為Fed維持利率觀望立場提供支持。

就業市場回溫超預期

  • 7月新增10.4萬人,扭轉6月下修後的2.3萬人下滑,並高於市場預期的6.4萬人,顯示企業招聘信心回升。

  • 中型與大型企業各貢獻4.6萬人,小企業新增僅1.2萬人,顯示資源集中於規模較大企業。

消費動能支撐就業復甦

  • 消費相關產業領漲,休閒與餐飲業新增4.6萬人,為主要貢獻來源。貿易、金融與建築也有不錯表現,分別增加1.8萬、2.8萬與1.5萬人。

  • 反觀教育與健康服務領域流失3.8萬人,為報告中唯一主要負貢獻行業。

薪資增幅持穩

  • 員工平均年薪增幅維持在4.4%,與近月趨勢一致,顯示薪資壓力未再升溫,有助抑制通膨疑慮。

  • 就業增長與薪資穩定,反映整體經濟仍具韌性。

關稅與經濟不確定性未明顯衝擊就業

  • 雖然市場對川普關稅政策仍感憂慮,ADP認為企業對消費者支出保持信心,是持續聘僱的主因。

  • 民間雇主預期消費支出將維持穩定,儘管前景尚有波動。

非農數據前瞻與政策影響

  • ADP報告為官方非農就業數據(BLS)前哨,市場預期7月總新增工作為10萬人,失業率或升至4.2%。

  • 若官方數據與ADP一致,將強化Fed延後降息立場,等待更多經濟指標確認趨勢。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美股繼續展現英雄本色,經濟數據穩健,科技股財報無人能敵,AI 依舊扮演股市上漲的主旋律,儘管因經濟表現良好使 9 月降息預期降低,可能影響短線上漲動能,但在經濟成長無虞、AI 引領科技股走揚的樂觀情緒下,美股預期能在評價偏貴的情況下維持驚驚漲格局。展望本週,關注今日盤後蘋果(AAPL)及亞馬遜(AMZN)財報,經濟數據方面則有 PCE 通膨數據及非農、失業率等就業報告,持續關注財報及經濟動態。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關稅進度報喜,美股續強!(2025.07.29)

【美股焦點】關稅風暴下的機會與風險!藥廠承壓,軍工、能源有望受惠?

【美股焦點】FOMC 壓力漸增,降息預期升溫下該如何布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