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erstock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放大鏡短評
短期影響
超微(AMD)股價在近期受到亞馬遜(AMZN)對其AI加速器需求冷淡的影響下跌,成為費城半導體指數30支成分股中的最大跌幅。由於市場對其產品需求的預期不足,投資人對AMD的短期前景產生了疑慮,這可能會進一步對股價造成壓力,尤其是當相關消息傳遞至更廣泛的投資群體時。短期內,股價可能會維持震盪整理的格局,受市場情緒的波動影響較大。
中期影響
儘管亞馬遜對Instinct MI300X的需求較弱,但AMD仍擁有強大的客戶基礎,包括微軟(MSFT)、Meta(META)、甲骨文(ORCL)等大企業。若這些客戶的需求穩定,且AMD在其他雲端服務商和AI領域獲得進一步的滲透,股價可能會有所回升。在中期,市場會密切關注AMD是否能夠提升其軟體生態系統,以克服輝達的CUDA優勢,進一步擴大在AI和HPC領域的市場份額。如果AMD能夠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將可能對股價帶來正面影響。
長期影響
長期而言,蘇姿丰對AI市場的樂觀預期以及對AI晶片需求大幅成長的預測,為超微提供了增長潛力。若AMD能夠在日益擴大的AI市場中成功占據一席之地,並且加強與更多大型企業的合作,其長期成長前景將十分可觀。特別是在AI市場年增長60%和預計達到5,000億美元的背景下,AMD若能夠把握這一波機會,股價將有望穩步增長,並提升公司整體市值。
新聞資訊
亞馬遜AWS需求不足影響AMD佈局
一年前,AMD推出專為AI和高效能運算(HPC)打造的加速器「Instinct MI300X」時,亞馬遜(AMZN)旗下的雲端運算服務平台Amazon Web Services (AWS)曾表達過佈署的意向。然而,根據亞馬遜內部消息,市場需求未達預期,AWS目前並未決定採用這款AMD的晶片。亞馬遜內部AI晶片設計實驗室Annapurna Labs的負責人Gadi Hutt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AWS依據客戶需求來決定佈署的產品,但目前並未觀察到對AMD的加速器有強烈的需求。
AMD的Instinct MI300X與輝達(NVDA)H100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力,然而,AMD的加速器在軟體生態方面較為薄弱,缺乏輝達CUDA那樣強大的開發者支持,這也讓開發者對其缺乏興趣。此外,亞馬遜自己開發的AI加速器「Trainium」與「Trainium 2」在價格上遠低於輝達H100,因此也讓AWS對第三方解決方案的需求較為冷淡。這些因素使得AMD的Instinct加速器在AWS的市場佈局受挫。
AMD擁有強大客戶基礎
儘管在AWS的市場需求未見起色,AMD的AI加速器仍然擁有不少強大的合作夥伴。AMD發言人指出,該公司目前的客戶涵蓋微軟(MSFT)的「Azure」、Meta(META)、甲骨文(ORCL)、IBM Cloud等領域的重要玩家。尤其是Meta的AI模型「Llama 3.1 405B」全程使用了AMD的Instinct加速器,顯示AMD在AI領域仍有實力。這些合作顯示,雖然AWS的需求冷淡,但AMD在其他大客戶中仍獲得了較為穩定的支持。
蘇姿丰看好AI市場增長潛力
在面對輝達的強大競爭壓力時,AMD執行長蘇姿丰展現了對未來的信心。她預測,隨著AI技術的爆發性發展,AI晶片市場將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長,並在2028年達到5,000億美元的規模,這一增長將讓AI芯片的市場規模接近當前整個半導體產業的規模。蘇姿丰強調,這代表著每個能夠提供優質產品的公司,都擁有廣闊的成長空間,AMD將以優越的技術和創新能力,爭取市場份額。
蘇姿丰在公開場合表示,AI將會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中無所不在,並且AI對計算需求的依賴將促進對高效能計算芯片的需求。她認為,AMD正處於迎接這一市場需求的最佳位置。儘管過去AMD與輝達、英特爾(INTC)等競爭者相比資源較少,蘇姿丰相信,在AI市場這樣的巨大增長背景下,AMD能夠憑藉自身的技術優勢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AMD與輝達競爭加劇
在AI市場快速成長的同時,輝達已經成為市場的領頭羊,其在AI加速器領域的市佔率遠遠超過AMD和英特爾。輝達的H100系列晶片因為強大的CUDA開發環境,成功吸引了大量開發者及AI公司,並在數據中心等領域的需求大幅增長。相比之下,AMD儘管在價格上具有優勢,但軟體生態系統的相對弱勢,讓其難以在競爭中占得先機。
然而,蘇姿丰表示,儘管輝達目前在市場上領先,AMD仍會專注於自己的技術優勢,並且有信心能夠在特定領域與競爭對手競爭。她強調,AMD將專注於如何提高計算效能,並讓AI技術能夠廣泛應用於各種設備和場景中。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非農回升,特斯拉大漲,美股漲多跌少!(2024.12.09)
【美股研究報告】賽富時Salesforce盤後狂飆10%,Agentforce扮演最大功臣!
【美股研究報告】Marvell獲亞馬遜青睞,ASIC、矽光需求續強,股價將直上雲霄?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