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美超微(SMCI)股價在常規交易中下跌約 9.5%,收於 38.61 美元,但在盤後交易中上漲超過 3%,達到 41.85 美元。
第二財季財報概況:營收大幅增長但略低於市場預期
美超微公布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的 2025 財年 Q2 初步財報數據,預計營收介於 56 億至 5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54%。調整後每股盈餘(EPS)落在 0.58 至 0.60 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5%,但低於市場預期的 0.56 至 0.65 美元。
財測調降:2025 財年營收預期下修,成長仍然可期
公司下調 2025 財年 營收預測,從原先的 260 億至 300 億美元 下調至 235 億至 250 億美元,主因是輝達(NVDA) Blackwell 平台轉換期影響出貨量,以及部分客戶等待新產品。
2026 財年展望:預期營收大幅成長,AI 需求驅動未來發展
美超微預計 2026 財年 營收將達到 400 億美元,遠高於市場分析師預期的 292 億美元。主要成長動能來自 AI 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特別是輝達 Blackwell GPU 產品線的擴展,以及企業與政府機構對 AI 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
企業財務挑戰:財報延遲帶來合規風險,內部治理強化中
美超微表示,公司預計 2024 財年 10-K 以及 2025 財年 Q1 與 Q2 的 10-Q 將於 2025 年 2 月 25 日 前提交。雖然內部審查未發現前任審計師辭職的具體問題,但市場仍對延遲提交可能帶來的風險有所擔憂,公司已加強內部治理,聘請多位資深主管來改善財務和法遵機制。
AI 產品與技術領先:加速液冷技術推動綠色運算
公司宣布 輝達 Blackwell B200 HGX 平台已經開始出貨,包括 10U 氣冷 與 4U 液冷 版本。同時,輝達 GB200 NVL72 機架系統亦已準備就緒,美超微計劃進一步擴展高密度與節能 AI 伺服器解決方案。公司預期 未來 12 個月內,超過 30% 的新數據中心將採用液冷技術,大幅降低運營成本(OPEX),並促進綠色運算的普及。
產能擴張:全球製造佈局擴大,美國與亞洲生產基地同步成長
美超微的 馬來西亞 新工廠即將開始出貨,而 台灣與歐洲 生產基地也在擴張中。此外,美國 矽谷 製造基地已擴展至 20MW 電力供應,每月可生產 1,500 台液冷 GPU 伺服器機架,以支持不斷增長的 AI 需求。公司計劃在 美國多個地區進一步擴大生產設施,以確保供應鏈穩定並滿足政府機構需求。
分析師關注重點:市場關心 AI 伺服器需求與供應鏈挑戰
分析師普遍關注美超微在 AI 伺服器市場的增長潛力,以及供應鏈是否能夠跟上強勁需求,尤其是輝達 GPU 供應的穩定性。此外,公司對於 400 億美元 2026 財年營收目標 的實現性也成為市場熱議焦點。儘管財報延遲帶來短期不確定性,市場對其長期成長仍持樂觀看法。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美超微盤後飆逾8%,鮑爾保守看待降息(2025.02.12)
【美股研究報告】亞馬遜24Q4駕著多頭馬車,回檔就是上車機會?
【美股研究報告】AMD資料中心營收未達預期,DeepSeek或加劇競爭壓力,股價恐一蹶不振?
【美股新聞】美國1月CPI數據將揭曉,FED降息時機恐推遲?
【美股新聞】AI驅動強勁業績,Monday.com股價創三年新高!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