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高通(QCOM)在最新一季財報中營收、獲利雙雙優於市場預期,展現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的復甦力道。不過,看似強勁的成績背後,卻難掩三個正在醞釀的壓力,讓市場選擇「先賣為敬」,股價開盤後大跌。
你將看到:
高通最新一季的營收與獲利表現分析;
為何市場對未來轉為保守?
三大隱憂剖析
面對這樣的局勢,投資人該如何應對?
財報數字不差,但獲利壓力與展望保守成為隱憂
高通 FY25Q2(截至2025年3月)的財報數據如下:
營收:108.4 億美元(季減 7.1%,年增 15.4%),高於 CMoney 預估的 107.5 億(+0.8%)、市場預估的 106.6 億(+1.7%)
毛利率:55.0%(季減 1.3 個百分點,年減 1.9 個百分點)
營益率:34.0%(季減 3.5 個百分點,年增 0.2 個百分點)
稅後淨利:31.7 億美元(季減 17.2%,年增 14.9%)
EPS:2.84 美元(季減 16.7%,年增 16.4%),低於 CMoney 預估的 2.94(-3.3%),略高於市場預估的 2.82(+0.9%)
儘管營收優於預期,但毛利率與 EPS 雙雙下滑,顯示高通在營運槓桿上的壓力升高,也讓投資人對其成長品質產生疑慮。
三大壓力來源:為何財報好、股價卻下跌?
① Android 客戶暫時補庫存,蘋果轉單風險未解
高通手機晶片業務本季年增 12%,來自 Android 客戶的補庫存是主因。但蘋果(AAPL)這個最大高階客戶,已傳出將在未來數年全面改用自研 5G 晶片。高通若失去蘋果訂單,短期難以以其他品牌取代其獲利貢獻。
這是市場對「未來 EPS 可持續性」產生保留的主因之一。
② 車用、AI PC 業務增速快,但體量仍小
高通積極推動業務多角化,在本季展現出不錯的成果:
車用晶片:營收達 9.59 億美元,年增 59%
物聯網(IoT):營收達 15.8 億美元,年增 27%
但這些新業務合計只占總營收約 27%,主力仍是手機業務。而AI PC 雖然話題熱,但目前導入速度慢,對營收貢獻尚不足以彌補手機出貨的波動。
③ 美中貿易戰再起,政策風險壓抑市場情緒
近期美國釋出新一輪對中貿易關稅草案,電子零組件可能納入關稅範圍。高通雖表示目前尚未見提前拉貨,但投資人仍擔憂:
若中國品牌提前去美化,高通出貨節奏將受影響
政策變數加劇市場不確定性,可能抑制股價評價修復
CEO 強調供應鏈多元化,但從市場反應來看,這無法完全緩解資金對中長期風險的疑慮。
保守應對,靜待轉折訊號再考慮進場
儘管高通目前股價相對 SOX 指數有約 40% 折價,法人如 Bernstein 仍給予「優於大盤」評等,目標價 185 美元。但就目前情勢來看,短期技術面與基本面皆呈現壓力。
保守投資人建議靜待下一季財報或蘋果轉單進度明朗,觀察 AI PC 與車用晶片營收是否持續放大占比,並在政策明朗前暫不急於進場抄底。
📌 台股延伸觀察|高通壓力下,這些台廠同步受影響
聯詠(3034):手機晶片關鍵合作夥伴,若高通手機業務降溫,可能同步受到影響
祥碩(5269):高速傳輸晶片廠,若 AI PC 發酵有望受惠
穩懋(3105):若中系手機客戶砍單或轉單,高通調整下單策略可能牽動砷化鎵產能調配
建議關注:台股相關供應鏈在法說會是否提及高通訂單變動、下半年拉貨節奏與庫存水位。
【美股研究報告】微軟FY25Q3財報公布後股價狂飆9%,為何氣勢如虹?
【美股研究報告】Meta 25Q1財報繽紛,股價修正後買點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