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蘋果財政年度結束於每年九月最後一個星期六,財報季度、年度表達方式為: FY25Q2:2025 年1~3月、FY25Q3:2025年4~6月、FY25Q4:2025年7~9月、FY26Q1:2025年10~12月。
*全篇報告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由於non-GAAP剔除了一次性、非常規等項目,更能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
蘋果AI與中國市占壓力升溫,轉向服務與供應鏈多元化
蘋果(AAPL)由賈伯斯、沃茲尼亞克與韋恩於1976年創立,初期以Apple I電腦打響名號。2007年推出的iPhone改變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正式確立其科技龍頭地位。蘋果現任執行長為Tim Cook,自2011年接任以來強化供應鏈效率、推動股東回饋,並逐步強化服務營收佔比。
目前蘋果的主要產品包含iPhone、iPad、Mac、Apple Watch、AirPods,以及2024年推出的Vision Pro。服務事業方面,涵蓋App Store、iCloud、Apple Music、Apple Pay與Apple TV+等,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部門。根據FY2024財報,服務營收佔比已達24.6%,毛利率達73.9%。

根據IDC數據顯示,蘋果2025年第一季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佔率約19.0%,主要競爭對手包括三星與小米。近期面臨中國市占下滑與AI應用競爭壓力,市場也關注其供應鏈去中國化的進展,目前已有約50%美國市場iPhone來自印度製造。

蘋果FY25Q2服務營收創歷史新高,但硬體銷售好壞參半
蘋果FY25Q2財報表現:
營收為 953.6 億美元 (季減 23.3%,年增 5.1%),略優於 CMoney預估的 948.2 億美元 0.6%,也優於市場預期的 947.5 億美元 0.6%。
毛利率 47.1% (季增 0.2 個百分點,年增 0.5 個百分點)
營益率 31.0% (季減 3.4 個百分點,年增 0.3 個百分點)
每股盈餘 (EPS) 為 1.65 美元 (季減 31.4%,年增 7.7%),略高於 CMoney預估的 1.64 美元0.5%,也高於市場預期的 1.63 美元 1.0%。
蘋果FY25Q2營收表現略優於預期,係因iPhone 16系列銷售延續動能,推動iPhone營收年增1.9% 達468.4億美元,優於CMoney預期。iPad營收為64.0億美元,年增15.2%,由M3晶片加持的新款iPad Air推動。而Mac營收為79.5億美元,年增6.7%,均高於CMoney預期。然而,穿戴式裝置、家居與配件部門營收僅75.2億美元,年減4.9%,低於CMoney預期,除了因Vision Pro基期較高外,消費性硬體產品進入成熟期,需求也略顯疲弱。
蘋果FY25Q2服務營收為266.5億美元,年增12%,與市場預期相符。Apple TV+、iCloud與App Store為主要成長動能。蘋果強調活躍付費帳戶與訂閱數雙雙創高,付費帳戶數年增雙位數,整體服務貢獻獲利穩定且具成長潛力。

蘋果FY25Q2硬體毛利承壓,但EPS受惠回購仍優於預期
獲利方面,蘋果FY25Q2毛利率僅47.1%,略低於預期,主因硬體產品毛利率季減3.4個百分點,受高毛利的穿戴式裝置佔比下滑及匯率逆風所限制。
然因,蘋果FY25Q2以250億美元回購1.08億股,使每股盈餘(EPS)達1.65美元,季減31.4%,但年增7.7%,高於CMoney預估的1.64美元(超出0.5%),亦優於市場預期的1.63美元(超出1.0%),整體財報仍優於預期。

蘋果FY25Q3整體財測保守,反映關稅不確定與成本壓力
進入FY25Q3,蘋果表示,因關稅成本上升的影響,及整體營運環境的不確定性,預期營收年增低至中個位數百分比(3-5%),若以中位數年增4.0%推估,營收可達892.1億美元,毛利率約在45.5%~46.5%之間,中位數46.0%低於CMoney預期,營業費用落在153~155億美元,經推算後每股盈餘(EPS)僅1.41美元,低於CMoney預期的1.54美元。

「個人化 Siri」尚未上線或限制成長,下調蘋果FY25Q3營收預期1.3%
受到政府限制與本土品牌強勢競爭影響,蘋果中國市場復甦力道或不如預期,使iPhone銷售仍面臨壓力。而AI創新尚未全面落地,雖已有部分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推出,但關鍵亮點如「個人化 Siri」尚未上線,或難以驅動新一波升級需求。且營收財測低於預期,故CMoney研究團隊下調蘋果FY25Q3營收預估1.3%至896.8 億美元(季減6.0%,年增4.5%)。
關稅增加9億美元成本影響獲利,調低蘋果FY25Q3 EPS預期5.5%
獲利方面,蘋果預估FY25Q3將因美中貿易關稅增加約9億美元商品成本,這筆成本已反映在本季毛利率財測之中。
當前對蘋果影響最大的,是2025年2月起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所加徵的20%關稅,適用於中國製產品輸美。
除此之外,中國在2025年4月亦針對特定產品類別加徵125%額外關稅,使得AppleCare與部分配件在美國製造、輸往中國的總關稅率高達145%。
因此,CMoney研究團隊下調蘋果FY25Q3毛利率預期1.1個百分點至46.2%(季減0.9個百分點,年減0.1個百分點),並調降每股盈餘(EPS)預估5.5%至1.46美元(季減11.5%,年增4.2%)。

蘋果AI進展與中國市占成最大變數,下修FY2025營收預估0.6%
展望 FY2025,蘋果 FY2025 營收成長潛力仍在,成長重心將逐漸從硬體轉向服務與軟體生態,包括 App Store、iCloud、Apple TV+ 與未來 Apple Intelligence 生態系的擴展。
然而,蘋果需面對兩大挑戰。首先,中國市占下滑壓力未解,政府限制政策與本土品牌競爭仍持續,短期恐難由印度完全填補;其次,Apple Intelligence 雖已初步推出,但多語言與個人化 Siri 尚未全面開放,整體應用落地速度低於預期,或使 iPhone 換機週期延長,令市場對 AI 驅動換機潮 的期待可能落空。
因此,CMoney 研究團隊將 FY2025 營收預估下修 0.6% 至 4076.6 億美元,對應年增率為 4.3%,較先前預期略為放緩。
關稅壓力與AI投入或拖累獲利能力,調低蘋果FY2025 EPS預期2.4%
獲利方面,蘋果 FY2025 將面臨 關稅政策與成本結構雙重挑戰,獲利表現恐不如過往穩定。美中貿易緊張情勢升溫,雖然目前多數主力產品(如 iPhone、iPad、Mac、Apple Watch、Vision Pro)尚未被納入 4 月公告的全球對等關稅範圍,但美國商務部針對半導體及其下游產品的「232 條調查」尚未結束,未來是否擴大課徵,仍具高度不確定性。
蘋果已啟動供應鏈多元化,將美國市場的 iPhone 生產轉至印度,其餘硬體也逐步由越南出貨,並透過提前備貨降低短期成本衝擊。然而,若無法有效轉嫁新增關稅成本,將對毛利率造成進一步壓力。
同時,公司積極投入 AI 生態建設,包括 AI 模型研發、資料中心設立與本地生成推論能力擴張,雖為長期成長鋪路,短期仍屬重資本支出階段,尚未反映在營業利潤貢獻上。
因此,CMoney 研究團隊下修 FY2025 毛利率預估 0.6 個百分點至 46.4%,並同步下調每股盈餘(EPS)預估至 7.15 美元,年增 6.0%,較原先預期下降 2.4%。整體獲利動能雖仍具成長性,但面對結構性成本壓力,短期財報表現將較為保守。


蘋果AI推進仍緩、關稅壓力未解,建議區間操作,目標價下修至236美元
蘋果 5 月 1 日收盤價為 213.32 美元,以預估 FY2025 EPS 為 7.15 美元推算,目前蘋果本益比為 30 倍,位於過往五年本益比 20~41 倍區間的中間偏低位置。
CMoney 研究團隊考量 蘋果 FY25Q3 財測保守、短期營收與獲利雙雙下修,且中國市占或流失、AI創新應用進度緩慢,加上關稅與成本結構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故維持蘋果「區間操作」的投資建議。目標價本益比維持在 33 倍,目標價因下調獲利預期由 242 美元下修至 236 美元。


*本篇為 FY25Q2 季度更新報告,
FY25Q1 報告請見:【美股研究報告】蘋果iPhone銷量不佳但服務營收爆衝,該買還是該賣?
FY24Q4 報告請見:【美股研究報告】蘋果iPhone 營收創紀錄,然Apple Intelligence 首波表現平平,股價恐高處不勝寒?
FY24Q3 報告請見:【美股研究報告】蘋果FY24Q3 服務營收續強,Apple Intelligence 有望如期推出,股價或將展開漲勢?
延伸閱讀:
【美股研究報告】微軟FY25Q3財報公布後股價狂飆9%,為何氣勢如虹?
【美股研究報告】Meta 25Q1財報繽紛,股價修正後買點浮現?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