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放大鏡短評
人型機器人融合了AI軟體、先進硬體及感測技術,是多學科交叉的產物。隨著AI技術的成熟,像是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及機器學習的進步,使得機器人能適應更複雜的任務需求。有了高效能晶片更進一步降低了運算瓶頸,使得這一領域的技術門檻進一步降低。投資者可優先關注在這些核心技術領域佔據領導地位的公司,例如輝達(NVDA)和台積電(TSM)。
在應用方面,人形機器人市場已逐步從單純的研究實驗轉向實際場景,特別在製造業、物流業及家居輔助領域。例如,特斯拉(TSLA)的Optimus機器人原型,致力於整合機器人與自家工廠生產流程的野心,而Figure的產品則在BMW工廠進行測試,用於搬運和裝配任務。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像ABB(ABB)具有領導地位的公司會為相對穩健的投資選擇,它們擁有成熟的技術與市場網絡,且不斷將業務拓展至更智能化的應用場景。
此外,投資者可留意相關ETF產品,例如女版巴菲特 Cathie Wood 創建的 ARK Innovation ETF(ARKK),其中包含了多家與AI與自動化相關的標的,能夠降低單一公司波動帶來的風險,同時享受整體市場的增長紅利。
新聞資訊
OpenAI積極佈局,重啟人型機器人計劃
OpenAI因AI模型如ChatGPT和DALL-E的成功而享譽全球,但該公司正逐漸擴展其視野,探索AI技術的更多潛在應用。根據消息來源,OpenAI正考慮開發人型機器人,並已通過資金支持方式與Figure、1X等多家新創公司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曾在2021年關閉機器人部門,但隨著硬體技術及AI算法的突破,其興趣逐漸重燃。此次重啟計劃,或許能憑藉過去的經驗及技術儲備,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
人型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場景
-
工業製造
-
Figure的Figure 02機器人在BMW工廠的應用,展現出人型機器人在高強度任務中的價值,例如重物搬運和高精度裝配,未來有望大幅降低勞動力成本並提升生產效率。
-
OpenAI與Broadcom(AVGO)、台積電合作研發高效AI晶片,未來或能打造更強大的工業型機器人,讓其適應更複雜的製造場景。
-
-
居家輔助
-
1X正專注於開發能完成家務的機器人,從掃地、整理家居到陪伴老人,這些功能或可實現家居的全面自動化,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
-
-
醫療健康
-
在醫療應用中,人型機器人具備廣泛潛力,例如協助病患進行復健訓練、搬運病人或在偏遠地區提供遠端醫療支持。
-
-
公共安全與救援
-
針對高危險環境(如地震災害現場),人型機器人可替代人類完成搜救、清理與危險物品處理等任務。
-
技術與市場挑戰
-
技術局限性
-
當前技術仍難以讓機器人模仿人類的靈活性和精密動作,例如抓取小物件或在不規則地面上行走。
-
即使具備強大算法,機器人仍需配合高效能硬體,這對成本控制構成挑戰。
-
-
倫理與社會接受度
-
大量引入人型機器人可能引發人力工作的淘汰與社會失業率上升,這些議題將成為政策制定者和企業需共同解決的難題。
-
消費者的接受度也不容忽視,部分人可能對「機器人接管人類工作」的概念感到不安。
-
人型機器人市場未來展望
-
市場規模預測:根據業內預測,人型機器人市場在未來十年內將呈現高速成長,尤其在製造、醫療及零售行業。到2030年,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數百億美元。
-
技術驅動增長:隨著AI技術、硬體成本降低及供應鏈優化,機器人將逐步進入更多日常場景,從而改變人類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延伸閱讀:
【關鍵趨勢】美股 2025 年將搭乘川普雲霄飛車,總經五大情境分析,標普有望突破 7,000點?
【美股新聞】Optimus與Dojo晶片領軍,特斯拉2025年加速機器人布局!
【美股新聞】特斯拉自駕技術迎來重大進展,FSD V13 助力股價再創新高?
【美股新聞】女版巴菲特大買AI股,索羅斯基金狂拋「這檔」,暗藏什麼預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