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遭遇連環利空夾擊,重挫7%的特斯拉能否翻轉走勢?

圖/Shutterstock

建黨引起政治風波,特斯拉股價重挫反映市場疑慮

特斯拉(TSLA)在昨日(7 月 7日)美股盤中一度大跌逾 7%,顯示市場對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的強烈反應。這不僅是政治動作的回應,而是投資人對馬斯克是否會因「分心」而影響公司穩定性的擔憂。
馬斯克揚言要挑戰美國現行的兩黨體制,聲稱將代表「80% 中間選民」,引起了川普與白宮陣營的強烈不滿,也讓特斯拉再度成為市場與輿論關注的核心,外界對其的質疑亦可能被放大檢視。本文將從三個核心議題切入,分析目前特斯拉所面對的潛在風險與發展機會。
 

馬斯克政治動作升溫,特斯拉聲譽面臨考驗

創建「美國黨」在政治運作與法規層面將遭遇許多阻礙。美國採單一選區制與「贏者全拿」的選舉制度,小黨在缺乏穩固基礎與政策主張的情況下極難在國會取得席次。此外,新政黨須經各州選委會認證才可生效,完整程序至少需一至兩年,恐無法實現馬斯克參與 2026 期中選舉的目標。
然而,關鍵並不僅在馬斯克能否成功進軍政治,而是這樣的舉動正同時引發多方壓力。川普支持者菲什巴克(James Fishback)不僅延後推出掛鉤特斯拉的 ETF,更公開呼籲董事會「審視馬斯克是否違反 CEO 職責」,而多數機構亦發表聲明,指出馬斯克涉入政治恐削弱市場對公司治理的信心。
綜合來看,建黨事件不僅帶來公關風險,更可能引發特斯拉內部的治理動盪。未來若無法清楚劃分馬斯克的政治與企業身份,市場對其領導力的容忍度恐將下降,使股價面臨下修壓力。

 

Robotaxi 具備擴張潛力,但安全性與成熟度是關鍵門檻

特斯拉於 6 月 22 日在奧斯汀啟動 Robotaxi 小規模測試車隊,正式將全自動駕駛(FSD)的商業化進度推向新階段。此次試營運依靠自研的純視覺系統(不依賴 LiDAR 與高精度地圖),能夠以更低成本(每車 3 至 5 萬美元)快速部署,並透過遠端無線更新(OTA)改進,是目前自駕產業中少數具備「可規模化潛力」的方案。
雖然測試至今出現了幾次車輛違規行為,例如逆向、超速或於路口中間下客,也引起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關注與調查,但測試根本目的就在於找出極限與潛在問題,並透過數據回饋強化模型性能。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 FSD 技術的基礎為端對端神經網路學習架構,因此在資料量充足下將具備高速進化能力,這也是市場對 Robotaxi 保有高度期待的主因之一。特斯拉計畫在 2026 年推出專屬 Robotaxi 車型 Cybercab,並將車隊擴展至 3.5 萬輛,進一步擴張共享移動市場。
在競爭者方面,Alphabet(GOOGL)的 Waymo 在營運成熟度上明顯領先,已於舊金山、洛杉磯等多地提供全天候無人載客服務,並累積超過 1,000 萬次接送紀錄。不過 Waymo 所採用的高精地圖與多感測器技術雖然穩定性高,卻會面臨硬體成本的瓶頸(約 Robotaxi 三倍),而「低成本 + 快速迭代」的 Robotaxi 若能突破監管限制與技術穩定性挑戰,仍值得審慎觀察其長期表現。

 

人形機器人 Optimus 仍在調整期,技術整合成觀察重點

作為特斯拉進軍機器人市場的大棋,Optimus 自 2021 年首次公開後即備受矚目。雖然截至目前仍無明確上市時程,恐難以達成馬斯克原先年產 5,000 到 10,000 台的目標,但從技術演進與潛在應用角度來看,Optimus 仍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 Optimus 正處於原型驗證與功能改進階段,並計畫整合自家模型 Grok 實現自然語言指令回應。雖然目前仍存在如馬達過熱、負載不足與續航力偏弱等挑戰,但特斯拉部門間共享資源的策略讓 Optimus 可以直接受益於 AI 感知、機器學習與 OTA 能力的進步。
至於競爭者如 Apptronik、Figure AI 也在積極推動人形機器人落地應用。Apptronik 的 Apollo 已可執行倉儲、物流等實用型任務,市場化進度目前略為領先。不過目前「通用人形機器人」仍需時間形成實際規模,因此特斯拉仍有整合技術、強化設計與擴展應用的機會。

 

挑戰關鍵支撐區,成長與修正交錯並存

特斯拉正同時面臨三項結構性挑戰:馬斯克的政治參與風險、Robotaxi 的商轉與安全卡關、以及 Optimus 的開發遞延和競爭壓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股價目前已回測前次馬斯克與川普翻臉導致重挫後的支撐區(約 285 美元),目前夜盤也出現初步止跌訊號。因此,若能守穩此區間且後續財報未出現重大利空,股價仍有望展開反彈;反之,若跌破支撐,則需提防恐慌性拋售與估值壓力的擴大。
整體而言,儘管短期風險與中期挑戰不可忽視,但特斯拉在 FSD、AI 模型與硬體整合上仍具備一定競爭力。投資人應觀察其能否在未來實現 Robotaxi 商業化與 Optimus 量產,採取不過度悲觀的態度,並審慎判斷是否能從危機中找回上行動能。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