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輝達股價偏多但逼近超買,短線追高需謹慎
進入 2025 年 7 月,輝達(NVDA)股價表現持續亮眼,自 6 月初約 $137 一路攀升至 7 月初的高點 $159,年初至今累計上漲已超過 17%。技術指標顯示出強勁動能。
10 日 EMA:目前為 $154.55,高於 50 日與 200 日 SMA,顯示短線多頭明確
MACD 指標:為正(6.52),柱狀圖亦維持正值,暗示買盤續強
RSI 值達 69.19:逼近超買區(70 以上),提示可能出現技術性回檔
整體而言,輝達目前處於技術多頭格局,但短線已有過熱跡象,投資人應注意回檔風險與追高壓力。
字節跳動斥資 70 億美元採購輝達晶片
7 月初,市場傳出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正計畫採購總額高達 70 億美元的輝達晶片,包括旗艦級 H100、新一代 Blackwell 架構的 B200 / GB200 晶片,以及針對中國市場設計的 H20 晶片。
這筆訂單不只是單一企業的採購行為,更揭示兩個重要訊號,一是 生成式 AI 應用落地速度超出市場預期,尤其是以短影音、推薦系統、數位人類為核心的巨量推論需求,持續推升高效能 GPU 出貨量。二是即使中國面臨美方的出口限制,企業仍願意提前囤貨並持續建設 AI 能力,顯示輝達的晶片仍是全球 AI 訓練與推論不可或缺的核心元件。
這筆交易於 7 月 3 日曝光後,也立即推升輝達股價單日漲幅接近 2%。投資人可視此為未來幾季營收與訂單展望的重要利多。
花旗上調輝達目標價至 $190
根據花旗(C)分析師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政府正掀起一波 「主權 AI 建設潮」,輝達幾乎「參與了所有主權級 AI 超級工廠的建設訂單」。因此花旗將輝達的目標價上調至 $190 美元,反映其在國家級 AI 發展中的地位已近乎壟斷。
花旗預估,全球 AI 計算總體市場(TAM)將在 2028 年達到 $5630 億美元,比過去預估值再上修 13%。而輝達在資料中心、GPU 晶片與網路交換器的滲透率仍在持續上升。
更值得注意的是,花旗分析師特別點出目前 AI 工廠建設的參考基準:每 10 萬名政府員工需搭配一台超級電腦或 1 萬顆 GPU,這樣的「基礎設施倍增公式」將使輝達的晶片出貨需求,在 2025–2028 年出現數倍成長。
Emerald AI 彈性用電測試成功,強化輝達在能源密集產業的競爭力
AI 工廠雖是下一波經濟成長引擎,但同時也帶來龐大的能源壓力。輝達投資的新創公司 Emerald AI,近日展示其「AI 資料中心能源調度平台」成果,在高峰負載期間可以讓 256 台 GPU 的電力消耗下降 25%,同時保持任務處理效能。
這項測試的意義在於解決當前美國與歐洲資料中心「無法即時上線」的電網瓶頸,並強化輝達 GPU 在「電網調度智慧化」場景的應用價值。同時也有助於 AI 工廠與可再生能源系統整合,推動永續科技基礎建設。這也意味著,Nvidia 的晶片不僅是 AI 智能核心,也成為能源效率與電網靈活性的助力。
輝達斥資數十億美元擴建以色列研發園區
輝達在 7 月 6 日也宣布將在以色列北部興建一座占地達 120 公畝、建築面積 18 萬平方公尺 的「科技超級園區」,預算高達數十億美元。此計畫將使輝達成為以色列最大私部門雇主,超越過去的霸主英特爾(INTC)。
這項布局具有三重意涵,一方面能夠提升研發能量,以色列將成為輝達四大產品線中的三條主線(CPU 中央處理器、Networking 網路晶片與交換器、DPU 資料處理單元)的開發基地;一方面能吸納人才,有報導指出輝達將進一步挖角包括英特爾(INTC)、微軟(MSFT)、谷歌(GOOG)等當地工程師;同時也抵禦供應鏈地緣政治風險,在美中科技戰升溫之際,加強對美國盟友區域的資源集中。
輝達選擇加碼以色列,不是因為這裡「沒風險」,而是因為在當前國際局勢下,這裡的「風險可控、利益巨大」— 比起中國、東南亞,甚至部分歐洲國家,輝達更願意把關鍵研發壓在自己信得過的盟友身上,而這也說明輝達的 AI 帝國正從「矽谷單一據點」邁向「全球多中心運營」的新階段。
基本面強、產業趨勢正旺,輝達長線仍有表現空間
因為輝達在 AI 晶片領域幾乎處於領先地位,加上財報數字強勁、營運表現亮眼,因此眾多華爾街分析師和機構都給出「強力買進」的評價,對其未來一至兩年的股價表現預測目標價介於 180 到 242 美元之間,市場仍然高度信心。
從第一季財報來看,輝達的營收年增率為 69%、季增為 12%,達到 441 億美元,主要是由 AI 和資料中心的需求所帶動成長,輝達也預測第二季營收將達 450 億美元(年增約 50%),略低於市場預期的 459 億美元,但財測中揭露,若無美國對中國的晶片限制,實際潛在營收應達 530 億美元。目前預計輝達第二季財報公佈日期為 2025 年 8 月 27 日 星期三交易盤後。
輝達在全球 AI 工廠、政府主權 AI 、智慧電網上都有所突破,在這場 AI 基礎設施大戰中,它依然是最值得關注的公司之一。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攜手 Accenture 推進 AI 應用,Palantir 能否繼續撐起高估值?
【美股焦點】胡塞襲擊商船引發以色列空襲,紅海緊張,油價升溫?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