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美國昨日公布 2 月 ISM 製造業指數從 50.9 下滑至 50.3,且低於市場預期的 50.5,其中,新訂單指數及就業指數都跌破 50 關卡,再度引發投資人對美國經濟的疑慮。另外,川普在記者會上表示加拿大與墨西哥無法就週二生效的關稅減免進行談判,且川普正式簽署對中國關稅的行政命令,將從 10% 加徵至 20%,導致市場避險情緒全面升高,美股賣壓出籠,主要指數全面下殺,終場幾乎收在最低。類股方面,扮演防禦角色的必需型消費品成為資金避風港表現最為突出,房地產類股因利率走低而逆勢走揚,反觀科技股跌幅最重,能源股則因油價疲軟而表現弱勢;個股方面,大型科技股受到整體避險情緒升高而承壓,科技七雄面走弱,其中輝達 (NVDA) 大跌近 8.7% 表現最差。
焦點新聞
總經
美國 2 月製造業活動趨緩,關稅影響成本與訂單減少
美國 2 月製造業活動接近停滯,ISM 製造業指數降至 50.3,低於市場預期,顯示訂單與就業持續萎縮。同時,原物料價格因關稅擔憂飆升,導致製造商面臨更高成本壓力。儘管標普全球 PMI 創 32 個月新高,但企業擔憂關稅影響,供應鏈中斷風險加劇,可能進一步削弱未來需求與經濟增長動能。
重點摘要
製造業指數下滑,顯示需求疲軟
2 月 ISM 製造業指數降至 50.3,低於預期的 50.6,且新訂單指數從 55.1 大幅降至 48.6,顯示需求萎縮。
就業與生產趨勢疲軟
就業指數跌至 47.6,為 9 個月來第 8 次萎縮,生產指數則小幅回落至 52.5,顯示企業對未來成長持謹慎態度。
關稅推升成本,通膨風險升高
價格指數從 54.9 飆升至 62.4,創 2022 年 6 月以來新高,原物料進口指數亦上升,顯示企業囤貨應對關稅影響,可能進一步推升通膨。
供應鏈壓力增加,交貨時間延長
供應商交貨指數升至 54.5,達 2021 年 9 月以來最大增幅,反映冬季天氣與貿易政策帶來的物流瓶頸。
企業對未來成長抱持疑慮
標普 PMI 雖升至 52.7,但企業囤貨行為可能使成長短暫,且關稅不確定性可能影響未來訂單與投資決策。
川普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加徵 25% 關稅,市場恐慌影響能源與汽車產業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加拿大與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 25% 關稅,3 月 4 日正式生效。市場對貿易戰升級感到恐慌,美股重挫,道瓊指數一度大跌 700 點。關稅措施不僅可能推升美國能源與汽車價格,也將影響北美供應鏈穩定,加拿大和墨西哥則準備祭出報復性關稅。業界警告,此舉將導致通膨升溫,並削弱經濟成長動能。
重點摘要
關稅衝擊能源市場,價格恐上升
美國煉油廠高度依賴加拿大進口原油,加徵 25% 關稅將推高汽油、電力與天然氣價格,直接影響美國消費者。
汽車產業成本飆升,價格上漲
分析指出,SUV 成本將上升至少 4,000 美元,電動車可能漲價 12,000 美元,嚴重影響汽車銷量與北美供應鏈穩定。
市場恐慌,美股大跌
受貿易戰擔憂影響,道瓊工業指數一度暴跌超過 700 點,S&P 500 指數下跌 1.76%,創 12 月以來最差單日表現。
加墨準備報復,貿易緊張升級
加拿大計劃對 1,550 億美元美國進口商品課徵 25% 關稅,墨西哥則可能祭出新一輪反制措施,加劇北美經濟不確定性。
通膨壓力加劇,聯準會政策受影響
關稅推升成本,可能導致美國通膨升溫,使聯準會更難實施降息政策,進一步影響經濟成長。
個股
台積電加碼投資 1,000 億美元擴大美國晶片製造,川普強調國安考量
台積電 (TSM) 宣布擴大在美投資 1,000 億美元,將在亞利桑那州新增 5 座先進晶圓廠,總投資額達 1,650 億美元。川普強調,這是確保美國半導體產業競爭力與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並再次批評《晶片法案》,強調將透過關稅手段促使晶片製造回流美國。與此同時,美股因川普確認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加徵 25% 關稅,出現劇烈震盪,科技與半導體股大跌。
重點摘要
台積電擴大美國投資,建立 5 座新廠
在既有 650 億美元投資基礎上,台積電宣布再投入 1,000 億美元,在美國建設先進晶圓廠與研發中心,支援 AI 與高效能運算需求。
川普強調晶片產業關乎國家安全
川普稱台灣「幾乎壟斷晶片生意」,並主張加徵晶片進口關稅,以強化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能力,減少對外依賴。
美股重挫,科技股與半導體股領跌
受貿易戰影響,道瓊指數大跌 650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超 4%,台積電 ADR 重挫逾 4%。
美國政府補貼助推半導體回流
台積電已獲美國 66 億美元補助,拜登政府推動《晶片法案》,提供 520 億美元資金吸引半導體企業設廠,但川普政府可能改變補貼策略。
美國積極吸引外資 AI 佈局
川普近期宣布多項 AI 投資,包括 OpenAI、甲骨文、蘋果等企業,顯示美國希望透過政策與資金,打造 AI 與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
新加坡查獲輾轉輸往中國的 Nvidia 晶片,美股 AI 板塊重挫
新加坡當局偵破一個暗中轉運 Nvidia (NVDA) AI 晶片至中國的供應鏈,並逮捕三名涉案人士。調查發現,部分美國製造的伺服器被發貨至馬來西亞,最終流向不明,市場對中國繞過美國出口管制的擔憂升高。此消息重創 AI 板塊,Nvidia 股價單日大跌近 8%,Super Micro (SMCI) 和 Dell (DELL) 亦大幅下挫。分析師警告,若 Nvidia 遭遇進一步出口限制,恐影響 40 億至 50 億美元營收。
重點摘要
新加坡查獲晶片走私,中美科技競爭升級
當局逮捕三名嫌疑人,指控其偽造 Nvidia 晶片最終目的地,伺服器經新加坡發貨至馬來西亞,可能最終流向中國。
Nvidia 營收結構引發關注
Nvidia 年報顯示,雖然新加坡佔其 2024 財年總營收 18%(約 240 億美元),但實際運往新加坡的產品僅佔 2%(約 4.73 億美元)。
美股 AI 板塊大跌,Nvidia 蒸發市值
受消息影響,Nvidia 股價暴跌 8%,2025 年以來累計跌幅達 14%,市值跌破 3 兆美元。Super Micro 下跌 11%,Dell 也跌約 6%。
分析師警告出口禁令風險
Mizuho 分析師預測,若美國加強對中國的 Nvidia 晶片出口禁令,將損失 40 億至 50 億美元的營收,影響未來增長動能。
中美 AI 競爭白熱化,供應鏈風險升高
隨著美中科技戰加劇,市場擔憂中國將尋找新途徑獲取高端 AI 晶片,可能進一步衝擊全球供應鏈與企業營收。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經濟數據持續傳出壞消息,加上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引起宏觀環境與市場情緒的不安,也是拖累美股的元凶。由於昨日的下殺跌破前一個交易日的反彈,修正可能尚未結束,後續恐還有低點,建議波段交易者應持續提高現金水位,短期建議多停看聽;長期投資者部分,因在股市修正後的風報比逐漸轉佳,可適度逢低買進,但因經濟出現轉壞的跡象,先小量布局較為安全。展望本週,週三美國 2 月 ISM 服務業 PMI、美國 2 月 ADP 就業人數、週五美國 2 月失業率、非農新增就業人數等數據值得關注,將為後續經濟及利率決策提供更多指引,對美股影響不容小覷。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PCE降溫,美股急彈!(2025.03.03)
【美股新聞】美烏礦產協議不歡而散,國防股震盪後回升
【美股新聞】DeepSeek公開AI運營成本數據,衝擊美國AI股價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