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解析
美國昨天公布 9 月 PCE 年增 2.1%,創 2021 年初以來最低,並接近聯準會 2% 通膨目標,市場預期下週 FOMC 降息一碼機率達 94%。此外,美國上週領取失業金人數下滑,顯示就業市場依舊穩健。然而大型科技股微軟 (MSFT)、Meta (META) 財報投資人並不買單,即使 AI 依舊強勁,仍未能帶動整體大盤。另一方面,中東局勢升溫,伊朗傳準備攻擊以色列,恐慌情緒蔓延,加上總統大選將近,美股主要指數盡墨,費半更是大跌超過 4%。
強勢類股
財報速覽
亞馬遜第三季財報超預期,AI 投資推動未來成長
亞馬遜 (AMZN) 第三季營收和獲利超預期,主要受雲端運算和廣告業務成長驅動。雖然 AWS 成長率低於主要競爭對手,資本支出創新高,顯示公司正加速 AI 和基礎建設投資。展望未來,亞馬遜預計 2024 年擴大資本支出,並持續專注於效率提升和成本削減策略。
重點摘要:
- 財報概況
每股盈餘 1.43 美元高於預期的 1.14 美元,營收達 1,588 億,超出市場預期的 1,563 億。 - 雲端業務穩定增長
AWS 收入 274 億美元,年增 19%,但低於微軟 Azure (33%) 和 Google Cloud (35%) 的成長幅度。 - 資本支出大幅增長
資本支出年增 81%,至 226 億美元,集中於數據中心和 AI 技術,Jassy 表示未來將持續增加投入。 - 廣告業務亮眼表現
廣告收入年增 19%,達 143 億美元,增速領先 Meta 和 Google。 - 財務展望與成本控管
預估 Q4 營收介於 1,815 億美元至 1,885 億美元,Jassy 對於 AI 的重視預計將提升公司長期價值。
蘋果第四季財報超出預期但受一次性稅費影響,股價承壓
蘋果 (AAPL) 第四季財報營收與調整後 EPS 超出預期,但一次性稅費拖累淨利,且大中華區營收低於市場預期。iPhone 15 銷售增長為公司帶來支撐,然而 Mac、iPad 及服務業務未達市場預期。展望未來,蘋果專注 AI 與服務增長,將逐步推動業務多元化。
重點摘要:
- 營收與獲利表現
營收達 949.3 億美元,調整後 EPS 為 1.64 美元,均超出市場預期。 - 一次性稅費與利潤壓力
因支付 102 億美元稅費,第四季淨利下滑至 147.3 億美元。 - iPhone 15 表現亮眼
iPhone 營收達 462.2 億美元,年增 6%,iPhone 15 貢獻顯著。 - 大中華區銷售疲弱
大中華區營收為 150.3 億美元,低於預期的 160.8 億美元,市場競爭加劇。 - AI 與服務業務展望
將推進 Apple Intelligence 的應用,增強服務業務增長,並預計 2025 Q1 毛利率達 46-47%。
Uber 第三季財報創紀錄營益,第四季展望略低於預期
Uber (UBER) 第三季的營收和營益表現超出市場預期,並達到歷史新高,顯示出業務成長的韌性。然而,預訂量成長放緩反映出乘客偏向大眾運輸的趨勢,且第四季展望略低於市場預估,預示出短期成長挑戰。該公司未來將專注於市場擴展及提升消費者滲透率,以期望增強用戶黏著度和持續增長。
重點摘要:
- 第三季財報亮眼
營收年增 20% 至 111.9 億美元,淨利 26 億美元,每股獲利超預期達 1.20 美元,EBITDA 年增 55%。 - 業務表現分項
叫車業務增 26% 至 64 億美元,外送增 18% 至 34.7 億美元,貨運業務微增 2% 至 13.1 億美元。 - 用戶活躍度提升
月活用戶數達 1.61 億人次,年增 13%,顯示用戶活躍度穩健成長。 - 第四季財測略低於預期
預計 Q4 預訂量 427.5-442.5 億美元,中值略低於市場預期,EBITDA 介於 17.8 至 18.8 億美元。 - 市場擴張與會員增長
Uber One 會員年增 70%,達 2,500 萬,用戶每月消費額為非會員 3 倍,反映其忠誠度計畫的成效。
英特爾第三季營收超預期,但重組費用拖累獲利,第四季業務展望樂觀
儘管重組費用大幅壓縮英特爾 (INTC) 第三季利潤,該公司仍表現出預期以上的營收增長,尤其是資料中心和 AI 業務。展望第四季,英特爾提高營收指引,並透露 18A 製程已獲得新客戶,有望逐步改善毛利率及財務表現。
重點摘要:
- 第三季營收與獲利概況
營收達 132.8 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但每股虧損 0.46 美元,受重組費用影響顯著。 - AI 與資料中心業務增長
資料中心與 AI 營收達 33.5 億美元,年增 9%,且超出預期,顯示 AI 晶片需求潛力。 - 晶圓代工業務挑戰
晶圓代工業務營收下降 8%,虧損擴大至 58 億美元,因重組成本與虧損的財務影響。 - 第四季營收與毛利率展望
預計 Q4 營收 133-143 億美元,毛利率回升至 39.5%,略高於市場預期。 - 華爾街評價
分析師對英特爾短期內能轉向 AI 晶片市場持樂觀態度,預期公司將改善毛利率並增強財務穩定性。
焦點新聞
總經
美國9月PCE物價指數年增速創新低,Fed降息步調不變
9月美國PCE物價指數年增速創2021年初以來新低,顯示通膨降溫,但核心PCE物價月增0.3%,為今年4月以來最大,反映服務價格壓力上升。儘管如此,Fed仍將專注於穩定就業市場,預期在年底前降息的步調不變。
重點摘要:
- 通膨指標趨穩
9月PCE物價指數年增2.1%,創2021年以來新低,核心PCE年增2.7%,反映服務價格壓力仍存。 - 消費持續增長
9月個人支出月增0.5%,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韌性強,商品支出成長尤為顯著。 - 收入增長但儲蓄下降
9月個人收入月增0.3%,但儲蓄率降至4.6%,顯示消費依賴儲蓄支撐。 - Fed政策預期
市場預計11、12月各降息25個基點,符合Fed關注就業的政策路徑。 - 利率與消費前景
儲蓄下降可能支撐短期消費,持續觀察利率變動對消費支出的影響。
美國初領失業金人數降至五個月新低,顯示就業市場回穩
截至10月26日當周,美國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21.6萬人,為五個月來新低,顯示颶風影響消退後,就業市場有所回穩。然而,波音持續的罷工和企業裁員計劃可能對未來就業趨勢帶來挑戰。
重點摘要:
- 初領失業金人數下降
截至10月26日當周,經季節性調整後的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為21.6萬人,低於市場預期的22.9萬人,較前值減少1.2萬人,創五個月新低。 - 續領失業金人數減少
截至10月19日當周,經調整後的續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為186.2萬人,低於市場預期的189萬人,較前值減少2.6萬人。 - 颶風影響消退
此前,颶風「海倫」和「密爾頓」導致初領失業金人數波動,隨著影響消退,數據趨於穩定。 - 企業裁員計劃增加
職業介紹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報告指出,10月份美國雇主宣布裁員近55,600人,其中波音計劃裁員17,000人,顯示企業對未來經濟前景的謹慎態度。 - 招聘計劃減少
截至目前,2024年的招聘計劃約為750,300人,為自2016年以來新低,反映出企業在招聘方面的保守策略。
產業
韓國半導體產業降溫趨勢顯現,庫存減少、需求疲弱
韓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人工智慧需求推動下經歷繁榮,但近期數據顯示產業增長放緩,尤其是記憶體晶片需求見頂,產量下降、庫存快速消耗。三星電子最新財報佐證產業降溫,且公司也預期需求疲弱趨勢持續。半導體產業或面臨重新調整的階段,未來發展須密切關注。
重點摘要:
- 產量逆轉:
9 月韓國半導體產量年減 3%,與上月的 11% 增幅形成強烈對比,顯示需求放緩。 - 發貨量降幅顯著:
半導體發貨量增幅從 8 月的 17% 驟降至 0.7%,反映市場需求減少。 - 庫存快速消耗:
庫存水準下降 41.5%,庫存快速消耗意味未來可能面臨供應調整。 - 三星財報警訊:
三星半導體部門營益不及預期,主要因高階晶片銷售延遲及中國競爭加劇。 - 展望需求趨勢:
三星預期需求疲弱持續,半導體產業可能進入降溫期。
OpenAI新增搜尋功能,加速AI搜尋市場競爭
OpenAI在ChatGPT中引入搜尋引擎功能,使其更接近與微軟和Google等巨頭競爭。該功能結合新聞和數據供應商,提升使用者查詢的便捷性,並能處理最新新聞和即時資訊。此舉或加速OpenAI在AI和搜尋市場中的佔有率,但也面臨生成錯誤答案的風險,尤其是涉及重大事件和選舉資訊時。
重點摘要:
- 強化搜尋功能:
ChatGPT新添搜尋引擎功能,提供即時比賽、股票、新聞、天氣等資訊,競爭直指Google與微軟。 - 媒體合作網絡廣泛:
OpenAI與多家全球媒體合作,增加內容豐富性,來源包括美聯社、路透、《金融時報》等。 - 便捷對話式查詢體驗:
使用者可以在對話中搜索並跟進問題,無需多次點擊和篩選,提升使用者體驗。 - 未來擴展計劃:
此功能目前開放給Plus和Team用戶,預計未來幾周內將擴展至企業及教育用戶,並於未來幾個月向免費用戶開放。 - 風險與挑戰:
生成式AI搜尋功能存在回答錯誤風險,尤其在選舉等敏感信息中,OpenAI強調用戶應參考官方資訊源。
放大鏡觀點
大型科技股財報表現不差,但依舊未能提振股市繼續走揚,隱含先前樂觀預期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以及未來的展望並不讓人驚喜,導致上漲難度加大。另外,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中東局勢影響市場情緒,加上股價位階高,建議維持停看聽,逢低布局方式操作較為安全。
經濟方面則持續確認通膨下降趨勢、就業狀況及消費力道,可關注今日美國 10 月失業率、非農就業人數、平均每小時工資月率,以及 10 月 ISM 製造業 PMI。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超微暴跌,費半大跌逾3%!(2024.10.31)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