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週一的美股收盤讓人看得膽戰心驚:早盤全面重挫,尾盤卻又戲劇性拉回,道瓊工業指數(DJIA)最終反彈逾400點,標普500(S&P 500)小漲0.55%,但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Nasdaq)仍下跌0.14%。這波震盪背後的導火線,是川普即將在4月2日公布的「全面性報復性關稅」政策,傳出將針對「所有國家」,不再只鎖定中俄。
這不是川普第一次以關稅震撼全球,但這次的影響範圍與深度,可能比過去更加致命。高利率環境下的企業早已元氣大傷,如今又碰上貿易風暴,市場開始意識到——這可能不是短線風險,而是新一輪經濟衰退的起點。
關稅陰影為何值得你我緊張?
從消費電子到汽車、原物料、半導體,幾乎每一個美股產業都深度倚賴全球供應鏈。若川普政策真的落地,各國可能報復性加稅,美企的進出口成本勢必飆升。
你可以想像一個畫面:一支原本美金999的 iPhone,因關稅、運費雙漲,最後在台灣開賣價格逼近新台幣四萬五。你會買單嗎?這正是市場擔心的——當商品賣不動,營收自然跟著掉,企業利潤縮水,對股價就是連鎖打擊。
這也是為什麼E*Trade分析師說得直白:就算這週有非農就業報告,市場也只關心「關稅怎麼走」。
數據全面走弱,資金轉向避險
雖然道瓊拉尾盤,但那是因為一些「抗關稅股」如可口可樂 (KO)、聯合健康 (UNH)、Verizon (VZ) 撐場面。但實際上,標普500一度跌至本月低點附近,那斯達克更是持續創下今年第四差的季度表現,Q1下跌超過11.5%。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訊號是:美債殖利率下滑、金價飆新高至每盎司 3,115 美元,VIX恐慌指數也暴升至近24,這些都是典型的「避險情緒升溫」訊號。市場在說什麼?——投資人不再相信科技股能撐住局勢,開始跑去買黃金和債券。
川普關稅不只打擊美國,也讓全球跟著發抖
亞股與歐股同步下跌,日本日經指數重挫超過4%,歐洲Stoxx 600與英國FTSE 100也皆收黑。尤其川普打算再加碼針對汽車關稅,讓日本與德國汽車類股首當其衝。這意味著:不只是美股,全球市場都在「預支恐慌」。
你可能會問:關稅還沒真的宣布,市場幹嘛先跌?因為資金總是提前布局,特別是在經濟已經顯現疲態的時候。高通膨、消費疲弱、ISM製造業指數萎縮,再加上這波關稅風暴——市場擔心的,不是短期風險,而是系統性衰退的開始。
當雷聲響起,信貸市場出現裂痕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直被視為「經濟煤礦金絲雀」的高槓桿貸款市場,開始搖搖欲墜。S&P/LSTA槓桿貸款指數近期跌破96,創下去年8月以來新低。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觀察,這個市場若跌到85,通常意味著信用緊縮與大規模違約的開端。而現在,即使市場預期降息,貸款市場仍提前崩滑,顯示借貸端的壓力越來越大。這波壓力最集中在基礎產業,如化工與塑膠原料製造商,最慘的是 Vibrantz Technologies 的 7.56 億美元貸款,已成市場焦點。
Moderna (MRNA) 另類重挫,政治干預風險再度升高
除了關稅陰影,美股本週另一則震撼是:Moderna (MRNA) 因FDA高層人事變動、與川普政府的公衛政策路線不合,股價盤前重挫逾11%。這提醒我們,川普若重掌大權,不只是經貿,連生技、公衛、能源等政策,也將大幅轉彎。這對整個醫療類股,甚至ARKK這類創新科技ETF,都可能產生長線結構性風險。
投資人該怎麼應對這場「預期中的風暴」?
若你是短線交易者,未來幾天波動只會更劇烈,建議緊盯VIX、黃金、與高槓桿貸款指數的走勢。若你是長線投資人,則應重新檢視持股中是否過度集中於易受政治與關稅影響的產業。
目前看來,避險資產如公債ETF(如TLT)、防禦性股(如UNH、KO)會是短期保命工具。但長線而言,關鍵仍在於「是否真有實體經濟數據出現反轉」,以及「川普政策是否會軟著陸」。
接下來應該觀察哪些指標?
4月2日川普正式公布的關稅內容:是廣泛性?還是針對個別產業?會否留有轉圜空間?
4月非農就業數據:若也轉弱,可能加速經濟下行預期。
金價與美債殖利率走勢:是否持續反映避險需求升溫?
高槓桿貸款市場的指數是否跌向85關鍵點?
科技股是否持續弱勢?尤其是TSLA、NVDA等高估值代表股
延伸閱讀:
【美股新聞】輝達股價重挫21%,是AI泡沫化,還是絕佳買點?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