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Meta 股價創新高,AI 撐起廣告帝國新未來

Meta 股價創新高,AI 贏家逐漸浮現

2025 年以來,科技七雄「Magnificent 7」出現明顯分化,而 Meta Platforms(META)穩坐 AI 贏家寶座。年初至今,Meta 的股價已上漲逾 20%,超過微軟(MSFT)與蘋果(AAPPL),並在 7 月初一度創下歷史新高 738.09 美元,市值逼近 2 兆美元。

推動股價上行的關鍵,在於 Meta 正迅速從社群平台公司轉型為 AI 技術驅動的廣告公司。AI 在 Meta 的地位不再只是輔助角色,轉而變成未來營收成長的核心引擎。這場轉型,不只是對抗 ChatGPT、Claude、Gemini 等大語言模型,也是在廣告、使用者互動與 AI 模型發展三線並進的全面戰爭。

從元宇宙虧損到 AI 超級實驗室

Meta 過去幾年在元宇宙(Reality Labs)部門的巨額投資,至今已累計虧損約 700 億美元。面對市場質疑,祖克柏(Mark Elliot Zuckerberg)選擇徹底轉向,把公司資源與人力集中投入 AI 領域。

2024 年底起,Meta 成立了 「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由 Scale AI 前執行長 Alexandr Wang 領軍,並大舉挖角來自 OpenAI、DeepMind、Anthropic 的明星研究員,開出高達 1 億美元薪資搶 AI 人才,正式引發矽谷人才保衛戰。

同時,Meta 砸下 148 億美元投資 Scale AI,持有其 49% 股份,加上與 Constellation Energy 簽訂 20 年核能協議,自建算力與能源供應鏈,展現從能源、算力、人才到應用的 AI 全面布局野心。

AI 如何強化 Meta 的商業模式?

Meta 的 AI 策略不只是燒錢訓練 LLM 模型,而是直接作用於其商業模式核心——廣告與內容變現。Meta 在 2024 年 Q1 財報中,繳出 423 億美元營收與 166 億淨利的亮眼成績,廣告業務占比超過九成。這一切背後,靠的是 AI 驅動的推薦系統與自動廣告生成工具。

最新推出的 Meta AI App,是與 ChatGPT、Claude、Gemini 正面交鋒的產品。Meta AI App 採用 Llama 4 模型,支援語音對話與「Discover」社群功能,祖克柏預期 2025 年底前用戶可突破 10 億人次。此外,AI 工具也將協助企業用戶自行生成廣告文案、影片與互動式素材,強化廣告效率。

從使用者、內容創作者到企業客戶,Meta 全面導入 AI,不僅追求技術創新,更意圖改寫整個內容生成與傳播的運作邏輯,推動一場深層次的「平台型變革」。

外部挑戰與風險,面對歐盟制裁與 LLM 質疑的雙重夾擊

然而,Meta 的 AI 崛起之路並非毫無阻礙。

首先是監管風險升高。因違反歐盟數位市場法(DMA)中關於廣告追蹤與用戶隱私的規定,Meta 恐面臨每日 2500 萬歐元罰款,全年最高罰款可達年營收 5%。同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 的反壟斷案也即將進入最終審理,為其廣告業務帶來法律上的不確定性。

其次是技術發展進度受挫。原定於 4 月發表的旗艦語言模型「Llama Behemoth」延至秋季,引發內部對進度與效能的疑慮。更有爭議的是,Meta 被揭露向 Chatbot Arena 提交的測試模型與實際釋出版本不同,遭質疑「調分作弊」。這些事件對 Meta 品牌信任與開源社群合作帶來實質挑戰,也讓投資人對其技術力能否超車 OpenAI、Anthropic、Google 等大型語言模型領先者們保持觀望。

市場買單 Meta 的佈局,但估值續漲關鍵仍是 AI 變現力

在這波 AI 投資熱潮中,Meta 透過積極的資本支出與技術佈局重新獲得市場青睞。目前其本益比為 28.04 倍,與其他 Magnificent 7 成員相比尚未過熱,加上公司擁有充沛現金流,為投資人提供了相對穩健的估值支撐。

不過,這場 AI 轉型並非毫無挑戰。旗艦語言模型 Llama Behemoth 延後推出,對監管機構的持續抗衡仍在升溫,廣告主力業務亦面臨來自演算法透明度與用戶隱私的雙重壓力。儘管市場目前對 Meta 抱持高度期待,但真正能推動估值進一步重估的關鍵,仍在於能否將 AI 技術轉化為可規模化、可變現的產品收入。

在 Llama Behemoth 尚未正式亮相、Meta AI App 的用戶黏著度仍有待驗證的情況下,AI 能否有效強化其廣告變現能力、維持雙位數的營收成長,將成為決定 Meta 是否能站穩高檔、甚至重新定義其成長軌跡的關鍵。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胡塞襲擊商船引發以色列空襲,紅海緊張,油價升溫?

【美股焦點】亞馬遜會員日準備開跑,這次還能點燃股價嗎?

【美股本週焦點】關稅死線、FOMC會議記錄、亞馬遜會員日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