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股盤前】關稅通膨與Fed主席人事齊發酵 美股期貨高檔觀望(2025.08.14)
風險與催化並陳,盤前情緒偏向觀望,
台灣時間週四,美股在標普與那斯達克連創新高後進入整固,市場焦點回到關稅引發的通膨再加壓與聯準會主席人事變數。期貨指數於高檔小幅震盪,投資人關注政策與通膨路徑對評價面的牽引,科技與景氣循環類股短線分歧加大。
通膨降溫與關稅抬頭拉鋸,壓抑風險偏好,
最新CPI較預期降溫有助舒緩利率壓力,但華爾街主流觀點開始聚焦關稅傳導效應。多家機構評估近期二月與四月關稅輪次逐步反映到零售端,核心通膨回落趨勢面臨挑戰,使降息節奏與終點利率的不確定性升溫,推動盤前資金轉趨謹慎。
華爾街對關稅通膨形成共識,高盛研究獲同業呼應,
Goldman Sachs(高盛,GS)重申關稅成本終端轉嫁比例提高的研究結論,認為消費者後續可能承擔主要負擔。UBS(瑞銀集團,UBS)指出核心通膨的下行趨勢出現中斷跡象,JPMorgan Chase(摩根大通,JPM)亦估算關稅對通膨累積貢獻約1至1.5個百分點,部分影響已經發生。政策面與數據面的落差,成為今日盤前最大的變數。
政策不確定延伸至Fed人事,利率前景解讀更複雜,
市場消息稱川普正考慮11位聯準會主席人選,名單涵蓋現任聯準會官員、前布希政府經濟顧問、Jefferies(傑富瑞,JEF)首席市場策略師David Zervos與BlackRock(貝萊德,BLK)固定收益負責人Rick Rieder等。人事傾向牽動貨幣政策風格與通膨容忍度,市場對長端利率與金融條件的敏感度上升。
歷史新高後技術面偏強,短線動能與基本面交織,
台灣時間週三,美股三大指數同步走高,標普500與那斯達克再創收盤新高,道瓊亦收紅。娛樂傳媒合併題材股盤中勁揚逾三成,強化風險食慾。不過亞太股市週四普遍回跌,歐股Stoxx Europe 600指數上漲0.54%,跨區背離使開盤前的美股情緒偏向高檔換手。
期貨高檔整理與量能趨緩,盤前交易聚焦權值與題材,
道瓊、標普500與那斯達克100期貨在平盤附近窄幅波動,投資人持續評估關稅通膨對企業毛利與估值的壓力。權值科技與景氣循環類股在歷史高檔下出現輪動跡象,盤前成交以大型權值與政策題材為主,量能相對謹慎。
AI題材出現人事消息,對板塊情緒影響有限,
馬斯克旗下xAI共同創辦人Igor Babuschkin離任,轉向投入支持AI安全研究與新創投資。市場解讀為公司長期人才與生態布局的正常演進,對美股AI主線的基本面不構成立即性衝擊,盤前焦點仍放在雲端資本支出與生成式AI落地進度。
大型科技與白宮互動升溫,供應鏈與關稅風險再平衡,
Nvidia(輝達,NVDA)、Advanced Micro Devices(超微,AMD)與Apple(蘋果,AAPL)近期與白宮就關稅環境與產業投資展開更密切互動,意在爭取較為友善的關稅待遇。此舉凸顯龍頭企業積極透過在地化投資與長約策略降低成本波動,半導體與硬體族群的邊際影響與產地配置備受關注。
券商觀點分化加劇板塊輪動,軟體族群情緒回穩,
在關稅與通膨討論升溫之際,摩根士丹利對一檔大型軟體股轉趨正向,認為前期因財測保守引發的回跌創造了更佳進場時點。雖未改變板塊基本面趨勢,但有助修復高品質軟體資產的風險溢價,成為盤前軟體與雲端族群的情緒支撐。
通膨與政策路徑牽動利率敏感族群,選股回歸現金流品質,
若關稅通膨持續滲透,零售與耐久財、對進口依賴度較高的硬體與汽車鏈可能面臨成本壓力;金融族群則關注長短天期利差與信用需求變化。投資人聚焦能見度與自由現金流穩健的資產,並評估企業定價權是否足以對沖成本上升。
國際面訊號交錯,短線看政策長線看生產力,
亞股回跌對風險偏好帶來牽制,歐股溫和走升反映對企業獲利的韌性預期。美股在創高後仍面對政策與通膨的不確定,惟AI驅動的生產力循環與美企資本支出動能尚存。盤前整體定調為高檔震盪,觀望關稅通膨傳導速度與聯準會人事動態對利率曲線的實質影響。
今日關注與風險提示,
盤前焦點集中於關稅通膨對企業毛利的傳導、Fed主席人事對政策框架的影響,以及大型科技與白宮互動的後續細節。指數於歷史高位的風險回報吸引力下降,市場更依賴實質數據與公司訊息驗證基本面,短線波動度可能維持在偏高區間。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