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福特財政季度劃分方式:25Q1為2025年1至3月、25Q2為2025年4至6月,依此類推。
福特(F)第二季財報優於預期,營收達 502 億美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也優於先前預估的 439 億美元,季增 23.3%、年增5%。調整後 EPS 為 0.37 美元,略高於預期的 0.33 美元,亦較第一季 0.14 美元大幅提升,但年減仍約兩成,顯示年度獲利動能仍受壓抑。調整後 EBIT 為21億美元,已反映約 8 億美元的關稅成本,EBIT 利潤率為 4.3%,較去年同期下滑 1.5%,反映出儘管營收強勁成長,但在電動車虧損、關稅與召回成本壓力下,獲利仍面臨挑戰。
福特百年品牌聚焦三大事業,轉型腳步持續推進
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mpany, F)創立於1903年,總部位於密西根州迪爾伯恩,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商之一,也是美國汽車產業的重要代表。公司旗下產品涵蓋乘用車、皮卡與商用車,並積極發展電動車與輔助駕駛技術。福特以F-Series皮卡、Mustang跑車與Transit商用車聞名於全球。
近年來,福特持續推動營運重組,聚焦於三大核心事業群,Ford Blue(傳統燃油車與混合動力車業務)、Ford Pro(商用車與車隊服務)、Model e(純電動車與軟體平台)。其中,Ford Blue 為福特傳統核心事業,除傳統燃油車研發與銷售,也涵蓋F-150 Hybrid與Maverick Hybrid等熱銷混合動力皮卡車款。
福特第二季營收創高,然Blue部門表現仍低靡
福特(F)於 7 月 30 日公布 2025 年第二季財報,營收達 502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優於先前預估的 439 億美元,並較第一季的 407 億美元季增 23.3%、年增 5%。調整後 EPS 為 0.37 美元,同樣高於預期的 0.33 美元,亦明顯優於第一季的 0.14 美元,但較去年同期仍小幅下滑約 0.1 美元。調整後 EBIT 為 21 億美元,其中已包含 8 億美元關稅相關成本,代表若排除此因素,核心營運獲利實際可達 29 億美元。惟在關稅、召回費用與電動車虧損影響下,調整後 EBIT 利潤率為 4.3%,較去年同期下滑 1.5%,但較第一季的2.5%已大幅回升,接近 2024 整年平均約 5.5% 水準。若分部門來看,
Ford Blue(傳統油電車部門)營收為 258 億美元,年減 3%,EBIT 為 6.61 億美元,明顯高於第一季的 9600 萬美元,整體利潤回升主要來自定價提升、市佔率擴大與成本改善,但去年 F-150 系列皮卡改款須作庫存去化,加上關稅成本影響,使部門獲利仍低於預期,且已連續兩季下滑。
Model e(電動車部門)營收翻倍至 24 億美元,但 EBIT 為 -13 億美元,較第一季虧損再增加約 4.5 億美元,虧損主因包括關稅成本、電池廠建置與次世代電動車投資,但若排除關稅因素,Mustang Mach-E 與 F-150 Lightning 毛利率已有改善。
Ford Pro(商用車與車隊解決方案)營收為 188 億美元,高於預估的 164 億美元,季增約 23.7%,年增超過20%;EBIT 為23億美元,略低於預期的 23.5 億美元,但仍較第一季的 13.1 億美元大幅成長 75%,EBIT 利潤率亦提升至 12.3%。主因軟體與實體服務營收貢獻逐步放大,訂閱數突破 75.7 萬戶,年增 24%,為目前福特主要的獲利引擎。
整體而言,福特第二季營收創下新高,反映出混合動力車銷售與商用車部門的穩健表現,部分抵銷了電動車虧損與關稅成本帶來的壓力。Ford Pro 部門具有跨車輛、軟體和服務的多元化收入繼續穩坐福特最大獲利引擎,Model e 電車部門雖營收倍增但仍深陷虧損,Ford Blue 部門則受惠於皮卡與 SUV市場占比上升約1.7% 至 14.2%,帶動獲利上升。
2025獲利下修,聚焦Pro部門與關稅政策應對
福特在第二季財報電話會議中宣布重啟2025財測,預估全年調整後 EBIT 為65 億至 75 億美元,較年初的 75 至 85 億美元下修,但已計入約 20 億美元的關稅成本影響。全年自由現金流預估為 35 至 45 億美元,資本支出則維持第一季財測時公告之 85~90 億美元的高位 90 億美元。財務長 Sherry House 指出,下半年成長動能將來自製造效率提升有效的成本降低與保固支出下降,預期這些改善可延續至 2026 年。
在營運策略上,福特明確指出Ford Pro 部門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重心。執行長 Jim Farley 表示,Ford Pro 是目前成長最快、毛利率最高的部門,不僅受惠於商用車穩定需求,更因軟體與車隊服務貢獻日益擴大,成為推動長期獲利增長的引擎。公司未來將持續加碼投資此領域,拓展軟體平台、訂閱制與遠端維修等高附加價值服務。
此外,面對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福特強調已與政府保持密切對話,期望未來能降低對關稅的支出,特別在與日本與歐盟的貿易協議達成後,福特需要積極爭取更具競爭力的產業條件。此外,福特也因其高比例的美國本地製造與垂直整合供應鏈,在美國車廠中佔有優勢,相較於通用(GM)等較依賴進口的同業受到的關稅衝擊更小,有助於維持較低成本增加競爭力。(福特第二季受關稅衝擊金額為 8 億美元;通用則為 11 億美元。)
營運調整初見成效,股價回落等待布局時機
總結福特第二季財報,整體營運展現韌性,在 Ford Pro 部門持續貢獻獲利、混合動力銷售持續放量的支撐下,營收創歷史新高、每股盈餘優於預期,並重啟全年財測重建市場信心。雖然關稅與Model e 部門虧損仍對獲利形成壓力,但福特已逐步調整產品組合,下半年預期營運改善,將採取如製造效率提升、保固成本下降等措施,並於法說會釋出對 2026 年更為樂觀的展望。
福特目前股價為 10.87 美元,對應市場預估2025、2026 年 EPS 分別為 1.13、 1.41 美元的情境下,福特的預估本益比約為 7.7 倍至 9.6倍區間,略高於過去 5 年均值的 7.65 倍,也高於同業通用汽車(GM)的 5.69 倍、斯泰蘭蒂斯(STLA)的 5.06 倍。考量下半年除汽車關稅外仍有鋼鋁關稅等不確定性因素,建議投資人可等待股價回落至預估本益比區間下緣約 10.8 美元以下時分批布局,將有望取得更佳的風險報酬比。
【美股焦點】關稅大限最後倒數!韓跟進15%稅率,印、巴恐成最大輸家?
【美股焦點】關稅風暴下的機會與風險!藥廠承壓,軍工、能源有望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