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FOMC 利率連五凍,降息預期恐再延後?

圖/Shutterstock

FOMC 按兵不動,政策轉折尚待確認

美國聯準會於台灣時間 7 月 30 日凌晨 2 點舉行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中,決議將基準利率保持在 4.25% 至 4.50% 區間,這是今年以來第五次維持利率水準。會議結果符合市場預期,也凸顯聯準會對於啟動降息循環仍採取高度審慎態度,尚未釋出明確訊號。
FOMC 隸屬於聯準會(類似於台灣央行),是負責制定美國貨幣政策的決策機構,擁有調整利率及執行公開市場操作等權限。這些決策會直接影響資金成本與金融市場流動性,進而牽動企業投資、消費支出與整體經濟動能。因此,FOMC 每次利率會議的決議與發言,對全球資本市場的脈動都具有高度影響。

 

鮑爾仍持中性立場,然聯準會面臨多重變數

在本次會後的記者會中,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對經濟前景仍持審慎觀望態度。他指出,儘管上半年經濟活動呈現「溫和放緩」,但整體勞動市場並未出現明顯惡化,且通膨水位仍略高。鮑爾發言顯示聯準會當前更傾向等待明確數據,並避免過早調整利率可能帶來的風險。
然而,外部壓力正成為決策的不確定因子。首先,川普將持續對聯準會施加「立即降息」的壓力,且其新一波關稅措施亦於近期陸續出爐。儘管鮑爾強調「目前仍不確定關稅是否將對物價造成長期壓力」,但他也坦承這是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一項關鍵變數。此外,市場關注的聯準會意見分歧也在本次會議中正式浮現。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與沃勒(Christopher Waller)皆投下反對票,主張應立即降息 1 碼(25 個基點)。這是自 1993 年以來首次在會議中出現兩名理事「倒戈」,反映聯準會內部對利率水準的異議正逐步擴大,若未來經濟轉弱,降息陣營的影響力可能進一步放大。

 

短期預期大幅修正,年內降息仍為主軸

根據 FedWatch,9 月降息 1 碼的機率已由會前的 63% 驟降至 41%,反映市場對聯準會短期內啟動寬鬆政策的期待大幅降溫。然而,「年內降息」的主軸並未因此受挫,目前預期 10 月啟動降息的機率為 64%,而 12 月更上升至 86%,凸顯市場仍認為聯準會將於年底前開啟寬鬆政策。簡而言之,即使降息預期時間點延後,整體政策方向仍偏向寬鬆,為風險資產保留了回升空間。
短線而言,資本市場將從「預期落空」過渡至等待階段。股市在此期間可能陷入高檔震盪的整理格局,而債市在缺乏明確降息訊號之前,價格的上行動能將可能暫時趨緩。不過,隨著未來市場對聯準會政策轉向的信心再度升溫,或將有助於重新點燃「降息交易」。整體而言,投資人應靈活調整節奏,同時保留適度防禦性資產,以因應高波動下的輪動行情。

 

經濟數據未達標準,降息尚缺明確訊號

回顧本次會議前後公布的幾項關鍵數據(可同步參考【美股焦點】FOMC 壓力漸增,降息預期升溫下該如何布局?),雖有部分指標出現轉折,但目前水準不足以支持聯準會立即啟動降息:
  1. 核心 PCE 年增率回落,但距目標尚有距離
    第二季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Core PCE)年增率為 2.5%(預期 2.4%),較第一季的 3.5% 明顯回落,顯示價格壓力較高峰期已有緩解。然而,若觀察過去半年,平均核心 PCE 仍高於聯準會 2% 的目標,特別是房租、保險與服務等方面未見明顯鬆動,使聯準會在通膨方面仍保持謹慎態度。
  2. 非農就業強彈,勞動市場尚未鬆動
    7 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達 10.4 萬(預期 7.7 萬),較上月修正後的 -2.3 萬明顯反彈,顯示美國勞動市場仍具韌性。在就業結構尚未出現明顯惡化的背景下,聯準會暫無透過降息來支撐就業動能的迫切需求。
  3. 第二季 GDP 回溫,展現短線成長動能
    第二季 GDP 季增年率達 3.0%(預期 2.5%),相較第一季的 -0.5% 明顯回溫。雖然排除庫存與政府支出後的「國內最終需求」在上半年平均僅增長 1.65%,但此數值仍與長期均值接近,短期內不構成急迫降息的條件。
展望未來,聯準會將持續視數據調整步伐,未來的核心 CPI 與 PCE 將是觀察通膨趨勢的關鍵,而非農與失業率將透露勞動市場是否降溫。此外,8 月底的 Jackson Hole 年會也可能釋出未來政策動向的指引。整體而言,儘管年底前降息值得期待,但聯準會在短期內仍將以數據觀察作為策略主軸。
 

降息行情尚未啟動,風險投資靜待良機

綜合本次 FOMC 會議結果與近期公布的就業、通膨等數據,美國經濟仍維持「未達明確降息條件」的態勢,聯準會選擇按兵不動也反映其對經濟前景的審慎預期。然而,除了經濟數據之外,內部意見分歧與政策壓力也可能成為影響後續降息時點的變數。因此,對投資人而言,此刻最重要的策略並非押注方向,而是保持良好的因應能力。
若未來如預期啟動降息,股市有望迎來一段評價調升行情,投資上可聚焦於 AI 應用與雲端基礎建設等具備成長題材的企業。此外,長天期美債將產生潛在資本利得空間,對穩健型資產配置者將更具吸引力。總結來說,在行情變化多端的時刻,投資人應加強重視資產配置的彈性,適度平衡成長與防禦部位,才能掌握潛在機會並守住基本盤。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關稅大限最後倒數!韓跟進15%稅率,印、巴恐成最大輸家?

【美股焦點】關稅風暴下的機會與風險!藥廠承壓,軍工、能源有望受惠?

【美股焦點】FOMC 壓力漸增,降息預期升溫下該如何布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