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放大鏡短評
Waymo在2024年取得多項里程碑,包括完成超過500萬次自動駕駛行程、計劃進軍更多美國城市。不過由於Waymo目前尚未大規模貢獻營收,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仍需時間驗證,因此短期間對於Alphabet(GOOGL)股價的提振可能有限。另一方面,自駕車市場仍面臨監管挑戰與高額研發成本,這些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投資者對該業務的長期回報抱有保守態度。
不過全球共乘市場規模龐大,未來成長潛力可觀,而Waymo作為市場的先進者,在自駕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將為Alphabet在共乘市場爭取更多市占率。雖然Waymo的收入相較於Alphabet的營業收入占比不大,影響EPS成長的幅度不明顯,但自駕車題材有助於評價的調升。目前Waymo需要在更多城市營運才能將獲利翻正,過程中會受到安全性和監管的挑戰,因此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發揮自駕車業務的長期價值。
新聞資訊
共乘市場潛力無限,成長動能驚人
研究機構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指出,全球共乘市場預估將從2024年的1,230.8億美元快速成長至2032年的4,800.9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7.3%。其中,自駕車技術將成為推動市場成長的核心動力。隨著自駕技術逐步成熟,共乘產業正進入嶄新階段,成為各國交通政策與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Waymo 穩居領跑地位,多城市部署開花結果
作為 Alphabet (GOOGL)旗下的自駕技術領軍企業,Waymo 不僅完成超過5百萬次自動駕駛行程,其商業化部署亦展現亮眼成績。目前,Waymo 的無人計程車服務已成功在鳳凰城、舊金山及洛杉磯等城市運營,涵蓋超過 500 平方英里的公共道路。2025年,Waymo 計劃進一步擴展至奧斯汀、亞特蘭大,並首次進軍國際市場,選定東京為其測試基地。
此外,Waymo 積極強化技術優勢,其與中國吉利合作開發的下一代自駕車減少了傳感器與攝影機數量,同時降低成本。Waymo 也在優化車型配置,計劃以 Hyundai Ioniq 5 SUV 進一步提升技術多樣性。
Tesla 不甘示弱,前景與挑戰並存
特斯拉(TSLA)在2024年展示了其全新自駕概念車 Cybercab,這是一款雙座車型,設計極具未來感,並計劃在 2027 年投入量產。然而,特斯拉目前尚未正式投入無人計程車市場,且在許多主要城市尚未取得相關營運許可。雖然特斯拉的部分車型已搭載 FSD (Full Self-Driving) 與 Autopilot 駕駛輔助系統,但目前仍需人類駕駛監控。馬斯克強調,監管障礙是公司在無人駕駛領域發展的一大挑戰,但業界專家指出,Waymo 的成功證明技術與市場的進展才是真正的關鍵。
Amazon Zoox 異軍突起,服務擴展迅速
Amazon (AMZN)旗下的 Zoox 以其「烤麵包機造型」的自駕接駁車吸引市場關注。2024年,Zoox 已成功獲得加州相關許可,並在舊金山、拉斯維加斯等地提供測試服務。其車型內部採用對坐設計,取消傳統駕駛座及方向盤,充分體現自駕技術的未來願景。Zoox 計劃 2025 年進一步擴展至邁阿密及其他城市,並逐步將免費測試服務轉為商業模式。該公司還挖角特斯拉自駕硬體設計團隊的領導人,顯示其技術研發的雄心。
產業競爭激烈,前景光明但挑戰不容忽視
儘管 Waymo 在市場中保持領先,競爭對手的崛起讓局勢更為激烈。例如,特斯拉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品牌影響力、Zoox的創新設計與快速布局,都讓自駕車市場的未來充滿變數。同時,監管與安全仍是無人駕駛的一大挑戰。像通用汽車(GM)旗下的Cruise因為安全事故及內部管理問題,不得不退出無人計程車市場,顯示該產業除了技術突破外,還需要克服運營管理與監管風險。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特斯拉與輝達回落,美股主指全面下跌!(2024.12.30)
【美股新聞】2025年最值得投資的科技七雄,Google估值潛力超越250美元!
【美股新聞】通用汽車Cruise退出無人駕駛市場,特斯拉、Waymo搶佔優勢!
【美股新聞】Waymo日均服務量超越傳統計程車,美中自駕大戰如火如荼!
【美股新聞】Uber攜手Waymo加速佈局無人駕駛市場,明年進軍兩大城市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