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美股雖因投資人對美國財政的擔憂而承壓,不過昨日公布的經濟數據展現景氣的韌性,包括上週初領失業金人數從 22.9 萬人降至 22.7 萬人,低於市場預期的 23 萬人;5 月標普全球美國製造業及服務業 PMI 同樣較前期成長且優於預期,幫助美股收斂早盤跌幅,不過整體主指普遍收黑。
資金轉進具有確定性及科技潛力的大型權值股,促使非必需消費、通訊服務及資訊科技表現居前,科技七雄中特斯拉 (TSLA) 及 Alphabet (GOOGL) 漲勢最佳。不過標普 500 成分股中跌多漲少,僅 185 家上漲,整體市場在漲多後轉為保守。
財報速覽
Intuit財報超預期上調全年營收預測,股價盤後大漲逾8%
Intuit (INTU) 公布截至4月30日的2025財年第三季財報,營收與每股盈餘均優於市場預期,並上調全年財測,帶動股價在盤後交易中大漲逾8%。作為TurboTax與QuickBooks等財務軟體的提供者,Intuit在報稅季後交出亮眼成績,展現其核心業務穩健成長動能。
本季調整後每股盈餘為11.65美元,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0.91美元;營收達78億美元,年增15%,亦優於預期的75.6億美元。公司將全年營收預測從原先的181.6億至183.5億美元,上修至187.2億至187.6億美元,顯示對未來成長具高度信心。
重點摘要
- 財報雙雙超預期
Intuit本季調整後每股盈餘達11.65美元,高於預期的10.91美元;營收為78億美元,也優於市場預估的75.6億美元。 - 年增動能強勁
第三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5%,從67億美元提升至78億美元,顯示TurboTax與QuickBooks等核心業務成長穩健。 - 全年財測上修
公司將全年營收預測由最高183.5億美元上調至187.6億美元,每股盈餘預測則由19.36美元上修至最高20.12美元,雙雙優於市場預期。 - 股價強勢反應
財報公布後,Intuit (INTU) 股價在盤後交易中大漲超過8%,反映投資人對公司業績與前景的高度信心。 - 報稅季效應顯著
財報季結束時間正值美國報稅截止後兩週,TurboTax需求上升助力整體營收表現,突顯季節性業務優勢。
焦點新聞
總經
美國眾議院通過川普稅改法案,減稅偏向高所得戶引發市場與民主黨憂慮
美國眾議院於週四凌晨以215票對214票,險峻通過總統川普推動的全面稅改法案,為其「讓經濟重振」的核心政見跨出重要一步。此法案延續並擴大2017年川普減稅政策,並針對小費收入免稅、提高SALT扣抵上限等措施,引發市場對赤字上升的憂慮與民主黨對社福削減的強烈反彈。
儘管共和黨內部意見分歧,但透過密集協商與眾多修正案,領導層成功整合保守與溫和派,讓法案過關。然而,該法案仍需通過參議院審議,預計將面臨重重挑戰。
重點摘要
- 法案險峻過關顯示黨內整合壓力
法案最終以215對214票通過,反映共和黨內部意見分歧,僅靠一票優勢過關,突顯領導層整合黨內勢力的難度。 - SALT扣抵上限調升爭取關鍵票數
法案將SALT(州與地方稅)扣抵上限由10,000美元提高至40,000美元,爭取溫和派共和黨人如Mike Lawler支持,是通過的關鍵修正。 - 對低所得家庭衝擊引發爭議
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指出,該法案將使所得最低十分位家庭資源減少,而最高十分位家庭則將受益,分配不均成為民主黨反對焦點。 - 市場擔憂赤字擴大影響經濟穩定
華爾街對法案反應冷淡,主要指向預期支出將導致財政赤字擴大,3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至5.09%,反映投資人風險意識上升。 - 參議院仍存不確定性
儘管採用預算協調程序可用簡單多數通過,但多位共和黨參議員要求重大修改,通過前景未明。
美國最高法院暗示聯準會成員具特殊免職保護,暫允川普撤換聯邦委員引發憲政爭議
美國最高法院週四裁定,允許總統川普暫時撤換兩位聯邦機構委員,並強烈暗示聯準會(Federal Reserve)理事在免職方面享有特殊保護。儘管此案未直接涉及聯準會,但多數意見特別指出,聯準會屬於具有獨特歷史地位的「準私人機構」,與一般聯邦機構有所區隔。
此案涉及國家勞資關係委員會(NLRB)及功績制度保護委員會(MSPB)兩名成員挑戰川普政府免職決定。法院以保守派6比自由派3票之比,推翻下級法院暫時禁止免職的裁定,並稱行政權屬總統,除特例外,可免除行政人員職務。
重點摘要
- 聯準會被視為「特殊機構」
多數意見指出,聯準會具有與美國第一、第二銀行相似的歷史傳承,具「獨特結構」,暗示其成員具更強免職保護,與一般行政機構有所區隔。 - 川普可暫時免除兩名委員職務
法院裁定暫停下級法院阻止免職命令,Wilcox與Harris將無法恢復職務,等待案件進一步審理。 - 自由派大法官猛烈批評
大法官Kagan指出,法院此舉削弱過去90年來《Humphrey's Executor》案例保障的機構獨立性,對聯準會提出特例更是法律創新與程序不當。 - 市場穩定考量浮現
多數意見特別撇清聯準會可能遭總統免職,顯示法院意在安撫市場情緒,維持對貨幣政策機構的信心與獨立性。 - 預示未來總統解職權擴張風險
雖未最終裁定NLRB與MSPB是否屬「可免職例外」,但判決方向傾向賦予總統更大控制權,對聯邦機構運作與三權分立架構恐具深遠影響。
川普籌得逾6億美元打造政治戰爭金庫,劍指2026期中選舉維繫黨內影響力
美國前總統川普雖無法再連任,卻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籌集政治資金,據消息人士透露,其政治金庫已超過6億美元,最終目標更高達10億美元。川普積極利用這筆資金鞏固自身在共和黨內的權力,計劃用於支持忠誠派候選人、推進其政策議程,以及影響2026年期中選舉,意圖穩固國會控制權並避免再次遭到彈劾。
儘管川普過去不愛「打電話募款」,但其團隊已迅速啟動多條募資管道,橫跨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MAGA Inc.)、非營利組織(Securing American Greatness)及其他由核心幕僚掌控的政治實體,展現對黨內主導權的長期規劃。
重點摘要
- 政治金庫達歷史新高
川普已籌得至少6億美元,規模遠超歷任卸任總統,且目標進一步衝刺10億美元,展現其在無連任壓力下仍持續擴張影響力。 - 募資策略轉為主動出擊
川普親自致電捐款人,並舉辦高額募款活動,如5月5日每人收費150萬美元的「AI與加密貨幣之夜」,凸顯其政治資金來源日益多元化。 - 聚焦影響2026年期中選舉
除用於政策宣傳外,大部分資金預計投入2026年選舉,包括支持忠誠派候選人及挑戰不合作的共和黨現任者,以確保國會不再對其掣肘。 - 與共和黨選舉機構關係緊張
雖資金充裕,但共和黨官方選舉組織對川普可能支援有限持保留態度,提醒候選人應自建資源,避免對川普依賴過深。 - 捐款用途與法律邊界模糊
川普將募得資金用於政策推動與個人政治影響力維繫,民主黨與監督團體質疑其將政府職權與個人政治活動混為一談。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從近期經濟數據來看,美國依舊展現韌性,不過因關稅效應在下半年才會發酵,故仍需持續關注。另外,昨日提到美股有兩大進退兩難的局面,其一是財政狀況與減稅政策的衝突,美國如何在關稅及上述兩者間平衡;其二是停滯性通膨下,降息決策的延遲。儘管如此,這些是短期的波動因素,中長期的投資價值還是取決於美股目前的評價,以及未來獲利成長性。
從評價面來看,美股確實已經來到偏高的水準,但從經濟及獲利角度來看,AI 將挹注主要成長動能。高盛預估美國未來十年每年將因 AI 獲得 1.5 個百分點的生產力成長,加速 GDP 增速;麥肯錫最新研究則指出,光是生成式 AI,每年即可為全球創造 2.6 ~ 4.4 兆美元的價值,美國市場將佔其中約 30 ~ 40%,相當於每年增添逾 0.8–1.8 兆美元經濟產出。資誠 ( PwC ) 報告也顯示,AI可在 2030 年前為全球 GDP 額外貢獻 15 個百分點增長,若以美國占比計算,將對政府稅基、企業獲利及就業市場帶來結構性提升。因此,從長期看,逢低布局具有領先 AI 應用與生態的龍頭企業,可望分享到技術典範轉移所帶來的實質紅利。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Snowflake跨足AI平台轉型成功,FY26Q1營運動能強勁!
【美股焦點】輝達從晶片霸主變AI工頭,下一步要幫企業蓋AI工廠!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