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輝達從晶片霸主變AI工頭,下一步要幫企業蓋AI工廠!

圖/ShutterStock

輝達轉型為 AI 基礎建設公司,打造 token 工廠

在今年 COMPUTEX 主題演講中,輝達(NVDA)執行長黃仁勳明確宣示:AI 已經是如電力、網路一樣的基礎建設,而輝達的角色,是為全球企業打造 AI 工廠。這些「AI 工廠」的產出單位不是產品,而是 token——代表 AI 系統所產出的智慧成果。
這場轉型早已開始鋪路。輝達從十多年前推出 CUDA 平行運算架構,建立 DGX AI 系統,併購 Mellanox 打造高速互聯,逐步整合出一整套 AI 計算平台,讓企業從「有硬體」變成「有產能」。AI 工廠不同於傳統資料中心,不只是單純儲存資料,而是像能源工廠一樣能生產「智慧」。

開放 NVLink 與推動 CUDA-X,建立全球 AI 合作生態系

為了讓更多企業能參與 AI 工廠建設,輝達發表了全新的 NVLink Fusion 技術,開放晶片間的高速互聯架構,允許包括聯發科、邁威爾(MRVL)、世芯電子、Astera Labs、新思科技(SNPS)與益華電腦(CDNS)等合作夥伴接入輝達平台。這不僅擴大了輝達技術的適用範圍,也讓企業能更快速、靈活地建構符合自身需求的 AI 解決方案。
同時,輝達的 CUDA-X 平台也持續擴張,全球各行各業的開發者正將 CUDA-X 應用於 6G、量子運算、醫療、製造等各種場景。隨著開發者與函式庫的增加,CUDA-X 生態系已進入正向循環,有望成為全球 AI 軟體的事實標準。

發表企業與個人級 AI 硬體,擴大 AI 工廠的可及性

在硬體層面,輝達發表 RTX Pro Server,專為企業打造的 AI 主機,搭載 8 顆 RTX PRO 6000 GPU、800GB 記憶體與每秒 13TB 頻寬,能支援高效能 AI 推論與數位分身。除了企業級設備,輝達也發表 DGX Spark 和 DGX Station,分別為開發者打造的個人 AI 超級電腦與可插牆使用的桌上型 AI 超級電腦。DGX Station 更具備訓練兆參數模型的能力,讓高階模型的開發不再侷限於雲端資料中心,有助 AI 能力下沉到更廣泛的使用者群體中。

拓展 AI Ops 與資料平台,讓企業 IT 自動化升級

輝達與戴爾(DELL)、IBM、日立與 NetApp 等 IT 大廠合作,共同打造 AI 資料平台,支援非結構化資料儲存與處理。這些平台結合輝達自研的語意模型 Nemo 和向量檢索能力,讓企業能更容易使用 AI 理解與分析資料。輝達也推出 AI-Q 工具包,幫助企業自行訓練與部署 AI 模型,不再只是被動使用 AI,而是能夠打造自己的 AI 助理。

從虛擬到實體,推進物理 AI 與工業數位雙胞胎

黃仁勳提出下一階段的願景是「物理 AI」——也就是能感知、理解、決策並與實體世界互動的 AI。他宣布輝達與 DeepMind、迪士尼合作開發 Newton 模擬引擎,用於訓練具物理感知能力的 AI 系統,並搭配 Isaac GR00T 模型來加速人形機器人與智慧工廠的研發。
目前,輝達正協助台灣製造業龍頭,如台積電、鴻海、緯創、廣達、技嘉等,透過 Omniverse 建立工廠的數位孿生,模擬與優化產線設計,推動全球數兆美元級別的製造業轉型。

與台灣政府共建超級 AI 工廠,設立 Constellation 總部

演講中特別提到台灣在全球 AI 生態中的重要性。輝達宣布與鴻海合作、攜手台灣政府打造國家級 AI 超級電腦,採用 Blackwell 架構,支援學研機構與產業創新。同時揭曉在台灣的新總部「Constellation」,象徵 AI 革命從台灣啟動。

輝達基本面強勁,估值與風險仍須關注

自 2025 年初以來,輝達股價走勢大起大落。年初股價一度創下歷史新高 149 美元,但隨後在一月底,因中國 DeepSeek 推出開源 AI 大模型,引發市場對競爭升溫的疑慮,股價開始走弱。4 月又遇上美中貿易緊張加劇、美國擴大晶片出口限制等利空,使股價持續承壓。不過進入 5 月後,市場情緒逐漸回穩,輝達相繼宣布與台灣、沙烏地的 AI 合作計畫,帶動股價明顯反彈。
從基本面來看,輝達在 AI 晶片市場的領先地位穩固,受惠於訓練與推論需求持續擴張,其平台整合力與通訊基礎建設布局(如新一代 NVLink 技術)將進一步鞏固其在整體生態系中的核心角色。此外,針對企業 AI 推論市場與機器人訓練需求推出的新產品,也為中長期成長注入新動能。
短期雖仍面臨出口限制、新品導入瓶頸與雲端客戶動態調整等挑戰,但整體市場已逐步吸收相關利空,隨著出貨節奏逐漸恢復,下半年仍具備向上動能。考量目前估值已反映高度成長預期,市場對政策變化或成長放緩的敏感度仍高,因此操作策略上宜有所分層。對長期投資人而言,近期回調提供了分批布局的良機;短線操作者則建議提高對消息面與政策風險的關注,採取更審慎的節奏應對波動。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橋水減持科技巨頭,大幅加碼黃金ETF,中概股成新寵!

【美股焦點】波克夏25Q1持倉大調整,為何大幅增持星座集團?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