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自動駕駛車輛逐步商用,全球車險正迎來結構性變革,責任歸屬與保費計算模式將產生根本變化。
隨著自駕科技從科幻走向現實,美國五大城市已有超過1,500輛robotaxi上路,Waymo於多地營運,NIO最新旗艦SUV ES8、Tesla(TSLA)與Ford(F)的進階輔助駕駛功能亦持續推進自動化發展。雖然離全面自駕還有數十年的距離,但汽車保險業已感受到巨變的壓力。依照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IIHS)分析,自動技術若能確實降低事故率,未來車險保費可望顯著下滑。
可是自駕安全效益端賴系統設計,若程式允許超速或冒險,事故恐難避免。根據Goldman Sachs報告,Waymo robotaxi在營運城市,造成受傷的事故率比人類駕駛減少78%,保費成本預計由0.5美元/英哩降至2040年的0.23美元。自駕車雖有安全亮點,如自動緊急煞車可減少對撞事故50%,但部分「半自動」系統因駕駛過度依賴,反讓事故風險升高。
在責任歸屬上,完全自駕車普及將使車主責成減輕,事故責任可能轉嫁至製造商與科技供應商,產品責任險成為必需。業者如Tesla已推動基於車輛駕駛行為的「使用型保險」方案,保費依安全分數浮動,但若因維護不當導致故障,車主仍可能需負部分責任。
市場預估,2030年美國路上robotaxi將達35,000輛,2035年僅4%新售車輛具Level 4自動化。多數消費者仍需長時間維持駕駛角色。新科技滲透需數十年才能全面普及,不僅因車主更換車輛週期長,也因舊車款技術升級緩慢。雖Robotaxi現行已納入商業保險,主流私家車仍以傳統個人保險為主。
前景展望中,車險業必須持續調整產品設計,並加強對新技術安全性監管。未來如何平衡科技創新與駕駛安全、合理劃分責任,仍是保險市場的重大挑戰,隨Level 4、5自駕進入消費市場,將引領全球汽車保險進入全新時代。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