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國安為名啟動關稅武器,232條款成川普核心貿易工具
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Section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授權總統以國家安全為由,對特定進口商品進行調查並施加貿易限制,包括加徵關稅或限制進口數量。根據規定,調查由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發起與主導,一旦決定展開調查,商務部須在 270 天內完成報告,向總統呈交調查結果,並說明是否構成國安威脅及可行的政策建議。總統收到報告後,須在 90 天內決定是否採取行動及其形式,且須在 30 天內做出決定並向國會提出書面理由,同時總統如決定採取調整進口相關措施需在 15 天內執行,也須向國會提出最終報告。
232條款自冷戰時期立法以來鮮少使用,直到川普執政時期才大幅重啟使用。近期川普明顯採取雙軌關稅策略,一方面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對多數國家與產品加徵基準關稅或對等關稅,作為未來談判市場開放條件的籌碼;另一方面則對特定具戰略重要性的產業,啟動232條款進行獨立調查並以影響美國國安為由加徵關稅。值得注意的是,兩者不會重複課稅,若某項產品被歸類於232條款範圍,將可豁免基準或對等關稅。
目前已納入232條款調查或實施關稅的品項,涵蓋範圍廣泛,包含鋼鐵與鋁、汽車與零組件、銅、木材、藥品、半導體、卡車、關鍵礦物(金屬與稀土)、商用飛機與引擎、主要用於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原料的多晶矽與其衍生物、以及無人機與零組件等。此舉顯示美國政府已將232條款作為重塑供應鏈與壓制特定產業進口的主要政策工具,未來每一次調查啟動都可能牽動全球貿易格局與市場資金流向。
鋼鋁、汽車與銅率先開徵,半導體與藥品成下一波關稅焦點
目前232條款已正式對鋼鐵與鋁、汽車與零組件、以及銅等三大品項實施懲罰性關稅。鋼鋁產品自 2025 年 3 月 12 日起全面取消先前關稅豁免國家,並於 6 月再度上調稅率至50% ,針對產品中的鋼鋁含量課稅,其他部分則另適用對等關稅。美、英貿易協議中針對鋼鋁產品之談判尚未完成,英國暫享25%關稅優惠。此外,美國政府也建立新的申請程序,每年三次接受企業提報希望新增納入課稅的鋼鋁衍生品,顯示政策仍有擴大空間。
汽車與零組件關稅則源自於 2018 年的調查報告,當時並未實際課徵關稅,然而川普上任後於 2025 年 3 月正式啟動措施,自 4 月起對整車課徵 25% 關稅,並於 5 月擴及汽車零組件進口。為減輕美國汽車製造商負擔,政府同步建立抵稅機制,允許依在美生產規模獲得進口關稅抵扣。此外,商務部也開放廠商提案新增其他零組件納入課稅範圍,持續強化本土供應鏈保護。
第三個已啟動的新項目為銅。川普於 7 月 30 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自 8 月 1 日起,對所有銅半成品與高含銅衍生產品課徵 50% 關稅,凸顯美國對於原物料戰略資源安全的重視。值得一提的是,半導體雖尚未完成正式公告,但川普日前已宣布所有進口晶片與半導體產品將面臨 100% 關稅,唯有在美設廠或承諾投資的企業可獲得豁免。其他仍在審查階段的232條款調查項目,尚包括藥品、木材、關鍵礦物、無人機、商用飛機與引擎、多晶矽與其衍生物等,調查範圍不僅涵蓋原料與零件,也可能延伸至所有衍生品與使用該原料的下游產品。其中藥品稅率傳出可能高達 250%,若屬實將對全球藥品供應鏈與藥價造成劇烈衝擊。

無人機、多晶矽公眾意見徵詢結束,關注關稅進展與潛在影響
除了鋼鋁、汽車與半導體之外,川普政府也已針對無人機與多晶矽兩大產業啟動232條款調查,公眾意見徵詢期已於8月6日截止,後續政策預計將於未來數月內公布。無人機部分,川普 7 月 14 日指示商務部對所有無人飛行載具(UAS)及其零組件展開232調查。雖未明示針對國家,但市場普遍解讀為針對中國品牌如大疆等。美國過去已多次透過國防授權法案與通訊安全法案,限制中國製無人機在聯邦政府採購與資金用途中的使用, 2025 年起更要求聯邦通訊委員會將多家中國無人機業者列入黑名單,禁止其設備獲得美國認證。
若未來232條款課徵高額關稅,或實施更廣泛禁運,美國本土業者如宇航環境公司(AVAV)將可能直接受惠。該公司為美國國防部長期合作供應商,產品涵蓋小型軍用無人機與戰術偵察平台,並積極開拓商業與災防市場。而紅貓控股(RCAT)旗下則擁有 Teal Drones 等無人機品牌,專注於工業用與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技術,也有望受惠於美國市場需求回流。
多晶矽方面,商務部針對多晶矽與其衍生品啟動的232調查,市場普遍解讀主要針對太陽能產業供應鏈。美國早已對中國與東南亞進口太陽能板、模組、與晶圓課徵反傾銷與反補貼關稅,而此次國安關稅若進一步實施,恐將擴及全球其他低成本多晶矽輸出國,如馬來西亞與越南。潛在受惠者有美國本土唯一大規模多晶矽製造商 REC Silicon,其位於華盛頓州的廠房曾因中國報復性關稅停產多年,近期在獲得稅收補助與關鍵原料供應協議後逐步恢復產能;若外國進口受限,該公司將可望是最大受益者之一。而第一太陽能(FSLR),雖主要以薄膜太陽能為主,但若市場回補需求向美系廠商集中,亦可能有潛在受益空間。
關稅政策仍具不確定,宜審慎看待股市樂觀行情
綜觀目前232條款調查與實施進度,從鋼鋁、汽車、銅,到半導體、無人機與多晶矽,美國政府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全面啟動貿易保護機制。雖然近日市場傳出,包括台積電(TSM)、格羅方德(GFS)、輝達(NVDA) 等具在美投資計畫的半導體大廠可望獲得 100% 半導體關稅豁免,引發股價上揚,但實際豁免的適用條件與申請細節至今尚未對外公布,後續恐有變數,投資人宜持續關注相關公告與關稅執行狀況。
從投資美國股市來看,投資人需依據自身投資的時間尺度採取合適的策略。對於看重長期成長趨勢的投資人而言,AI、高效運算、電力設備等戰略產業具有結構性利多與政策紅利,可逢股價回檔修正時布局。然而對短線操作投資人而言,近期關稅政策不確定性消散催化股市上漲,而漲多可能就是最大的利空仍不容忽視,須提防股市受到技術性回檔修正,建議投資人勿因對股市過度樂觀的情緒而盲目追高。
【美股研究報告】禮來口服減重藥數據引發股價震盪,是挑戰還是絕佳買點?
【美股焦點】Fortinet 財報將近,擁抱 AI 能否帶來全新動能?
【美股焦點】美對印關稅加倍,半導體關稅100%!蘋果、台積電可望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