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美中首日談超五小時,力求延長關稅休戰期限
美中最新一輪關稅談判於 7 月 28 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展開,雙方首日會談歷時超過五個小時,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率領代表團,建構延長 8 月 12 日休戰期限的基礎。會議於周二將繼續進行,前兩次分別於日內瓦與倫敦舉行,並在5月與6月達成初步共識,降低互相加徵的高關稅,並放寬科技與稀土出口管制條款 。
倫敦談判建立的「三個月關稅暫停協議」,即將在 8 月 12 日到期。雙方目前正在積極爭取更多時間,處理包括美國關稅中涉及芬太尼原料的課稅爭議,以及中國進口受制裁的俄羅斯與伊朗石油的事項 。報導也指出這輪談判正為川普與習近平可能在 10 月或 11 月的會面鋪路,談判期限很可能再延後 90 天,雙方希望藉此延長貿易休戰期限至年底前再行評估 。
美國貿易代表 Jamieson Greer 強調這次會談將聚焦於檢視前期協議的執行情況,確保關鍵稀土礦物供應不中斷,並建立雙方未来的互信框架,目前尚無突破性協議訊號,但已明確表達延緩貿易摩擦擴散與供應鏈風險上升的意圖。
韓高官赴美磋商,提出造船投資換取更優關稅
為爭取在 8月 1 日最後期限前完成協議,韓國政府上週曾提議讓三星、現代汽車等大型韓國企業在美國跨大投資 1,000 億美元,並放寬美國牛肉、稻米進口韓國,但未獲得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青睞,本週將展開新一波外交攻勢。韓國財政部長具允哲已於 29 日啟程前往華盛頓,預計將於周四會晤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提出一份涵蓋中長期合作計畫的談判方案,內容包括擴大韓美在造船領域的合作與產業投資。知情人士指出,韓華集團旗下的韓華海洋已向韓國政府提交大型投資案,將擴編其在美國賓州的費城造船廠產能,並可能納入旗下多家子公司一同參與,彰顯韓方願意透過擴大對美投資換取稅率讓步的策略。
韓國產業部長金正寬、貿易部長呂漢九也已在華府與包括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內的美方官員進行連日會談。本週稍晚,韓國外交部長趙賢亦將赴美與國務卿馬可·魯比歐會談,會前亦順道訪問日本磋商相關區域貿易議題。從產業、貿易到外交層級的全線動員顯示,韓國已開始全力衝刺力拼在 8 月 1 日前與美談成貿易協議,希望能藉由投資方案與產業合作換取與歐盟和日本相同的 15% 關稅,穩定其對美出口產業的接單與營運計畫,避免在供應鏈與報價上出現大幅波動。
智利爭取銅關稅豁免,盼比照他國納入協議條款
美國原訂將於 8 月 1 日對進口銅產品加徵 50% 懲罰性關稅,作為新一輪基於 232 法案國安調查的延伸措施。其中最大受影響國即為智利,該國為全球第一大銅出口國,同時也是美國精煉銅最大供應來源之一。雖然智利主要銅出口對象為中國,但對美市場仍具戰略價值,若新關稅如期上路,將對其產業造成不小壓力。
智利財政部長 Mario Marcel 於 7 月 28 日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時表示,已與美國貿易代表署展開新一輪會談,並希望能在即將展開的貿易協議談判中,將銅與木材等占出口美國總額一半之關鍵品項納入協議內豁免項目。他強調,若協議未涵蓋超過一半對美出口商品,將削弱協議實質效益,因此智利盼望美方比照其他已完成協議之國家,針對銅設置豁免條款,如美歐協議中針對飛機與其零組件、特定化學品等達成的零關稅共識。
對美國而言,智利不只是全球最大的銅供應國,也擁有豐富的鋰礦資源,這些都是推動電動車、再生能源與高科技製造所需的關鍵原料,而智利在其中正扮演重要的角色。
全球談判推進中,關稅風險恐仍牽動市場走勢
隨著美國和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達成協議,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似乎已逐漸明朗,關鍵仍在對美開放市場以及擴大在美投資。對於尚未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川普總統也表示將統一適用 15% 至 20% 的關稅,作為無法逐一簽署協議的替代方案。
儘管目前有效稅率已升至 15% 至 20% 的區間,市場反應仍相對溫和。華爾街機構普遍認為,關稅對物價的推升效果低於預期,尚未形成顯著通膨壓力,同時,美國與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仍維持穩健,成長幅度預測未出現大幅下修,顯示關稅對景氣的拖累暫時可控。不過隨著關稅進展順利帶動美股指數持續創新高,市場情緒也已來到極度貪婪的位階,建議已進場之投資人保持警覺;還未進場之投資人則勿過度追高。
【美股焦點】超微MI350調漲近70%,股價單日勁揚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