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放大鏡短評
2 月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月的數值下滑,並低於市場預期,顯示是消費者對於未來經濟前景變得悲觀,主要受到川普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物價上漲的擔憂影響。當消費者有了這樣的預期,認為未來東西會變貴時,往往會選擇現在就趕快買,反而加速通膨回升,這也成為下一個通膨數據需要注意的重點。
如果通膨回升,則不利於聯準會降息。1月的會議紀要中,FED透露出暫緩降息步伐的訊號,如果通膨回升的程度比預期來得劇烈,則恐怕使FED延後降息。雖然市場已經預期FED會緩慢降息,但這次的不同在於經濟前景出現惡化,因此對於美股來說可能會帶來較大的震盪,對於估值偏高的科技股、對成長型股票和高負債企業影響較大。相較之下,需要迴避風險的投資者,可以關注抗通膨資產,如能源股或具備定價能力的消費必需品公司。或是防禦性配置,像是公用事業、醫療保健等產業。
新聞資訊
美國通膨預期創30年新高,消費者信心大跌
美國的通膨問題似乎還沒結束,反而變得更嚴重。根據密西根大學最新的調查顯示,消費者預期未來3到5年的通膨率將達3.5%,這是自1995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遠高於市場預測的3.3%。此外,未來1年的通膨預期維持在4.3%,相比1月的3.3%來說,明顯更高,顯示消費者對價格上漲的擔憂正在加劇。
這樣的變化並非無跡可尋,最近市場上一直在討論川普的關稅政策,他可能會對鋼鐵、鋁、汽車、半導體、製藥等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這讓消費者擔心,未來的進口商品價格可能會上升,導致生活成本變貴。而當人們認為未來東西會變貴時,往往會選擇現在就趕快買,這樣的行為反而會加劇通膨,形成所謂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消費者信心為何大幅下降?
這波通膨預期上升也影響到消費者的信心。密西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月大跌至64.7,比1月的71.7明顯下降,創下15個月新低,也低於市場預期的67.8。調查顯示,消費者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購買大宗商品的意願,以及未來的經濟前景都變得更加悲觀,特別是就業市場的不確定性讓人憂心。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預期未來一年失業率會上升,這是2020年以來最高的比例。這也說明,即使目前美國經濟表面上看起來還算穩定,但許多民眾已經開始擔心未來的工作機會。如果這種情緒持續發酵,可能會影響消費行為,進一步拖累經濟成長。
FED降息前景受影響?
這樣的經濟數據讓FED的降息計畫變得更加困難。過去幾個月市場原本預期FED可能在6月開始降息,但如果通膨沒有降溫,甚至還有上升的趨勢,FED可能會選擇延後降息,甚至縮減降息幅度。
對投資人來說,這代表美元可能維持強勢,美股可能面臨較大的震盪,而公債殖利率也可能維持高檔,影響市場的資金流動性。這對企業來說也不是好消息,因為較高的利率會提高借貸成本,影響企業投資和擴張計畫。
房市與經濟活動放緩,衰退風險升高?
除了消費信心和通膨數據,美國經濟活動也開始放緩。2月的商業活動數據顯示,美國的經濟幾乎停滯,其中服務業的表現特別糟糕,甚至出現收縮。這代表企業對未來的經濟前景感到不安,可能因此縮減投資或人員雇用,進一步影響整體經濟。
另一方面,房市的情況也不樂觀。2月的現有住宅銷售數據顯示,這是自去年9月以來首次下降,主要原因是高房貸利率和房價上漲,讓許多潛在買家卻步。房市的低迷可能進一步影響消費信心,因為當房價過高、貸款負擔變重時,消費者會減少其他方面的支出,進而影響經濟成長。
如果這種經濟放緩的趨勢持續,市場將更加關注美國是否會進入經濟衰退。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經濟數據惡化,美股哭泣!(2025.02.24)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