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放大鏡短評
機器人市場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輝達(NVDA)相關產品的營收貢獻占比極小(目前輝達總收入的12%以下)。同時,機器人市場的商業化進程需要克服多項挑戰,包括降低成本、提升技術成熟度。因此,儘管市場對此消息有一定正面反應,但預期短期內無法直接轉化為顯著的財務利潤,對股價的影響可能僅限於投資者信心層面。
以中長期發展來看,輝達進軍機器人市場的背後,是生成式AI和模擬技術的快速突破,為機器人應用提供了成熟基礎。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BCC Research數據估計,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從目前到2029年將以16.17%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輝達從AI訓練軟體到硬體晶片,提供完整平台支持,具備競爭優勢。隨著產業需求的成長,輝達的技術可望滲透至更多應用場景,為公司帶來可觀的增長動能。
此外,輝達已經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包括與Amazon(AMZN)、Toyota和Boston Dynamics等企業的合作,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儘管目前實體AI的市場仍然有限,但輝達長期的技術投入與市場布局,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開始顯現成效,並提升其盈利能力。
新聞資訊
輝達推出Jetson Thor,搶占機器人市場先機
輝達(NVDA)計劃於2025年推出最新一代Jetson Thor機器人電腦,這款產品將作為智能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支柱。輝達提供從AI訓練軟體到硬體晶片的全方位解決方案,試圖成為機器人技術的領導平台。輝達副總裁Talla表示,物理AI的「ChatGPT時刻」即將來臨,市場正處於「臨界點」,產業發展有望加速。
應對AI晶片競爭,輝達擴展實體AI應用版圖
在AI晶片領域,超微(AMD)、Amazon(AMZN)、Microsoft(MSFT)等對手正在崛起,並致力於開發自家技術以減少對輝達的依賴。面對壓力,輝達選擇深耕機器人市場,並於2023年初與其他企業共同投資2.6億美元於人形機器人創企Figure AI,展示其搶占實體AI市場的決心。此策略為輝達擴大收入來源提供可能性,也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生成式AI技術突破,助力機器人商業化
生成式AI的普及,加上虛擬模擬技術的成熟,使得機器人在虛擬環境中的訓練更接近真實場景,縮小了「模擬與現實的差距」。輝達通過其Omniverse平台提供訓練工具,幫助機器人開發者快速測試與部署創新應用。同時,硬體部分由Jetson系列產品提供「大腦」支持,構建完整的技術生態系統,提升輝達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機器人產業挑戰多,商業化尚需時間
然而,機器人市場的商業化挑戰依然明顯。當前,許多創企在降低成本、提升產品準確性以及實現規模化方面面臨困難。同時,機器人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驗證仍是一大未解課題。輝達雖然具有強大的技術基礎,但仍需克服這些挑戰,以真正實現機器人市場的盈利。
市場潛力巨大,輝達長期成長值得期待
整體而言,輝達正透過生成式AI與機器人技術尋求長期成長潛力,儘管目前該市場的收益尚未大規模貢獻。但根據市場研究,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從目前的780億美元增至2029年的1,650億美元。輝達的全堆疊技術解決方案與領導地位,將在這一波技術革命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也為其長期投資者提供了豐厚回報的希望。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特斯拉與輝達回落,美股主指全面下跌!(2024.12.30)
【美股新聞】蘋果自研AI晶片,減少依賴輝達,股價將如何受影響?
【美股新聞】輝達2024年股價飆升180%,2025年仍有望繼續上漲?
【美股新聞】輝達面臨AI晶片過渡階段,然分析師看好長期投資價值!
【美股新聞】輝達與超微AMD投資馬斯克xAI,背後藏甚麼策略考量?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